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教案第三章探索自我(下)一、教学目的1.了解能力的分类、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能力观念。
2.区别能力与技能的内涵,了解技能的含义及分类。
2.了解探索价值观的方法。
3.掌握探索能力、价值观的意义及方法,将其运用于生涯规划过程中。
二、课时和授课序号2课时,S01-S02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探索能力、价值观,将其运用到生涯发展中教学难点:区别能力与技能的含义,客观看待及分析能力、价值观与职业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五、参考教材宗敏、夏翠翠主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四、教学过程(一)S01:探索能力1.案例引入《找工作要根据价值观和能力特征吗?》某宿舍的几个学生刚刚听完一场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针对专家提出的“找工作要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和能力特征”的观点,他们展开了一番讨论。
贾道:“原以为专业能力强就可以信心满满地去工作了,谁知道还要考虑价值观与工作是否契合!专家讲的东西我从没考虑过,这是一个空白的领域,我必须弄明白。
这样才能更好地选择就业单位。
”甄力:“我担心的是专家讲的那些能力特征,以前没听说过这些名词,我打工比较多,不知道那些能力培养起来没有。
”林飞:“是啊,能力的种类这么多,该如何着手培养呢?你们说我参加的那些社团活动,积累的人脉应该够了吧?我的综合能力也应该得到锻炼了吧?价值观我还真没想过,回头得好好思考思考。
”张逸:“价值观?我的价值观很明确,生活就是为了快乐,明天再努力吧!这样的价值观该找什么样的工作?”教师提问及引导学生对能力、价值观的思考:价值观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到底发挥什么作用?大学生又该如何明确自己的价值观?本章就带领大家继续探索自我,帮助大家了解自己的能力、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2.能力与生涯●工作适应理论:我们具备某些潜在的有价值的能力,并且有些能力直接和职业相关●20世纪初,能力测量用于生涯规划●明尼苏达工作适应理论:能力与工作需求匹配3.能力的内涵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能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每个人从婴儿成长到能读会算、能完成许多社会交往活动、能规划人生的成年人,已经积累了许多能力,这些能力需要我们识别出来并梳理清晰。
这对于知道自己具备什么能力、适合什么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练习:数数自己有哪些能力(1)请在10分钟内写出自己具备的所有能力,不论大小,可以涵盖各个方面。
然后按照能力的强弱,以10分为满分给每项能力打分。
(2)给这些能力分类,说说每一类别中各项能力有什么共性。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时,注意学生明晰能力的含义,尝试对不同的能力进行分类,讨论分类依据。
评分时教师可适当解释评分标准,例如十分为能掌握并熟练运用的能力。
4.能力的分类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它对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探讨人的发展价值都有积极的意义。
该理论认为,智能是人在特定情境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8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然智能、人际智能、自省智能。
人类的8种主要智能案例讨论:吴刚今年36岁,在一家国际互联网公司做创意总监。
他个人的职业满意度非常高,公司也很欣赏他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
中学时吴刚的成绩中等,且语文和数学这两科成绩较差,因此吴刚未受到父母和老师的重视,他自己对未来的职业成就也没有过多的期待。
但吴刚一直喜欢绘画和摄影。
他喜欢观察生活的细节,并用画笔或镜头捕捉并表现出来。
在当时这被家长认为是“耽误学习”的活动。
吴刚进入大学后,学的是平面设计,他们个人能力开始展现出来,他设计的作品常常受到老师称赞。
大学毕业后,吴刚顺利进入这家国际互联网公司,从美编做起,一直做到创意总监,整个过程非常顺利。
在他进入职场后,数学和语文方面的能力已不是他工作的重点,而较高的视觉—空间智能成了他的优势。
教师提问:你是否遇到过能力被否定的时刻,你是如何处理冲突的?你是否良好地发展了自己的能力,在哪些方面让你觉得骄傲?5.技能的含义技能是指经过后天学习和练习培养而形成的能力,它比能力更加聚焦在工作的领域。
能力在实践和练习中得到提高和延展,就发展为技能,但是有些能力没有机会展现出来,有些能力甚至会被荒废。
练习:识别自己的优势技能按照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的8种智能,逐项对照思考自己的能力特征,并想想自己接受过哪些训练,通过这些训练具备了哪些技能,这些技能对从事相关的职业有哪些帮助,填入表中。
优势技能是通过训练形成的,日复一日的学校教育帮助我们形成了基本的技能。
但有些技能并不能在学校里学到,或者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训练形成某些技能,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技能有准确的认识,然后制订训练计划,发展有关方面的技能。
教师注意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区分能力和技能的概念。
6.技能的分类(1)知识技能知识技能是指那些需要经过教育和培训才能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知识技能常常与我们的专业学习相关,有特殊的词汇、概念、方法论和程序,并且不可迁移。
知识技能还包括所学专业之外的知识体系,要想在工作中获得成就,就不仅仅要依靠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完备的综合性知识。
知识技能的获得有多种途径,不仅可以从系统的教育中获得,还可以从专题培训中获得,甚至可以从业余兴趣爱好活动中获得。
实际上,一个人具有的知识技能即使再多,那也是有限的,真正对职业生涯起重大影响作用的是自我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
(2)自我管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包含一个人如何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什么样的态度从事工作、用什么方法解决困难以及怎样与他人相处等特征。
它更多地被看作一个人整体的个性品质,而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技能。
良好的自我管理技能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应对困难和挑战,因此,自我管理技能也被称作“适应性技能”。
自我管理技能并不是通过集中的教育获得的,而是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在成长中不断学习而逐渐养成的。
(3)可迁移技能可迁移技能是在某一种环境中获得的并可以有效地移用到其他不同的环境中去的技能,它是个人能够持续运用和能够依靠的技能,也称为“通用技能”。
常用的可迁移技能包括交流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等。
可迁移技能的特点是,它可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学习和体现出来,并且可以迁移到任意一个工作情境中去。
教师通过三个互动活动及讨论来引导学生体会三种不同的技能,以及其在生涯发展中的运用。
重点注意三种技能的概念辨析,以及在生涯规划中的不同作用。
7.树立正确的能力观念发展能力的重点是发挥优势还是恶补短板●合理接纳自己的能力限度●找到重点应发展的能力●对能力的探索也是自我认知的提升教师总结:本节重点为引导学生了解能力的分类、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能力观。
能区别能力与技能的内涵,了解技能的含义及分类,并将其灵活运用于自我探索中。
(二)S02:探索价值观1.价值观与生涯发展的关系(1)价值观激励生涯发展价值观(Values)源自拉丁语词根“valeo”,意思是“坚强起来”。
为了某件事情,内心充满动力,坚持走下去,这就是价值观带来的持久的行动力。
马斯洛认为,人都潜藏着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迫切程度不同,人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动力。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模型和对应的价值观如图所示。
马斯洛提出了5个层次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般来说,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但在特殊的时期,这些需要也可以上下流动。
这个理论对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在于,人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生涯决策。
案例讨论:李新新今年40岁,在一所中学任物理教师,他的教学非常有趣,学生很喜欢。
他还开办了课后物理小组,带学生做项目和参加比赛。
谈到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李新新有很多感慨。
他的职业经历很丰富,师范学校物理专业毕业后,为了追求稳定的职业,他进了这所中学做教师。
工作几年后,他做出了不少成绩,物理方面的科研工作获得过市级奖项。
此时有培训公司出很高的薪资邀请他做物理教师,带领学生研究小组工作,这实际上和他目前的工作内容很像,只是需要他从这所中学离开,到公司上班。
他权衡之后没有答应,这个培训公司处在闹市区,所做的事情非常商业化,而李新新喜欢在安静、单纯的环境中工作,学校的氛围让他感到舒适,另外,每年的两个固定假期让他可以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又过了几年,他的老同学给他打电话,说自己现在在一个科研单位工作,邀请他加入一个物理新项目研究组,做科研工作,为一家公司做产品研发,薪水很高并且有出国机会。
这对李新新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薪水比当老师高出好几倍,而且可以去国外工作。
但是为此就要离开学校,失去两个固定假期,这让他很难接受,另外,长期在国外工作也让他担心不能陪在家人身边,将来会有家庭方面的遗憾。
经过反复比较利弊,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虽然感到有些遗憾,但留在学校还是让他感到踏实、稳定。
两年后他由于教学和科研成果都非常出色,担任了物理教学组的组长,学校正好有人事调整的机会,他又被聘为重要的管理干部,任副校长兼教务处处长。
一开始李新新非常乐于接受这样的安排,因为这意味着他得到了晋升,职业生涯有了新的挑战。
他很努力地在新的岗位上工作,也慢慢积累了管理方面的经验,学习处理教学、科研之外的管理、运营、组织协调、教师培训等新的事务,他感到非常充实。
但同时,他花在物理教学上的时间开始被其他行政事务挤占,他的课时量减少了,课后小组也不得不取消,这让他的专业工作乐趣少了很多。
他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安于现状,他只要再工作几年就可以到区里担任领导,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但他会离自己的专业工作越来越远。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辞去了副校长和教务处处长的职位,回到一线专心做教师。
和学生们在一起让他感到更有活力,教学让他有莫大的成就感。
他可以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讲课、做实验,关注学生们的成长。
每次看到自己的学生成绩提高或是获了奖,他就感到非常的快乐。
因此,他打算将来一直做一名专业教师,在教学一线工作下去,直到退休。
教师提问:你如何理解需求与价值观的关系?如果你是李新你会如何选择?(2)变化的价值观由于所处的生涯发展阶段、社会环境的不同,个人的需求会发生改变,从而可能导致价值观的变化。
同时,社会多元化发展,多种价值观的冲击也会导致原有价值观体系产生混乱乃至改变。
因此,价值观需要不断地审视和澄清。
案例讨论:江涛是一名大三学生,经济学专业,成绩优异。
面临求职选择,他很想去非政府组织工作,实现他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抱负。
江涛的父母都在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他们的人生经历让他们持有传统的价值观,他们希望江涛拥有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有较好的收入、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