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 传播学原理第一章

1 传播学原理第一章

总结:在多种因素作用下,
传播学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
二、传播学诞生的条件
1、主观方面 人类的认识能力空前提高,各种新理论、新 学说大量涌现,正确把握各种传播现象成 为可能 2、客观方面 传播活动独立化、职业化使其在社会生活中 的作用和影响凸现,唤起全社会的高度重 视,产生强烈需要
传播学诞生地在哪里?
(一)形态多样性
传播何时没有?何处不在? 横亘古今,纵贯东西南北!
(二)时空遍布性
问:什么是传播?
答:什么都是传播!?
1、行为的进行和完成离不开传播 2、行为本身即传播,总是携带、发散
着某种信息
(三)行为的伴随性
从本质上看,传播是人类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行为之一
衣、食、住、行 传播
物质、能量 信息
(二) 四分法
从传播的范围及参与的个体数量分: 自我传播(自身传播、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组织(含群体)传播﹤ 大众传播
社会传播
自我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链接

大众传播——走向“地球村”
大众传播的定义: 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 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 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注意:网络的出现对此提出修正 (非职业个人也可实施此类行为了)
二、三类社会传播的主要特点
类型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技术手段 参与规模 空间
亲身+大众媒介 (网络带来变化) 少数人≥2

亲身+大众媒介 (网络带来变化)
特定、 较多数人

大众媒介
不特定、 多数人 大
周期
不规则
较规则
规则
角色 反馈 符号
2、“影响(劝服)说”
强调:传者欲对受者施加影响 (美)J·露西、G·彼得森
“传播包含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 的全部过程”来自3、“符号(信息)说”
强调:符号(信息)的流动
(美)B·贝雷尔森 “所谓传播,即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 传播的媒介……进行的符号的传送”
问:到底什么是传播?
传 者 媒 信息 介 受 者
(四)极端重要性
二、传播与communication
传播与communiacation词义比较
传播
communication
传达 ○ ○
传染 ○ ○
交通 × ○
交流 × ○
传播=精神内容的传布
三、 传播的定义
(一)关于传播的各种定义 1、“共享说” 强调: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共享
(美)威尔伯·施拉姆 “我们在传播时,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
问: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准是什么?
1、自觉性 有明确的研究意识 2、一般性 不局限于某些具体领域,能从“特殊” 上升至“一般” 3、系统性 有系统,不零散 4、科学性 不含伪科学成分
从古代传播研究到传播学成型 为何时间漫长的原因:
一、主观因素
人类认识能力低下,无法全面、科学地观察分析
二、客观因素
传播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凸显,未受足够重视
传播学原理
(第二版)
• 张国良 主编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9年版
第一章 传播与传播学
本章学习重点、难点: 1、传播的定义 2、三类社会传播的主要特点 3、传播学的形成及奠基人的贡献
第一节 传播的含义
一、传播的特性与本质
从使用符号角度看以下传播现象 1、会议 2、摄影 3、写信、作文
分别运用口语、图像和文字进行传播
随时交换 灵活 不规则
有所规定 较困难 较规范
基本固定(网络 引起变化)
十分困难(网络 引起变化)
规范
第三节 传播学的 诞生和发展
一、传播研究的起源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
社会传播规律的科学,而 社会传播的历史几乎等同 于人类历史,即人类社会 传播研究=传播学?
广义:
传播研究=传播学
狭义:
传播研究=不成熟部分 (≠传播学)+成熟 部分(=传播学)
弊:
1、色情和煽情性信息的大肆泛滥 2、不恰当信息的流传造成社会的混乱
主观方面的学科背景:
1、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中叶的美国吸引各国、 各地区的优秀人才纷至沓来,在这里培育出大批 新思想、新学科的硕果
2、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新闻学、符号 学、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研究成 果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已达到相当高度,为传播 学诞生奠定了深厚的学科基础
同的东西,即努力想‘共享’信息、 思想或态度”
这派学者观点的依据为:
传播= communication
拉丁语“communis”意为共有的、 共同的、公共的,如: community、communism等
“共享说”的缺陷:
以下传播无以实现传受双方的共享:
(1) 拒斥 (2) 不通 (3) 误解 (4) 独处
总结:传播的概念
广义:系统(自身及相互之间) 传受信息的行为
狭义:人(自身及相互之间) 传受信息的行为(即人类 传播)
第二节 传播的类型
一、两种分类方法
(一)二分法:
从传播使用的技术、手段分: (1)亲身传播
以人的身体(眼、耳、鼻、舌、身)为媒介的 传播活动 (2)大众传播
以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报纸、期刊、 书籍、广播、电视、电影)为媒介的传播活动
美国
美国成为诞生地的理由:
1、客观方面有需要
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与壮大
2、主观方面有可能
人们的认识水平及相关学科知识的 发展
客观方面的媒介背景:
1、美国率先孕育出最早的大众化报 纸,创立了最早的广播电台,建成 了全世界最发达的大众传播事业
2、大众传播对美国的政治、经济、 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前所未有 的巨大冲击和影响
(一)政治角度
1、和平时期
政治生活最主要的内容是选举
2、战争时期
战争中要鼓舞我军士气,瓦解敌方军心
(二)经济角度 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通过广告传播大量的经济信息
制造→流通→信息→消费
2、媒介本身也成为了一种企业,为 媒介资本家创造出丰厚的利润
(三)社会角度
利:
1、传播实用性信息,方便人们工作与生活 2、提供娱乐性信息,充实人们的余暇
总结:
传播是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四、何为信息?
1、事物(物质与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 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2、与物质、能量并列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总结: 传播与信息密不可分:传播为运动、形式, 信息为材料、内容
信息的分类 1、三分法:生物信息、物理信息、
人类信息 2、二分法:非人类信息、人类信息 因此,传播可分为: 1、生物传播、物理传播和人类传播 2、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传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