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表
静态生命表
• 适用于世代重叠的生物,表中的数据是根据在某一特定 时刻对种群年龄分布频率的取样分析而获得的,实际反映 了种群在某一特定时刻的剖面 。它是生命表的最常见形 式。
• 假设条件:(1)假定种群所经历的环境年复一年地没有 变化;(2)种群大小稳定;(3)年龄结构稳定。
• 优点:(1)易于看出种群的生存对策和生殖对策;(2) 易于编制。
将动态与静态生命表相结合。它所记载的内
容同动态生命表一致,只是该生命表把不同年份 同一时期标记的个体作为一组处理,即这组动物 不是同一年出生的。
•
野生动物专家可连续几年,每年都在同一时
期标记一批新孵化的幼鸟或新出生的仔兽,并对
每一批都进行跟踪观察和记录。然后再将汇集所
有动物的观察资料,作为同年出生的一组动物来
• 缺点:(1)工作量很大;(2)不易跟踪,且易因人为因 素造成较大的误差。
• 注意:(1)在某一时期内,坚持观察同一个自然种群; (2)在每一观察时刻,对种群大小进行估计。
静态生命表
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生物种群作一个年 龄结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而编制的生 命表.如去某村调查所有人口(规定时间特 别严)。它是某一个特定时间的静态横切 面,所研究的种群成员的各年龄组都是在 不同的年中所经历过来的,但在此假定了 种群所经历的环境条件是年复一年地没有 变化的。
一、生命表的编制方法与步骤
• 1、根据研究对象和目的,设计生命表类型及实验 方案
• 2、合理划分年龄组或发育阶段(X)的时间间隔 • 3、确定实验条件 • 4、建立同龄群的种群 • 5、跟踪观察和记录,收集实验数据 • 6、实验与田间调查相结合 • 7、资料整理与参数统计,制作生命表 • 8、生命表分析与构建种群动态数学模型
第三章 生命表
第一节、生命表的基本概念
• 生命表是指描述种群死亡过程的一种工具,生命 表最先在人口计学,尤其是人寿保险业中用以估 计人的期望寿命。
• 生命表(life table):是最清楚、最直接地展示种群 死亡和存活过程的一览表,它是研究种群动态的 一个有力工具。生命表最先应用于人口统计学上, 特别是人寿保险事业上,此后它被广泛应用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植物种群研究中。人口生命表着重于人体寿命的 概率统计,即估计人口的生命期望(life expectancy),世界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1947年,Deevey最早将人口生命表的概念和方法 应用在动物生态学的研究中。1954年,Morris & Miller 将其应用于研究昆虫的自然种群。此后, 昆虫生命表迅速发展为研究害虫种群数量的一个 重要手段。
第二节 生命表类型
• (1)动态生命表(dynamic life table),又称特 定年龄生命表(age-specific life table),Cohort life table(同生群生命表) ,horizontal life table(水平 生命表)
• (2)静态生命表(static life table),又称特定 时间生命表(time-specific life table),vertical life table(垂直生命表)
• (3)动态混合生命表(dynamic-composite life table) (4)图解式生命表 (diagrammatic life table )
动态生命表(特定年龄生命表)
观察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的死亡或存活 动态过程而获得的数据所作表。如:×月 ×日,一头母猪生10头小猪,然后记载10 头小猪死亡时间、原因,至最后全部死亡 为止。它是一个环境条件随着时间变化而 变化的动态过程,所研究的种群成员均经 历了同样的环境条件。
二、存活曲线(survivorship curve)
• 存活(率)曲线:以生命表的年龄或年龄组为 横坐标,以相对应的各年龄或年龄组的存 活个体数量(nx值)为纵坐标作图 。
• 存活曲线有两种绘制方法:(1)以存 活数量的对数值(即nx的对数值)为纵坐 标,以年龄为横坐标作图 ,此方法常用; (2)前者相同,但年龄是用平均生命期望 的百分离差表示,此方法较少用。生存曲 线可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种群进行比较, 也可在不同性别之间进行比较。
• (3)类型III,凸曲线。大多个体能活到其 生理年龄,早期死亡率极低,但当达到一 定生理年龄后,死亡率骤然增加。如人类、 大型兽类等。
三、生命期望(life expentancy)
是指某个龄期的个体,平均地还能活多 长时间的估计值。在人寿保险中用的多, 他们要估计被保险人的寿命,而确定自己 的保险费等。
• 生存曲线有3种基本类型:
• (1)类型I,凹曲线。早期死亡率极高,一 旦活到某一年龄,则死亡率较低。这类生 物的寿命短,具较高的出生率。如低等脊 椎动物、寄生虫、许多植物等。
• (2)类型II,直线或对角线。种群各年 龄阶段的死亡率大致相等,没有引起个体 大量死亡的因素。如一些小型兽类、某些 多年生的植物等。
四、内禀增长率(innate capacity increase)
• 当环境条件是无限制的,即空间、食物和其它 生物等外界条件都没有限制性影响,在该理想和 最适条件下,具稳定年龄结构的某个种群所能达 到的恒定的、最大的增长率。用符号rm来表示。
• 的环境rm条实件际紧上密是相种关群。的一rm个决统定计于特该性种,生并物与的特生定育 力、寿命和发育速率。实际上它是瞬时特殊出生 率(b)与瞬时特殊死亡率(d)之差,因此rm实 际上是一个瞬时增长率。
动态生命表
• 适用于世代不重叠的生物(如一化性昆虫、一年生植物 等)
• 优点:(1)在记录各年龄阶段死亡过程同时,可查明和 记录死亡原因;(2)可分析种群发展的薄弱环节,找出 影响种群数量的关键因子;(3)可详实形象地反映生物 体的整个生活史的动态变化过程;(4)为有害生物的防 治或有益生物的保育提供科学参考。
编制生命表。
图解式生命表
第三节 生命表参数分析
• 生命表可直观地观察种群数量动态的某些 特征,如种群不同年龄或发育阶段的死亡 数量、死亡原因、生命期望等。另外,将 生命表中的数据资料加以综合、归纳和分 析,则可进一步了解种群数量动态的规律 和机制。下面介绍根据生命表的数据分析 得出的几个主要的种群参数和曲线:
• 缺点:(1)所描述的死亡过程与实际死亡过程会存在差 异;(2)无法分析引起死亡的原因;(3)不能对种群的 密度制约过程和种群调节过程进行定量分析;(4)难以 根据它来建立更详细的种群模型;(5)不适用于世代不 重叠的生物。
• 注意:如何确定年龄分组,即如何科学有效地划分种群年 龄段,这很重要。
动态混合生命表
五、关键因素分析(K因素分析)
• 主要是根据有关资料编制成关键因素表,然后 找出影响整个种群死亡率的关键因素。
K-因子分析 这一方法可以辩明关键因子对死亡率 的作用。连续几年获得的特定阶段k值与总死亡率 (k总)相比。K因子分析强调那些死亡率最高的 阶段,这些阶段是种群丧失率和种群大小波动的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