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传播史

新闻传播史

1、新闻史与历史的关系简述新闻与历史的关系2、唐代唐代与地方之间信息沟通的枢纽是进奏院。

负责人称邸吏或者进奏官。

3、开元杂报:中国古代报纸。

唐代开元年间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朝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4、小报:(1)小报在宋朝很风靡。

(2)小报的发行人身份特殊(邸吏、使臣、机关内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的“书肆之家”)(3)小报的内容特殊:朝廷中秘而不宣的事情(4)小报在整个宋朝时期始终没有完全禁绝。

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时事政治信息为主的不定期非官方报纸。

5、定本制度:宋代的新闻检查制度,即进奏官们采录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进奏院的监官编好后,送枢密院或当朝宰相审查通过,产生样本即“定本”,然后按审查通过后的“定本”向地方发布消息。

6、宋代邸报传播特点与唐代的报状不同,首先,它不是进奏官们自行决定,而是由中央部门统一管理和编发;其次,它已从官文中分离,成为传播朝政政事信息的载体,其对象也不限于少数藩镇长官,而是逐渐扩大到京朝官、地方各级行政长官和士大夫阶层;再次,它由不定期改为定期,信息量在增大、时效性在增强。

7、明朝在中央设有“通政司”,地方政府在京师设有“提塘”。

常识:古希腊时期,古埃及人使用的是莎草纸,欧洲人使用的是羊草纸。

8、世界上第一份手抄官方报纸是《每日记闻》,最早的民间报纸就是新闻信。

现在所知的最早、也是最著名的手抄新闻,就是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

罗马民间手抄报:新闻信(newsletter)《每日记闻》的主要内容:由书记员抄写,分送各地要人和军政长官,实际上是手写公报,时断时续的刊布会议要闻、帝国政事、政府政令、远征军战绩、司法消息、税收情况、宗教祭祀以及一些社会新闻,如贵族出生于婚丧嫁娶等。

9、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技术,源于15世纪中叶的德国,它的发明者就是西方的毕昇——约翰·古登堡。

在整个人类传播史上,古登堡的发明是语言和文字之后的第三块里程碑,标志着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

金属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意义:印刷术发明的直接作用:使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

印刷术发明的更深层次的历史意味(1)思维方式的转变(线性主流)(2)思维习惯的转变(群体到个体)。

10、星法院:英国在1570年建立的皇家出版法庭——它是由原枢密院中的司法委员会专门独立出来组成的。

11、科兰特:“科兰特”一词来自荷兰语,所谓的“科兰特”并不是指某一特种报刊的名称,而是指对刊载新闻等印刷物的统称,现在所办的报纸是由荷兰运营商运往英国销售的报纸。

12、1665年,《牛津公报》创刊,后改为《牛津公报》,作为政府公告,一直发行到20世纪,该报影响很大,英文Newspaper一词就是该报1670年首次使用后流传开来的。

意义:《牛津公报》的创刊标志着报纸开始脱离书刊家族,从此将不再是报道新闻的书或刊,而成为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迥异于书刊的出版物,它将以迅捷灵便的优势而日渐专注于以时效为生命、以真实为灵魂的新闻,同时人们也日渐摆脱以往那种读报如读书的心态即真假虚实均无不可,而培养起一种全新的读报心态即求真求实不容掺假。

阿切尔、巴特与尼古拉斯·伯恩是三位最负盛名的报人,被誉为英国的“三大报业先驱”。

13、美国新闻史上第一份定期刊物出现在1690年,即有英国的移民本杰明·哈里斯创办的《国内外公共事件报》。

该报的第四版为空白。

14、《论出版自由》是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弥尔顿1644年所写的。

15、大众化报刊的特点A、大众报刊开始了新闻真实性和新闻价值的探索。

B、大众报刊都维持了经济上的独立,开始了产业化经营。

C、在报纸的内容和形式上,大众报刊开始迎合大众的需要,从政治报道、评论为主转变为以各种新闻为主,除了政治新闻,还有大量报道经济、社会、文体、教育、地方新闻以及人们感兴趣的一切消息,甚至还刊载一些知识小品、文学连载等。

D、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大众报刊定价低廉,所以又称为“廉价报刊”。

16、美国三大便士报:《太阳报》、《纽约先驱报》、《纽约论坛报》《太阳报》它的特点是:新闻包含了大量的地方新闻和社会新闻,写法充满了人情味。

著名的报道有《月球人骗局》《纽约先驱报》报纸以新闻报道为主,采写的新闻及时、迅速、面广。

其创始人詹姆士·贝内特被称为美国第一记者。

《纽约论坛报》其言论严肃公正、切中要害,长发表长篇社论。

马克思作为该报的英国通讯记者曾为这张报纸写了数百篇文章。

17、1615年,由“德国报业之父”艾莫尔创办的周刊《法兰克福新闻》,开始在一期报纸上同时刊登数条新闻。

1626年德国出版的周刊《马格德堡新闻》是世界上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

直到1955年停刊,前后总计329年。

18、1631年,雷诺多特在巴黎创办法国第一家报纸——《法国公报》,由此被誉为“法国报业之父法国的三大廉价:吉拉丹与《新闻报》1836 迪塔克与《世纪报》1836 威尔梅森和《费加罗报》1826普利策是大众报刊的标志性人物。

他的《世界报》曾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他捐款设立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普利策新闻奖,被视为美国新闻界的奥斯卡奖,他捐款创建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也被看作新闻学科的哈佛、牛津。

黄色新闻:黄色新闻就是一种以轰动性、刺激性和趣味性为宗旨的新闻报道模式及其风格,其基本特征一言以蔽之就是“耸人听闻”笛福:《评论》可以看作是辉格党的喉舌。

《评论》上的文章如其刊名所示,全是各种各样的评论。

因此严格的说来,笛福应该算是英国的“评论之父”。

斯威夫特的《检查者》1710 1709年斯梯尔创办了《闲谈者》 1711年,艾迪生和斯梯尔合办了《旁观者》(Spectator)。

马礼逊其人 1、第一个来华的传教士2、英国基督教徒1815年8月5日,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了世界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1833年8月,伦敦会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了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这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葡萄牙人在澳门创办的葡文报《蜜蜂华报》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外文报纸。

英国商人马地臣出资,美国商人伍德为编辑创办的《广州记录报》是第一份英文报纸。

鸦片战争前外人在华办报的特点一、这是近代报刊冲击中国大门的阶段。

二、这一时期出现的中英文报刊,从目的和内容都大相径庭。

三、这些报刊中,中文报刊多是由传教士主办的,得到了商人和外交官的支持。

英文报刊多是商人出资创办,其中不少编撰者是传教士。

四、这一时期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其目的不在报纸经营,而是一种政治性很强的宣传和情报活动。

《万国公报》的前身是中国教会新报(简称教会新报)。

教会新报于1868年9月(同治七年七月)在上海创刊的一家中文报纸,发行人及主持者为美国传教士林乐知,是传教士板报影响较为大的一家。

《申报》是旧中国历时最长的一份报纸。

创办人:英国商人美查(Ernest Major)创办时间: 1872年4月30日创办意义:《申报》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性报纸。

《申报》的创办宗旨是:以盈利为目的。

1875年,发表《论本馆做报生意》由宗旨引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 对言论进行改革。

(1)重视论说每天一篇,有时甚至一天登好几篇,且都登在头版,首开我国报纸政论的先河。

(2)《申报》评论的特点 A 这些评论的题材,从大的方面看,与当时的时事政治、世道人心多少总有点关系,但与当天报载的新闻并无联系。

B. 这些评论很明显地反映了外国商人、工商业资本家希望在中国推销商品、掠夺原料、加速中国殖民化的愿望和要求,但在客观上多少起了开化人们的思想、开阔人们的视野的作用。

2. 首先确立了报纸的四大组成部分:新闻、言论、副刊、报告。

3. 新闻报道数量增多,报道层面扩大《申报》很重视副刊性文字,在版面上特辟文艺类作品的篇幅,满足旧式文人的喜好。

也是开了我国报纸文学副刊之先河。

《申报》每天刊登一篇或者多篇言论,首开报纸政论之先河,1874年首先采用了电讯消息,1875年,第一次使用了新闻插图申报在新闻上的开创性成就(1)我国报纸上最早采用连续性报道方法,报道重大社会新闻的尝试。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件(2)我国报纸上最早刊载的战地通讯。

1874年《台湾军务实录》(3)抢先利用新的通讯工具传递新闻,增加新闻时效性。

1882年10月,北京顺天乡试的榜文(4)1884年增办中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

商业竞争手段1、尽量降低报纸成本。

2、搞好发行。

3、大力招登广告。

4、搞多种经营,陆续出版了文艺期刊,时事画报,开办了书局(申昌书局)。

外人在华办报的特点1、对侵华政策宣传最为活跃的是:外文报刊。

特别在鸦片战争之后,外文报刊中对侵略中国政策开始公开讨论,发表言论。

2、外文报刊中有个别报刊是同情中国的。

(《中国之友》台仁特)表现为:(1)一直坚持报道“天平天国”起义事件,直到起义结束。

并对中国人民这样类似的抵抗朝廷的起义运动持同情和支持态度。

(2)客观的报道和揭示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真相。

(3)揭露中国清朝朝廷中的腐败现象,提出了如果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就不能前进。

3、作为西方殖民主义侵华工具的外报也分两种:(1)较开明的一步步进行侵略,讲究策略,计划逐步侵略中国。

慢慢让中国全部沦为殖民地(2)较激进的主张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以最快的速度吞并中国4、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在政治倾向上的表现呈现出自我的特色。

在主观上偏向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偏向与本国政府,维护其政府对华的各项侵略政策。

在报纸本身的内容上却采取既不得罪英国政府,也讨好中国人的中立态度。

言论内容的选择上,尽量不涉及敏感的政治话题。

5、在一般中国人与外国人发生矛盾冲突的问题讨论上,外文报纸一般采取的态度是抑中扬外。

《字林西报》是在上海创刊的一份英文报纸,也是在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一家外文报纸。

•汉口在鸦片战争之后和甲午战争中创办的报纸有《昭文新报》(1873年创刊,主办者艾小梅。

以刊载奇闻异事为主,格调低下,商业性浓厚。

因销路不畅,未及一年停刊)和《汉报》(1893年创刊)梁启超的新闻思想1、提出“去塞求通”的办报思想。

2、认为报馆有两大天职:监督政府、向导国民。

3、提出办报四原则。

4、提出并强调舆论之母、舆论之子与造舆论的重要。

5、最早提出党报概念。

1897年10月严复在天津创刊的《国闻报》是维新派在中国北方的最重要的宣传阵地。

该报也是华北地区唯一的日报。

时务文体: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在《时务报》上发表的一些政论性文章称为时务文体。

维新派的新闻观1、早期维新思想家对报刊作用的表述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即报刊有益于国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