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作者:司鸣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5期
摘要:物流金融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业务,对于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现状,并分析其目前发展中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物流金融概念发展现状问题
一、物流金融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活力之源,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但中小企业的银行借贷一直以来是一个难题,一方面是由于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小企业比大企业相对而言抗风险能力较弱。
而传统的信贷技术难以有效地克服该问题,这是造成中小企业借贷难的根源。
因此,物流金融应运而生。
物流金融目前在国内来讲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广义上说,就是面向物流运营的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实施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
从狭义上说,物流金融就是银行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的结算和融资服务,即银行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的结算和融资服务。
在物流金融中涉及三个主体:物流企业,客户和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联合起来为资金需求方企业提供融资,物流金融的开展对这三方都有非常迫切的现实需要。
目前,典型的物流金融服务有代客结算模式、仓单质押模式和保兑仓模式三种。
物流金融之所以能助力中小企业,是因为物流企业通过库存管理和配送管理,可以掌握库存变动,掌握充分的企业信息,一定程度弥补银行的不足,因此,由物流供应商作为监管方和银行的代理人,展开货押授信是可行的。
物流金融服务不仅可减少企业交易成本,也降低了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
因此,由物流公司输出监管的货押业务模式自深发展率先在国内银行业推出后,迅速成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黏结剂”,而且,已成为物流企业的重要业务模式。
近年来,物流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成为物流企业和金融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领域,“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结合”也从概念变成了现实。
金融与物流的业务整合,也成为我国物流业与金融业共同关注的新兴领域。
我国的经济体系正迅速建立起一套快速、机动、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
目前我国的物流产业呈加速发展态势。
我国物流业存在着巨大的赢利空间,对国民经济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物流区域市场看,上海、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物流产业发展迅猛 ,已成为区域物流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基地。
从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来看,民营企业、多元化股权结构的新兴物
流企业发展迅猛。
从物流细分市场来看,发展迅速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经济为服务对象的“第三方物流”。
上述两部分企业需求将成为支撑我国物流产业发育与发展的主要市场基础。
物流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目前我国物流总成本占GDP的16.7%,远高于发达国家。
因此, 物流产业呼唤强劲的金融支持。
加快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提高物流金融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物流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物流金融也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已开展了物流金融业务,但与国外相比,不同区域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程度与水平却有很大差别。
国内的商业银行尚缺乏对物流金融产品系统化的设计,对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整合的能力也有限,实际的业务开展还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所以,商业银行如何采取措施面对这些挑战,将直接决定物流金融业务的未来发展水平。
第一,物流金融服务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
例如仓单质押业务有五种潜在风险:一是客户资信风险;二是仓单风险;三是质押品种要有选择;四是提单风险;最后弄一点是内部操作风险。
物流金融业务中的许多风险来源于银行、客户和物流企业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推动国内物流金融业向更高阶段发展, 首先要解决监管信息的透明化问题。
目前, 在国内部分银行如深圳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要求下,中外运、中远等大型物流企业已开始着手开发质押监管信息系统。
通过为银行与企业客户提供服务信息、管理信息和操作信息, 进而建立起物流金融市场的核心竞争。
第二,物流金融服务效率不高。
中国金融市场不发达,银行之间,银行与保险之间缺乏协调与配套。
质押贷款手续复杂、所需时间长,无疑降低了资金流的周转速度,并且增加了仓单质押的风险,所以物流企业要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使仓单质押变成一种简便、可控性好的融资模式,是物流企业今后开展金融服务的发展方向。
第三,中国物流企业发展虽快但很不规范,缺乏行业监管,不少物流公司没有资质。
且业务流程缺乏全国统一的规范。
第四,社会各界重视不够。
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出台了许多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降低银行呆坏帐的政策,但未出台鼓励发展仓单质押的融资政策。
目前开展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多以中小商业银行和分支机构为主,国有商业银行参与不够,资金供给能力不足。
三、总结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迅猛,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供应链的进程不会改变,物流金融将会保持平稳较高增长。
我国现行物流金融方案将长期存在,并向更高、更广、
更深层次发展。
同时,在诚信机制的不完善、而融资却供需双方两旺等因素决定下,随着银行及担保机构的操作越来越市场化,物流金融信用风险防范体系将会更加完善。
“新形势、新合作、新发展”是金融物流战略
合作的目标,其核心目标乃是银行与物流双方进一步深化物流监管、货押授信的合作模式,面向全体供应链企业搭建供应链“金融—物流”一体化平台,筹划银行、物流、企业无缝对接、信息联通的一站式服务。
参考文献:
[1]马文姬,顾幼瑾. 国内物流金融理论研究文献综述.[J]金融讲坛.2008(01).
[2]梁虹龙,欧俊松.物流金融初探. [J]物流技术.2004(9).
[3]黄湘明,陈雪松.我国物流金融业务的实践.[J]权威.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