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这些国家是通过什么道路和唐朝保持联系的?
指出:唐朝便利的交通为东西方的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当时唐朝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交往。
中外交往,盛况空前(板书)引导学生思考:唐王朝有哪些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外国人纷纷前来?
学生表演历史剧《酒肆中的故
事》
指出:由于唐朝经济稳步发展,
文化高度发展,国力强盛,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国家,处于世界历史的先导地位,因而受到各国的尊重,享有很高的声望,对很多国家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以日本和天竺为例来进一步了解唐朝对外交往的情况。
日本遣唐使(板书)
以日本“遣唐使”、留学生和学
问僧到唐王朝学习唐朝的制度和
文化,回国后积极传播唐朝文化,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为例,说明繁荣的唐朝在对外开放时的全面性。
提问:就你现有的了解说说日本有哪些方面是受中国的影响?
出示中日文字对照图、唐朝长安和日本平城京平面图、日本和服图等图
在中日的交往中不仅有大量的遣唐使和留学生、留学僧到唐朝来,也有不少唐朝人到日本去,其中最有名、影响最大的是高僧鉴真。
鉴真东渡(板书)观看历史地图从形象上了解唐
朝的对外交通路
线
看历史剧思考问题
学生初步学会从
众多材料中提取
有效信息的方法
思考:遣唐使到唐朝
来的目的是什么?
学成之后会怎样?
各抒己见
运用学生的已有
生兴趣
了解玄奘事迹。
同时区别文艺作品与历史事实的的关系,不能混为一谈
学生初步学会对
比的方法
学生初步学会归
纳问题的方法
评价方式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问卷调查:
1、学习了《唐朝的对外交往》一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列举唐朝的对外交往中的主要事件?
评价量规
1、课前预习情况。
A级:充分,能较好地了解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B级:较充分,能了解部分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C级:不充分,不能了解部分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2、课上表现情况。
A级:思想活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B级:思想较活跃,能参与教学活动。
C级:教学活动参与少
3、课后问卷调查完成情况。
A级:两个问题都认真完成。
B级:认真完成一个问题
C级:完成一个问题
D级:没有完成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 字数)首先:为学生学习创设情景,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是本课的一个特点。
如在课前三分钟就先播放反映盛唐景象的图片和音乐,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其次:深入挖掘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的功能,凸显了德育的实效性是本课的又一特点。
第三: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既尊重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又
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如学生表演的情景剧《酒肆中的故事》,就是在前面学习了唐朝强盛、科技进
步、文化繁荣的基础上的设计的,学生为有这个表现的机会感到很兴奋。
第四:本课的小结体现了“论从史出”的学科特色。
让学生通过前面学习的“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的史实能够感悟出那是唐朝在向外传播文明;通过“玄奘西游”的史实感悟出那是唐朝在吸纳外来的文明,由此进
一步使学生感悟到唐朝对外交往的盛况。
第五:突出亮点也是本课的一个特点。
如在讲到“玄奘西游”时,我通过画路线图的方式处理, 既体现了基本功,又使学生增加了新鲜感。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有如下感想:
第一:为学生学习创设情景,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如在课前三分钟就先播放反映盛唐景象的图片和音乐,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在讲课过程中,用录象、图片、文字等资料,进一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深入挖掘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的功能,凸显德育的实效性。
通过对“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史实的学习讲述,使学生感受到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难的顽强毅力和坚定的决心,激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怕困难、挫折的精神。
第三: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既尊重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如在分析“唐朝有那些独特的魅力吸引众多国家和地区往来” 时,既出示“唐朝主要交通图”,使学生感受到唐朝
对外交通的便利;又通过观看学生表演的情景剧《酒肆中的故事》并结合已学知识思考并得出结论。
这样,学生既发挥了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
第四:“论从史出”是历史学科的一大特色。
在本课的小结时,就是让学生通过前面学习的“日本遣唐使” “鉴真东渡”的史实能够感悟出那是唐朝在向外传播文明;通过“玄奘西游”的史实感悟出那是唐朝在吸纳外来的文明,由此进一步使学生感悟到唐朝对外交往的盛况。
第五:在讲到“玄奘西游”时,我通过画路线图的方式处理,既体现了基本功,又使学生增加了新鲜感。
今后努力的方向:应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有些问题应该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使自己向科研型教师的方向努力。
昌平三中王友娟
对王友娟老师《唐朝的对外关系》点评王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第一: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
如讲到日本遣唐使时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日本有哪些方面与中国有
关系吗?”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所了解日本的文字、建筑、和服、茶道是从中国学习的,再从唐朝时期日本全方位向中国学习的历史追根溯源,很好地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缩小了历史知识与学生认知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事物去认识历
史,不仅能够减少学生对历史的陌生感,而且激
发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认知。
讲到玄奘西游时,用电视剧《西游记》的情节引入,并提出问题:“西游记中的唐僧西天取经与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西游有什么异同?”教师运用学生所熟知的并且非常喜欢的影视作品,创设历史学习情境,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储备去理解、分析、认知历史问题,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第二:有效开发教学资源精选形式多样的历史材料紧密依托历史材料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是从史料所提供的证据中,建构关于过去的人和事的论述。
”教师开发了视频、音频、地图、图片、文字等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料。
并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学生思维的疑点,补充历史资料,设计问题,采取材料与问题相结合的呈现方式,把引入的教学资源及要解决的问题展示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情境,进而引导学生依据资料探究解决相关问题,得出结论,教师从中点拨与指导,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认识,发展其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科方法。
如讲到玄奘西游时,王老师边讲边在课件上画出玄奘西游曲折路线图,形象直观地体现了玄奘西游路途的遥远与艰辛,并提出问题:‘玄奘在西游的过程中并没有遇到也不可能遇到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妖魔鬼怪,那为什么后人会把玄奘西游这一历史中真人真事描写成一个神话故事呢?'学生在老师展示了充足的历史资料后,再来探究这个问题,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三:体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历史教学德育实效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人带事,以史带论,巧妙地创设德育教育情境。
唐朝对外开放中传播中华文明的代表人物鉴真在五次东渡日本失败,忍受着失明的痛苦,终
于在第六次东渡成功,并且在日本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化,对日本社会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唐朝对外交流中吸收先进文明的代表人物玄奘只身一人,徒步五万里路到达今天的印度,不但取得真经,而且通过刻苦学习修得极高的佛教造诣。
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真实史实的学习,学生真正感受到了鉴真与玄奘不怕艰难险阻,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是他们实现人生目标的原因,从而感悟到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拥有不怕困难,顽强地意志品质。
学生通过对唐朝全面开放、海纳百川博大胸怀的感悟,进而认识到中华文明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而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极强认同感,升华出了民族自豪感
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郭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