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端午的鸭蛋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

端午的鸭蛋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教学构思: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家乡江苏高邮地区的端午风俗,并且通过家乡特产――高邮咸蛋的精细介绍,表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怀想。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善于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热情;要巧于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还要客观正确地对学生做出评价,要让学生长有所进,短有所补。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2.诵读课文,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3.了解端午风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有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谈话激趣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拓展延伸法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文学习
师语: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三大传统佳节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是合家团圆,普天同庆;中秋是吃饼赏月,千里婵娟;那端午节呢?请大家说说自己记忆中的端午节。

(学生或谈风俗或说感受)
今天,我们就随作家汪曾祺一起去江苏高邮,不但看看那儿的端午风俗,还要尝尝他们端午的鸭蛋。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细节的习惯。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自己喜欢的作家,他就是江苏高邮人汪曾祺。

关于汪曾祺与高邮之间,有一段有趣的逸事。

有一位文学青年对汪老先生说:“高邮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

”汪老先生当时在餐桌上,微笑着听了之后,便抿了一口酒,慢慢悠悠的说:“不是的。

高邮鸭蛋第二,我是第三。

”汪老先生当然是在调侃自己不如高邮鸭蛋有名,但是可以看出高邮鸭蛋在汪老心目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高邮,看看汪老先生笔下的那枚家乡端午节的鸭蛋里究竟装着什么特别的东西,让汪老先生念念不忘?
二、整体感知
预习时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解决了生字生词,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下面我们用一句学过的句式把你对文章的理解表达出来。

高邮的端午,不必说, , ;也不必说,,。

单是。

看来端午的风俗在文章中共写了七种,其中重点写的是哪部分呢?
三、研读探究
下面我们就看看这小小的鸭蛋到底有哪些美妙之处呢?
1.指名朗读2—5段,然后以“这是的鸭蛋,因为”的句式说一段话。

你能感受到作者怀着怎样的情感向我们介绍这端午的鸭蛋的吗?
有人说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

以美文之笔法述美食之精华,自然别具一格,寻常小物,但细细地品尝,却常有味外之味。

——《四方食事》
2.你体会出了哪些味外之味?
四、品味语言
其实和高邮的咸鸭蛋同样有味道的还有作者的语言,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这三点你能在课文中看出来吗?
3.朗读课文2-3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可以参考下面的表达形式。

“”(这个句子)使用了口语(或方言、书面语、古语、成语等),(形容词,如形象、幽默、风趣、朴素等)地表达出(或写出)的(情感)。

比如这一句:“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句中的“完全不能相比”“实在瞧不上”“曾经沧海难为水”运用了通俗易懂的口语、成语,朴素中带有点点幽默地表达出了作者以家乡能有这样的鸭蛋感到无比自豪的情感。

学生活动
4.作者如此津津乐道小小的咸鸭蛋,有意义吗?
五、拓展延伸
从08年开始,国家取消了五一黄金周,增加了三个传统节日作为国家法定
的节假日,是哪三个传统节日?全体生:端午,清明,中秋。

知道为什么吗?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一些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不必说端午,也不必说中秋,就是春节,这个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在今天似乎显得年味有点淡了,越来越多的国人不贴年画,不吃年糕,不糊窗花,以至于不断有民俗专家担忧春节会否消失,因而有必要掀起一场“保卫春节”的文化运动;然而,与之相反的是,春节在多个国家成为了时尚,春节开始走红世界——印尼把春节定为全国性假日,英国首相、美国总统、加拿大总理、俄罗斯总统等许多国家领导人,都会以新春贺信等方式,给华人拜年。

而韩国已经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对此你怎么看?
六、自主学习
关于民俗:
1.我们这个地区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是怎么来的?对我们的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2.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端午等节日,还有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等习俗,你想知道吗?请继续探究!
关于文学作品:
内容上:推荐阅读沈从文的《端午日》、陈白尘《龙舟竞渡话端阳》,比较与本文的异同。

语言上:推荐阅读老舍的《想北平》。

★品读课文,欣赏“鸭蛋”
1、那么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品读
2、3两段。

小组合作,请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
那么,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赞美,自豪)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如:①“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
对家乡人的赞美(勤劳能干)。

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

③“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有点爱屋及乌了吧!
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

⑤“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象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有些嗔怒,也有淡淡的幽默。

实际上认为高邮不仅出鸭蛋,还有那么多心灵手巧的勤劳能干的高邮百姓,自豪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

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

(板书:故乡情结)
写鸭蛋——抒故乡情,这种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