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医学重点知识总结

社会医学重点知识总结

社会医学第一章概论社会医学: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她的知识基础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医学科学,也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另一方面是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和管理科学。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 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2 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3 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4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进一步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德国卫生学家弗兰克在《全国医学监督体制》中提出用医学监督计划使政府采取措施来保护个人和公众健康的主张。

新世纪卫生策略: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的:增加期望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改进卫生公平;使全体人民能利用可持续卫生系统和服务。

第二章医学模式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科学的医学观,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是指导医学实践的基本观点。

医学模式的特点:1社会性2普遍性3广泛性4渐进性希波克拉底在《人与自然》一书中提到“四体液”学说古代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培根把医学的任务分为三个方面:保持健康、治疗疾病、延长寿命,提倡研究解剖学和病理解剖学。

笛卡尔和拉美特利《动物是机器》《人是机器》机械论医学模式的缺点:认为甚至连思想活动也是机械的,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总体,对人的观察具有片面性机械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生物医学模式的缺点:1单因单果的线性医学模式2强调生物对健康的作用3重视部分忽视整体4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及主体意识,重视疾病,忽视病人5难以理解有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健康问题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1确立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的位置2更加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3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4建立以人为本的医疗体系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 1环境因素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的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底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亚临床状态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社会医学最基本的研究内容:从个体和群体角度分析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社会因素的内涵: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一系列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即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环境、人口、教育以及科学技术等包括环境、人口和文明程度三个方面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1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2恒常性与累积性3交互作用衡量经济水平的主要指标: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应居民健康状况的指标:出生率、死亡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1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2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3提高居民文化素质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1环境的污染和破坏2不良行为生活方式3社会负性事件增多4现代社会病的产生5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多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保障社会劳动力,延长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病伤缺勤损失,减少资源耗费,减轻卫生事业的负担,使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投入重点更多的放在预防保健工作上,促进全社会人群整体健康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社会阶层:是指由财富、权力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社会阶层作为一项综合指标,探讨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人群健康的影响亚文化: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它是非全社会性的思想文化的泛称。

反文化: 是亚文化的特殊类型,是指那些对现存社会思想文化持敌对态度的人的某些思想行为,常常是某些对现实不满的人的心理爆发。

跨文化:由于文化背景的变化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如:移民文化、殖民地文化等第五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社会医学相关的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主要特点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2试验研究(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受试对象接受何种处理因素是由随机分配而定的)评价研究:1健康危险因素评价2生命质量评价3卫生服务评价文献研究:是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通过整理、综合、分析等手段,最终达到研究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研究方案设计:1技术路线2实施计划3资料整理与分析概率抽样的方法:1单纯随机抽样2分层抽样3系统抽样4整群抽样非概率抽样的方法:1方便抽样2定额抽样3立意抽样4雪球抽样定性研究的特点:1定性研究注重事物的过程而不是事物的结果2定性研究是对少数特殊人群的研究,其结果不能外推。

3定性研究需要与研究对象保持较长时间的密切接触4定性研究的结果很少用概率统计分析问卷的一般结构:1标本2封面信3指导语4问题及答案5编码6结束语7备查项目问卷设计的原则:1目的性2明确性3逻辑性4便于整理分析5简短精炼开放式问题:优点:可用于事先不知道问题答案有几种的情况,开放式问题可让回答者自由发挥,能收集到生动的资料,回答者之间的一些较细微的差异也可能反映出来,甚至得到意外发现。

答案太多使人感到厌倦此时用开放式问题为好缺点:要求回答者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提议,思考答案,并表达出来,因而适用范围有限,自填式问卷通常不用开放式问题;需要花费回答者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统计和处理常常比较困难。

问题设计的注意问题:1避免使用不确切的词2避免提断定性的问题3避免引导性提问4避免令被访者难堪和禁忌的敏感问题5避免提笼统、抽象或不确切的问题6注意问题的排列顺序7封面信简单明了8避免一题多问第七章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的特点:1标准化(基础)2定量化(关键)3个体化4系统化5整体化健康管理的定义:是以不同健康状态下的人们的健康需要为导向,通过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及预测,向人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并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协调个人、组织和社会的行动,针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干预和管理过程。

健康管理产生的背景:1满足多元化健康需求的需要2人口老化和疾病谱的改变3危险因素流行率的变化4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5医疗服务系统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的挑战健康危险因素:是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

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1潜伏期长2特异性弱3联合作用4广泛存在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RA: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健康危险因素测定从第一阶段开始慢性病自然史的六个阶段:1无危险阶段2出现危险阶段3致病因素阶段4症状出现5体征出现6劳动力丧失(这个阶段主要措施是康复治疗)危险分数:平均危险分数为1.0时,个体死于某病的概率相当于当地的平均死亡率;危险分数大于1.0时,个体的疾病死亡概率大于当地的平均死亡率,危险分数越高,死亡概率越大;反之,危险分数小于1.0时,个体发生死亡的概率小于当地的平均死亡率。

表格计算,自己看书P119残疾管理将从雇主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不同伤残程度人口的积极管理,使残疾造成的劳动和生活能力下降的损失降到最小。

健康管理的应用:1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和医疗保险行业中的应用2健康管理在企业、医疗机构和健康管理公司中的应用3健康管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它以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整个社区人口为服务对象。

第八章卫生服务研究社会因素:1环境2人口3文明程度卫生服务的分类:1卫生系统研究2卫生工作研究3防治效果评价4行为医学研究卫生服务效果评价:人群健康状况是评价卫生服务效果的最终指标。

通过对单项的卫生服务项目评价,如预防接种的效果评价,一般考核接种率、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等即可作出评价;但对综合性的卫生服务项目,如初级卫生保健、生殖健康服务、门诊工作等进行评价,情况要复杂的多,需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做出科学的评价。

综合评价法: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通过人群健康状况、医疗需要量、卫生资源、卫生服务利用等指标及其相互关系,评价卫生服务的效益和效果,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和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投入产出分析法:主要用来研究卫生服务投入量(卫生资源)与产出量(卫生服务利用量)之间的关系,以评价卫生资源配置或使用的效益和效果会识别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要求P145反映居民医疗服务需要量和疾病负担的指标主要由疾病发生的频率(度)指标和严重程度两类指标组成,通过需要通过调查方能得到,如家庭健康询问抽样调查。

“患病”的概念:1自觉身体不适曾去医疗卫生单位就诊、治疗2自觉身体不适未去医疗卫生单位就诊,但采取了自服药物或一些辅助疗法3自觉身体不适未去医疗卫生单位就诊也未采取任何自服药物或辅助疗法,但因身体不适休工、休学或卧床1天及以上者。

疾病严重程度指标:1两周卧床率2两周活动受限率3两周休工(学)率4两周患病天数5失能率6残障率7两周卧床天数、休工天数、休学天数。

预防保健服务包括:1计划免疫2健康教育3传染病控制4妇幼保健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因素:1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2社会经济因素3文化教育4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5医疗保健制度6气候地理条件7行为心理8婚姻与家庭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中最宝贵且具活力的一种资源,是制定与实现国家卫生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医生与护士的比例为1:0.42 发达国家的医护比为1:2 我国高、中、初三级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约为1:1.7:1 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为1:3:1卫生费用评价指标:1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2人均卫生费用3政府财政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百分比4卫生事业费用占财政支出百分比5卫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6门诊和住院费用构成7医疗、卫生防疫和妇幼卫生费用的比例卫生服务综合评价内容的主要特征:1适宜程度2足够程度3进度4效率5效果6影响第九章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策略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衡量健康生命损失的单位,用年表示,它是疾病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与疾病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相结合的指标,是生命数量和生命质量以时间为单位的综合性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