日本明治维新ppt
聘请专家,派遣留学,设立东京大 学
殖产兴业奠定了工 业化的基础;掀起 了工业革命的热潮, 仅用30年时间,就 由农业国变为工业 国
基本内容
3、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的改革:核心词-文明开化
核心提示
具体内容
历史作用
教育改革
介绍西学 重视传媒 社会习俗
推行四年制义务教育,兴办学校; 重视自然科学
传播启蒙思想,抨击封建等级制 度和道德观念
幕府的封建统治
更多资源
天皇 傀儡
将军 把持政权
矛盾
统治阶级
大名
分化 对将军不满,同商
武士
人、新兴地主接近
倒
幕
商人、高利贷者
新兴地主
派
被统治
阶级 农民、手工业者
手工工场主、新兴地主 雇佣劳动者
返回
反对
日本明治维新
课标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 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历史地位。
(1)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2)下级武士萌生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吉田松阴
(3)幕府高压政策激化了社会的内部矛盾,有志之士通过幕 府改革挽救民族危机的希望破灭.
要挽救民族危机,必须推翻幕府统治。
(三)有志之士的探索活动
幕政改革:
吉田松阴等主张对内广开言路,对外 学习西方,实现富国强兵;
结果遭到幕府的镇压;通过幕府改革 的希望破灭;
依靠天皇 对内主张王政复古,用天皇亲政 取代幕府政治,对外废除不平等条约;
倒幕运动:
结果遭受严重挫折,此途径失败;
强藩改革 依靠强藩:
强藩战争
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政治: 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等级森严,社会矛盾尖锐;
幕
经济: 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其它国家:为亚洲邻国的变法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局限性
评价明治维新
1、地主土地私有制,使得农民生活贫困,严重影 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2、民族利益至上的思想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促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Hale Waihona Puke 3、没能充分的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
4、实行愚民政策,强制民众绝对服从天皇。
府 统
思想: 击田松阴等主张学习西方,实现锁国到开国的思想转变; 治
对外:
幕府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大势。
的 危
国际: 列强工业革命完成,叩关现民族危机;
机
中国战败成前车之鉴
前提:改革派开展武装倒幕成功,建立明治政府
二、明治维新
1.明治政府的施政纲领
《五条誓文》
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评价明治维新
一、日本: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是日本 历史的转折点,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1、经济上,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2、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3、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
4、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上发生了深刻变化。
5、外交上,解除不平等条约,赢得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日本军队称为“皇军”,所有的日本军人都要接受武 士道教育,要求必须效忠天皇;他们只向天皇负责, 不受内阁干预。
历史纵横:武士道
武士道原来是武士的道德规范,它规定了武士应 尽的义务和职责,如效忠君主,崇尚武艺,讲究 “信义”和“廉耻”等。明治维新时期,掌握军 队领导权的都是来自长州,萨摩等藩的倒幕派人 士。这些人出身中下级武士,一方面是因为他们 根深蒂固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巩固以天皇 为首的新政权。他们在建立新式军队时,对军队 灌输武士道精神,规定了军人应忠气节、正礼仪、 尚武勇、重信义和崇俭朴这五条武士道规范,要 求军人效忠天皇,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
A.新兴地主 B.中下级武士 C.资产阶级 D.平民
4、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客观原因是: (D)
A.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B.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
C.新政权进行了有效改革 D.国际环境对日本有利
5、明治维新中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改造采取的中心
措施是
(D)
A、土地国家化统一征收地税 有制拍卖土地
B、废除领主土地所
中国:中封和帝义勾结,封建实力强大 领导力量:日 略本 ,: 分中 阶下段级完武成士,,保有证实改权革,的人顺民 利拥 进护 行, 。讲策
中国:维新派,脱离 群众,希望——皇帝。 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政府强制推行
措施实施:中国:守旧势力掌权,资维新势力无权,措施 无法推行
国家环境:日本:自由资本主义——有利 中国:向帝国主义过渡,瓜分中国——不利
特权
经 土地封建领主所有 济 工场手工业发展
军 武士是职业军人 事
文 西方文化已传入 化
对 西方列强入侵,打破锁国 外 状态
维新后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形 式上的“四民平等”;确立君主立宪 制资本主义国家 承认土地私有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推行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
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一)政治上:从早期的废藩置县,取消等级身分制, 加强中央集权,到后来确立起近代立宪政体
(二)经济上: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三)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上: 大力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四)军事上:建立一支富于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 的新式军队。积极准备对外扩张。
历史作用
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社会
快速思考: 1 什么是幕府? 2 结合教材第一目和相应材料思考: 江户时代幕府是如何统治的? 存在怎样的社会矛盾? 3什么是黑船事件? 它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4在内忧外患中,先进的仁人志士进行了 怎样的探索?
闭关锁国时期的日本,一方面,经济在缓慢发展。到19 世纪初,日本的农业、手工业好商业等方面都有了一定 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农业耕地增加,生产技 术进步,农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以丝织业为代表的手 工工场有了显著的发展,大的手工工场有一百多台织机 和几百名工人。大阪、江户和京都等商业城市也日益繁 荣,出现了三井等富甲日本的大商人。另一方面,社会 矛盾也日趋尖锐。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起义不 断。据不完全统计,从1603年到1853年间,全国共发生 1100次暴动和起义,其中最后50年就有400次;工商业 者也不满幕府的严格限制好恣意掠夺;在统治阶级内部, 一些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也不得不屈身从事过去瞧不 起的商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1837年,下 级武士大盐平八郎领导的市民暴动,对日本社会造成了 很大的影响,它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已经开始 动摇。
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提倡衣食住行欧洲化
打破等级制度 取得显著成果
吸收西方思想文化 和习俗,改变落后 愚昧;推动了本国 民主的发展
4.实行军事改革。建立一支富于武士道精神、 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 积极准备对外扩张。
资料补充:
明治政权成立之初,天皇就宣称“欲开拓万里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
建立新军队
1873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武士垄 断军事的特权,仿照欧美国家建立了一支常备军。从 国外大量购买先进武器,在国内建立军工企业,仿制 先进武器,大力改进军事装备;同时,设立军事院校, 培养军事指挥人才。到1890年,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 拥有五万多名现役军人好三十多艘舰艇的现代军队。
这些局限性导致日本成为二战的元凶之一。
封建性、军国主义色彩
小结:
背景 措施 评价
练习题:
1、19世纪中期,日本仍处于
的统治之下,对
外实行
的政策,是一个闭关锁国封建落后的
国家。
2、最先以武力打开日本大门的西方国家是: (D)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美国
3、19世纪中期日本倒幕派的主力是: (B)
(一) 幕府统治:
政治:
1 幕府将军为最高统治者,天皇无实权;
2 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士农工商 身份世代相袭,不能逾越;
经济:
1 实行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2 推行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发展;
对外政策: 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天 皇 (傀 儡)
将军
统
士
大名
治 阶
级
武士
农工商
幕
天皇
只是傀儡,毫无实权
背景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 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方式 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内容 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都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
领导 内容
日本在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 由明治政府实行改革。
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大陆政策
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
第二步征服朝鲜
对朝鲜的侵略
第三步征服中国的满蒙地区 第四步征服中国内地
第五步征服世界
对中国的侵略:侵略台湾
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 提出“二十一条” 三四十年代侵华战争
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
目的:巩固天皇新政权,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
昭和天皇:
1926年----1989年
平成天皇:
1989年----至今
(1)日本幕府奉行什么外交政策?原因是什么?
思考
闭关锁国政策 根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直原:担心各藩通过对外贸易强大起来 目的: 巩固幕府统治
(2)这一政策导致怎样后果?中国实行这一政策原因?
后果:日本大大落后于世界潮流。
中国(1)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府 已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