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轨道交通九号线一期工程土建9标(溉澜溪站)溉澜溪站钻孔灌注桩(桩基开挖、钢筋笼制作及安装)首件验收施工小结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重庆轨道交通九号线一期工程土建9标项目经理部二零一七年四月二十二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4)(一)设计概况 (4)(二)质量目标 (5)(三)安全目标 (5)(四)参建单位 (5)(五)行政监督管理单位 (6)二、工程形象进度 (6)三、施工与验收依据 (6)四、验收范围与内容 (7)五、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情况 (7)(一)施工方案的审批及执行 (7)(二)强制性标准规范执行情况 (14)(三)工程试验与检测情况 (16)(四)不合格试验台账及处理情况 (17)(五)施工测量与监控量测 (17)(六)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8)六、工程质量控制资料 (19)(一)检验批签批情况 (19)(二)分部分项划分情况 (20)七、设计变更与洽商情况 (20)八、监理通知及执行情况 (20)九、上次验收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20)十、自检结论 (20)溉澜溪站钻孔灌注桩首件验收施工小结一、工程概况(一)设计概况溉澜溪站位于江北区溉北路正上方,呈南北走向布置,前站为五里店站,后站为头塘站。
本站为高架三层侧式车站,地面一层架空,高架二层、高架三层分别为站厅层、站台层。
本站为“桥-建”合一式结构,单榀结构采用“T”型及“干”字型结构。
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右CK18+691.463,位于直线上,车站南起里程右CK18+621.463,北讫里程右CK18+761.463,车站全长142.8m,标准段宽22.76m,线间距为5.2m。
车站主体墩位于溉北路中线位置,现状地形平缓,上覆土层厚度8.3~40.2m,下伏基岩主要为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局部夹砂岩薄层或透镜体。
溉澜溪站桩基设计为桩径1.8m,共55根,总长度1620m,采用机械成孔灌注桩。
单桩长度最长为1号墩桩长47m。
溉澜溪站桩基工程数量见表1-1。
表1-1 溉澜溪(高架)站桩基工程数量表(二)质量目标工程质量达到合格,并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争创省级、国家级优质工程奖。
(三)安全目标(1)杜绝责任死亡事故,严格控制重伤事故,轻伤率控制在3‰以内。
(2)不发生基坑坍塌,洞内塌方、冒顶等重大险情和事故。
(3)不发生重大设备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及火灾事故。
(4)重庆市安全文明工地检查评比为A类。
(四)参建单位建设单位:重庆轨道九号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工程总承包单位: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单位:重庆轨道交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勘察单位:重庆市勘测院;监理单位:重庆赛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武汉桥梁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联合体;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五)行政监督管理单位(1)质量监督单位: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2)安全监督单位:重庆市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总站。
二、工程形象进度溉澜溪站桩基施工,目前已经完成6号墩CZ16-D06-1号桩基的成孔、钢筋笼制作。
三、施工与验收依据(1)重庆轨道交通九号线一期工程(高滩岩~回兴)施工图文件第四篇车站溉澜溪车站第二册结构及防水第一分册车站桥结构(基础分部)。
(2)重庆轨道交通九号线一期工程土建9标溉澜溪站桩基施工方案。
(3)《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5-2003。
(4)《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3-2009。
(5)《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106-2014。
(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9)《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 10218-2008。
(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2。
(11)《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6。
(12)《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163-2013。
(13)重庆市《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规程》DB50/5027-2004(14)《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技术规程》DBJ 50-156-2012。
四、验收范围与内容重庆轨道交通九号线一期工程土建9标溉澜溪站钻孔灌注桩结构分部工程中的(CZ16-D06-1)桩基成孔、钢筋笼制作及安装首件验收。
桩基设计参数表详见表1-2。
表4-1 桩基设计参数表(一)施工方案的审批及执行1、方案审批情况溉澜溪高架站桩基施工方案已审批完成,本站桩基施工严格遵循方案及设计文件、规范要求进行交底施工。
方案审批情况图2、方案执行情况桩基施工严格按照方案及设计文件、规范要求进行交底施工。
现场施工工序流程:桩位测量放线→埋设护筒→钻机就位→钻孔施工→检孔→清孔→钻机转移→安装钢筋笼、导管→二次清孔→灌注混凝土→拔出钢护筒。
(1)桩位测量放线及复核:桩基成孔之前,由测量组对桩位进行测量定位,桩位测放完后由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测。
桩基十字定位测量监理复测桩位(2)埋设护筒及护筒中心复测:采用挖埋的方法埋设钢护筒,并高出施工地面0.5m。
护筒直径大于钻头直径40cm,钢护筒埋设时要求竖直,且定位准确,其顶面位置偏差不大于5cm,倾斜度不大于1%。
埋设护筒及护筒中心复测(3)旋挖成孔:钻机就位后,对钻机就位和定位情况进行检查,机架摆放稳定;现场技术人员对钻头尺寸进行检查,钻头直径确保成孔孔径不小于设计要求。
钻杆垂直度校核。
成孔接近孔底时,对孔底标高进行控制,保证成孔深度偏差不超过设计和规范要求。
成孔后对孔底沉渣进行检查,在孔底沉渣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后再报监理检查,合格后才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钻进成孔钻杆垂直度校核(4)钢筋笼制作:钢筋笼原材料进场后,首先要检验进场材料的牌号、等级、规格和产品外观,检查无误后再检验其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和质量检验报告单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符合要求后进行钢筋笼加工。
1)钢筋配料由专业技术人员向劳务队下发配料单,下料完成项目技术人员需要对半成品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将半成品分类挂牌堆放,以免使用时用错半成品。
需要接长钢筋等,钢筋切割后,采用套筒连接接头应进行打磨平整再进行滚丝,滚丝完成采用塑料保护帽保护套丝。
套丝接头打磨接头保护帽2)钢筋笼采用定型模具加工,统一制作,保证钢筋笼加工质量。
钢筋笼胎膜3)长度超过30米钢筋笼加工时,先将笼子主筋整体连接,钢筋笼对接处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对接区螺旋箍筋预留。
待钢筋笼加工完毕后,拆分钢筋笼,分为两部分。
在同一根主筋套筒两侧标注油漆,方便钢筋笼下放主筋对接。
4)钢筋笼加工要确保主筋位置准确,并在钢筋笼外侧安装设置混凝土垫块保护层,每隔2m设一层,每层径向均布4个,垫块为圆形,半径为7.5cm。
与桩身混凝土同标号,圆块中间穿钢筋并与桩身钢筋焊接固定。
5)直螺纹套筒选用重庆地方标准规格,并且为正反丝扣型套筒,钢筋丝头加工长度应为套筒长度的1/2,丝头误差0~2.0P(P为螺距);6)钢筋丝头满足6f级精度要求,通规能顺利旋入并达到要求的拧入长度,止规旋入不超过3P。
抽检数量为10%,检验合格率不小于95%,钢筋和套筒的丝扣保持干净、完好无损,带连接套筒的钢筋固定牢固,连接套筒的外露段设有防护盖。
7)直螺纹钢筋的安装质量符合下列要求:a、安装接头时用管钳扳手拧紧,钢筋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
外露螺纹不超过2P。
b、安装后用扭力扳手校核拧紧扭矩,拧紧扭矩值符合下表(1-5)要求。
c、扭力扳手检验扭矩值时形成相应的记录。
表5-1 直螺纹接头安装时的最小扭紧扭矩值钢筋直径≦1618-2022-2528-3236-40(mm)拧紧扭矩100200260320360(N.M)扭矩检查(5)钢筋笼安装:1)钢筋笼下放到位根据桩孔的实际桩长,确定钢筋笼悬挂安放的高度,原则是以控制钢筋笼顶标高来确定最终钢筋笼安装的位置。
2)为保证钢筋笼起吊时不变形,在安装钢筋笼时,采用两点起吊。
第一吊点设在骨架的下部,第二吊点设在骨架长度的中点到上三分点之间。
(6)混凝土灌注:1)混凝土由重庆永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供应。
每批混凝土进场首先由试验人员检测其坍落度、流动性,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再进行灌注,并取样制作抗压试件,对不合格的混凝土进行退场处理。
桩基混凝土施工过程由试验员、技术员及监理员全程旁站,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
2)灌注桩采用的灌注混凝土宜采用预拌制混凝土,其骨料的粒径不大于40mm。
3)桩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高出设计高程0.5~1m,确保桩头浮浆层凿除后桩基面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4)混凝土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宜为180~220mm。
5)开始灌注首批混凝土时,储料斗储料数量应满足首批混凝土入孔后,导管埋入深度不得小于1m,并不宜大于3m。
在首批混凝土下放时同时通过往料斗内输送混凝土,混凝土罐车连续放料,确保料斗内混凝土数量,以防止遇特殊情况导致首批混凝土数量不足。
6)混凝土采用刚性导管法灌注,严禁使用漏水的导管。
导管应进行压水试验,试验压力考虑桩孔泥浆面标高至桩底标高压力和导管自重的影响,约为10kg/cm2。
导管压至实际压力后检查有无渗漏情况,在无渗漏的条件下持荷时间不少于5分钟。
7)导管插入桩孔前应认真复查导管的实际长度与所划刻度是否相符,确认无误后插入桩孔并进行接长。
导管安装完毕,底口离桩底约25cm~40cm。
8)灌注砼前需在灌注导管内安设泡沫隔水栓塞,待储料斗储满砼后,开始“拔球”灌注水下砼,同时搅拌运输车往储料斗内快速倾倒混凝土,保证储料斗内混凝土始终盖住料斗口。
拔球后混凝土要连续灌注,不得停顿,保证整桩在混凝土初凝前灌注完成。
(二)强制性标准规范执行情况1、本次验收涉及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规范中强制性条文,主要为:5.2.1条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弯曲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5.2.2条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
5.5.1条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牌号、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涉及执行《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技术规程》(DBJ50-156-2012)规范中强制性条文,主要为:3.0.7条采用旋挖成孔灌注桩基础的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应进行沉降变形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