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新一轮复习 第七次模拟精编试题(含解析)

高考语文新一轮复习 第七次模拟精编试题(含解析)

【高考领航】(课标全国卷创新版)2015届高考语文新一轮复习第七次模拟精编试题(含解析)【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倡言道德重建,首先是缘于对当前社会道德状况的担忧。

那么,为治理现实道德问题而提出的道德重建,需要利益驱使吗?应该看到,当前社会道德失范的一个根本原因不是别的,恰恰是一些人对物质财富的迷恋和贪婪。

治理败德行为,需要社会管理意义上的“惩恶”,而不是道德建设领域的“扬善”。

道德底线的坚守不是一种值得嘉奖、应当给予利益允诺或回报的善行。

一方面,单纯依靠物质利益的允诺或回报是不可靠的,没有道德之外的监管和惩治,败德行为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回报。

另一方面,以利益驱使一个人遵守起码的道德义务,是一种道德矮化,无助于个人道德发展与社会道德建设。

因此,我们不应该以物质利益驱使道德重建,治理道德失范问题。

现实道德生活中,我们真正应当张扬并且应当给予利益允诺或回报的仁善之举,往往不是追求自我利益驱动的行为。

因而,如果道德重建不仅是治理道德问题,也包括肯定和宣传正面典范的话,利益的考量不仅不应该,也是不需要的。

道德理论与经验告诉我们,人们践履道德要求的动机并非个人利益的获取,至少不是为了那种确定无疑、当下可见的利益回馈。

道德具有超功利的一面。

孟子说,人人皆有恻隐之心。

所以,见到孺子落井的危险时,我们伸出援手不是为了结交他的父母,也不是为了享誉乡邻,而是出于固有的同情心。

更让我们钦敬的是,具有强烈道德责任感的人,能够超越、甚至牺牲自我利益而自觉选择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方式。

“最美司机”吴斌以牺牲生命的代价选择职业操守和道德践履,绝不是任何形式的物质利益可以造成的,也绝不是任何数量的物质利益可以回报的。

这也许是吴斌的家人选择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捐款的一个原因吧。

自觉超越个人功利和物质利益的计较,品德高尚而不居功自傲,是道德的可贵之处和崇高所在,也是道德建设的应有目标。

就治理当前道德问题和提升社会道德水准而言,以物质利益激励德行即便能够产生一定的效果,那也是暂时的、表面的、不可持续的,长远来看甚至无异于饮鸩止渴。

道德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具有理想性、导向性的实践品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利益观念得以强化,追求最大化的物质利益成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因。

就道德重建的方式而言,道德建设应当更加务实,承认人们在道德觉悟和道德境界方面的多样性与层次性。

同时,应当防止等价交换、物质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等市场经济法则侵袭道德领域。

以物质利益驱动道德建设的制度设计和公共政策即便有可能,也必须以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为前提,使利益追求转换为道德责任。

(有删改) 1.下列关于“道德重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社会道德失范,其状况令人忧虑,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心理引燃了社会有识之士对道德重建的倡言。

B.虽然利益驱使是社会道德失范的重要诱因,但是不能因此而认为道德底线的坚守应当给予利益允诺或回报。

C.对物质财富贪婪即使属于社会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我们也不能用社会管理意义上的“惩恶”来解决它。

D.道德重建如果借力利益驱使,那么它让败德行为得到更多的回报,且无助于个人道德发展与社会道德建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道德重建和治理败德行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除了要治理败德行为之外,还要追求道德建设的应有目标。

B.现实中道德正面典范往往都不以追求自我私利为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德重建不应该也不需要考量利益。

C.见到孺子落井,我们伸出援手是出于固有的同情心,作者举出这样的事实最终是要证明人人皆有恻隐之心。

D.“最美司机”吴斌以牺牲生命的代价选择职业操守和道德践履,可见他是具有强烈道德责任感的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将道德重建简单理解为就是治理败德行为,那么就很容易陷进用物质利益的力量去进行道德重建的泥淖。

B.吴斌家人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捐款,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认为道德正面典范的行为不是物质利益可以回报的。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强化了人们的利益观念,从而使追求最大化的物质利益成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因。

D.等价交换、物质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等都是市场经济法则,但是它们极易侵袭道德领域,使道德重建面临挑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

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

遭母忧,弃官行丧。

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

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

郡人周璆,高絜①之士。

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

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大将军梁冀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脩②武令。

零陵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

蕃曰:“更选清贤之人,而群贼弭息矣。

”以此忤左右。

时封赏逾制,蕃乃上疏曰:“高祖之约,非功臣不侯。

诚欲陛下从是而止。

”帝颇纳其言。

延熹八年,时小黄门赵津、南阳张汜等犯法,二郡太守刘、成瑨考案.其罪,虽经赦令,而并竟考杀之。

宦官怨恚,有司承旨,遂奏、瑨罪当弃市。

蕃上疏曰:“原.其诚心,在乎去恶。

”宦官由此疾蕃弥甚。

九年,李膺等下狱。

蕃因上疏极谏曰:“今陛下临政,先诛忠贤。

”帝讳其言切,托以蕃辟召非其人,遂策免之。

永康元年,帝崩。

诸尚书托病不朝。

蕃以书责之,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

灵帝即位,封蕃高阳乡侯,蕃固让,竟.不受封。

初,桓帝欲立田贵人为皇后。

蕃以窦族良家,争之甚固,乃立窦后。

及后临朝,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征用名贤,共参政事。

中常侍曹节等谄事太后,蕃常疾之,上疏曰:“曹节等并乱天下,附从者升进,忤逆者中伤。

”因与窦武谋之。

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以遯③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有删改) [注] ①絜:通“洁”,纯洁,廉洁。

②脩:通“修”。

③遯:“遁”的本字。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阕.阕:完毕B.考案.其罪案:审问C.原.其诚心原:推究 D.竟.不受封竟:竟然5.以下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明陈蕃耿直敢言的一组是(3分)( )①有所请托,不得通②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③诚欲陛下从是而止④今陛下临政,先诛忠贤⑤宦官由此疾蕃弥甚⑥附从者升进,忤逆者中伤A.①②⑥ B.①③⑤C.②④⑤ D.③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蕃正直廉洁。

做别驾从事时直言进谏,与周景意见不合弃官而去;别的官员畏惧李膺治政严明而辞官,陈蕃却以清廉留任。

B.陈蕃礼贤下士。

周璆品行高洁,拒绝为官,陈蕃把他请来,以礼相待,特意为他设置一榻,周璆走后就收起,终于感动了周璆。

C.陈蕃嫉恶如仇。

他为受宦官忌恨的刘、成瑨辩解,上书指责中常侍曹节,与大将军窦武密议除奸,最后被宦官杀害。

D.陈蕃勇于任事。

桓帝想立田贵人为皇后,他坚持反对;桓帝驾崩,尚书们称病不朝,他写信责问后,尚书们都到职做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脩武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帝讳其言切,托以蕃辟召非其人,遂策免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海上吊吴野人[注]墓[清]于震日落平原海气昏,一坟萧瑟对空村。

纵教大业留天壤,到底虚名误子孙。

岸拆蛟龙移墓道,潮来风雨吊诗魂。

当年冠盖应俱在,独认残碑剔藓痕。

[注] 吴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号野人。

明朝覆亡后,隐居故里泰州,卒后葬于海滨。

8.诗歌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一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诗歌后两联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我决起而飞,____________,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2)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

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3)____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

____________,娇儿恶卧踏里裂。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雾中的村庄苏作成①我一直觉得,雾中的村庄是有灵魂的,我好想到城市近郊去看看这种状态下的村庄。

②尽管天气微寒,但天空的那一枚太阳,还是给了我温暖。

吃过早点,我就开始了我的“短程旅行”。

然而,还没有从城东走出城市,太阳就淡成了一片圆形的白纸。

继而闪一下,便和天空融成了一块。

从而,我就确定了这边起了浓雾。

③走入郊外的村庄,雾还真的来得气派。

在一处废墟附近,我停了下来。

我不知道为什么产生了一种恐惧。

骤然像进入了童年,甚至有了一种回到了母亲子宫的那种感觉。

我是在梦中吗?我蹲了下来,路边的几棵狗尾草却站在陌生的季节静悄悄地摇动它们的身子。

几声虫鸣和移动的影子似的鸟啼,显然也无力撑开这种来得奇异的浓雾。

一棵树挂了些枯叶,面对压抑,脱去了生动,只留下梦一样的剪影。

④我知道,如果不是城里的汽车声穿透了村庄,我真不会相信不是在梦中。

然而,整个城外的村庄,乃至整个世界,只剩下了孤独的我。

附近的田野,只有几畦白菜,在尽力地往我的目光和感知中伸出它们的存在,我脚边的一种野草,静静地匍匐,仿佛领了上级的潜伏命令,一种粉红的米粒大小的花,成了它们警惕的耳朵。

在野草的附近,一些开着黄花的菜,全身披挂从深夜走来的露水,也安静着,计划着。

一种植物已枯掉了叶子和身子,却依然开出一种像细丝棉似的花球,带着寒冬的眼泪,为丢失的时光伤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