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词类活用课件概论

词类活用课件概论


孔雀东南飞
译为:向东南
规律5:方位名词作状语,表趋向, 可译为“向、朝……”“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译为:每天
规律6:①表示动作频率或经常性, 可译为“每(日、月、岁)”
②表示情况逐步发展, 可译为“一天天(月月、年年)”
总结:
1、名词作状语规律:前面已有主语, 名词+动词, 名词与其后的动词不构 成主谓关系。
名词的活用
动词 作状语
使动
意动
名词 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作状语的, 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 普遍的现象。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 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为:像……一样。
规律1:表比喻,译为“像……一样” 像+名词(影子)+那样+动词(跟随)
动词的活用
名词
使动
动词 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有标志:有时前 边有“其”或“之”。翻译时,在 动词后面补充符合语境的名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译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译为:到的人
动词活用为名词,无标志
古人对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译为:收获
实战演练:
1、追亡逐北 《过秦论》 动作名,逃亡的人。
• 3、他非常诚恳地征求大家的意见。
• 4、街上的彩灯忽然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主语(宾语):名词、代词 副词+形容词/动词 能愿动词+动词 否定词+动词
举一反三
• 鱼肉百姓 • 打草惊蛇 • 门可罗雀 • 沉鱼落雁
词 类 活 用
名词
名词 名词 名词
名词
动词 作状语 使动
意动
动词
形容词 其他
动词 动词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过秦论》 动作名,收藏的珠宝
规律总结:1.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 2.用作名词常出现在并列结构中; 3.前面有“其”、“之”字。
题目一、 请分析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2、火尚足以明 • 3、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4、世之奇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2.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译为:长处;短处
3.君安与项伯有故?
译为:旧交情
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 状语。
3、注意翻译要准确
• 题目一、请分析加横线字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 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 2、则其至又加少矣 • 3、而其见愈奇
• 题目二、请找出有词类活用的字词,并解释。 • 1、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 2、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 3、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名词处在了 动词应该处的
例:若属且为所虏
位置上。
5、能愿动词 +名词
例: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名词 动词
6、名词+介宾 例:沛公军霸上
7、名词 + 而 + 动词 例:惑而不从师
名词处在了 动词应该处的 位置上。
8、动词+ 而 + 名词 例:顺流而东
总结: 1、名词与名词连用(3或2个名词) 2、名词前没有动词,其后带宾语 3、名词前加能愿动词 4、否定副词后的名词 5、“所”字后边的名词
题目二、 请找出有词类活用的字词,并解释。
• 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 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 3、宾主尽东南之美
形容词的活用
动词
名词
使动
意动
形容词 动词
形容词与名词用作动词的规律 大体相同。
判断依据:用表示性质状态的词来表示行为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 译为“吹绿”
规律1:能愿动词(能、欲、足、可)+形容词 例:火尚足以明也 译为“照明”
规律2:形容词+代词(之、我、其、吾) 例:亲贤臣,远小人 译为“亲近、疏远”
形容词 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 宾语(有时也不带),就是活用 为一般动词。
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译为:善待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译为:说坏话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译为:穷尽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译为:善于
• 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 2、卒廷见相如 • 3、朝歌夜弦 • 4、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 5、歌窈窕之章
名词的活用
动词
作状语
使动
意动
名词
1、名词+名词+名词 例:天雨雪
动词
2、名词+代词 例:汝幸而偶我
3、副词(遂、不、弗、既等)+名词 例: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所 + 名词
名词 使动
形容词 形容词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形容词
使动 意动
为动用法 数词活用作动词
题目一、 请分析加横线字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 1、吾师道也 • 2、沛公欲王关中 •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4、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 5、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 6、天下云集响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题目二、 请找出有词类活用的字词,并解释。
三、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文言文中词类活用 的基本类型及规律。
•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找出文言句子中活用的 文言词,并流畅翻译含有活用的文言语句。
•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乐于学习文言文知识。
温故而知新(练习一)
• 请划分句子成分:
• 1、他不是一个英雄。
• 2、他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一、《考试大纲》要求: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主要指:三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是指词类活
二、命用 有题。 个形词 别式类虚活词:用)是在指一一定部的分条实件词下( 临也 时 主改要变结原来合所选属择那题类词和的翻语译法功题能来而考查
作另一类词用的现象。识别词类活 用主要根据上下文,从语法角度去 分析。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译为:变小变弱
形容词 名词
规律1:形容词用作名词,前面有 “其”“之”等字或数词,翻译时一 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 作定语。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译为:贤能的品德
2.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译为:瘦弱的身体
规律2:形容词处在主语、宾语的位置
1.将军身披坚执锐。译为:坚硬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为:当作……一样。
规律2:表态度,可译为 “像对待……一样” “……当作……”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译为:用(乘,凭借)…… 规律3:表示工具,状语可译为: 用(拿、以、靠)……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译为:当面 规律4:表示动作状况、对象, 翻译要具体情况加上适当的介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