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西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高考题型2014-05-27 12282014年江西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照题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慰藉(jiè)安谧(bì)追溯(sù)溘然长逝(kè)B.篡位(cuàn)汲取(jí)缱绻(juǎn)妍媸必露(chī)C.祓除(fú)赧然(niǎn)伉俪(kànɡ)风声鹤唳(lì)D.累赘(léi)僭称(jiàn)口讷(nè)稗官野史(bà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打烊贸然颠扑不破出奇不意 B.蝉联伸张见微知著老生常谈C.荟萃招徕辞不达意芒刺在背 D.宣泄通牒惹是生非看风驶舵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发文裁定长虹并未对竞争对手厦华构成侵权。
至此,围绕“CHDTV Ready”的商标标识之争尘埃落定。
B.有些党员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抛于脑后,对人民群众的困难充耳不闻,这种现状应引起高度重视。
C.冰心老人生前三令五申强调,青年学生应该努力学好语文,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
D.著名制作人张纪中先后把金庸武侠力作《笑傲江湖》等搬上荧屏,遭到各方批评,实为对原著的狗尾续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借助中国网络电视台、“央视悦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以全新的形式与观众一起体验快乐和分享知识,是《中国谜语大会》这档节目留给观众最深刻的印象。
B.此次索契冬奥会张虹夺冠,实现了中国队在速滑项目上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
在这夺冠背后,担负着体育和公益事业筹集资金任务的体育彩票,也发挥着“助推器”的作用。
C.随着打车软件“嘀嘀打车”通过微信支付车费优惠额度的增加,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撒钱”大战再次升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D.刁亦男执导的《白日焰火》获得第64 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而该片主演廖凡也成功摘取最佳男演员的桂冠,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柏林电影节华人“影帝”。
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驱车从五家渠市出发,沿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一路向东,经吉木萨尔和奇台,仍然是满眼单调的长着低矮植被的茫茫戈壁。
,,。
我们正赶上秋收的季节,农田呈现大片成熟的秋收黄,,我们就穿行在这魔幻的世界里。
,,许多羊只散落其中,绿色代替了黄色,茫茫草场中间居然建着几间白墙红屋顶的欧式小屋,真会让人误以为到了以“绿草红屋”著称的爱尔兰牧场。
①从平地向山坡上缓缓地爬上去,一层高过一层,配上天山宽阔的天空,颇有与《魔戒》中的新西兰相似的感觉②象征兵团的方正防护林和大片的农田毫无征兆地跃入眼帘③地形也挣脱了戈壁④当我们折向南行,向天山深处进发时⑤快到山顶时,⑥大片的农田后展开的是大片的草场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②③①⑤⑥C.④②⑥①⑤③ D.①②④⑤⑥③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用计算机模拟逃生俗话说,人的行为是最无法预料的。
如今这一说法受到了模拟群体恐慌的计算机摸型的挑战。
群体恐慌现象导致无数人在火灾或人群拥挤中丧生。
匈牙利和德国的科学家认为,人群在紧急情况下的运动可以用方程式表达。
这一计算机模型可以估计出从建筑物里疏散人群要用多长时间,以及有多少人可能被困或丧生在建筑物内。
这一复杂数学模型中的各项因子取自工程手册、有关人群灾难的统计数据和录像资料等。
与正常情况相比,处于恐慌中的人群移动起来要快得多。
开始人群挤成一堆,互相推搡,导致出口堵塞。
接着,跌倒或受伤的人阻碍了人群的移动,使得人群更为恐慌。
在这个时候,人群变得和兽群一样,大家为了求生向前冲,却忽视了其他的出口,因此常常带来悲惨的结果。
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大学和厄特沃什大学以及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的科学家,运行了一个模拟足球场观众席上逃亡人群的程序。
这个包括200人的人群试图通过一个1米宽的出口逃生。
他们发现,不安的人群在出口周围集成了弧形。
当方程式中的恐慌因子P增大时,弧形会逐渐压紧。
导致那些被挤入出口的人纷纷倒地,从而进一步阻碍人群的疏散。
这些研究者把这种精况称为“欲速则不达效应”。
他们说“在发生火灾时,这种情况尤其让人觉得可悲,人们慌乱逃生反而会减少自己的生存机会。
”他们建议说,除了确保建筑物有足够多宽敞的出口以便快速疏散人员之外,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还应该在出口之前设置不对称的圆柱,来防止人群形成危险的弧形。
建筑设计师应该保证出口走廊没有相对开阔的地方。
这样的开阔处会使人流速度降低大约五分之一。
因为人们到达开阔地带时,总会设法挤到他人的前面去,而当走廊重新变窄时,就会导致危险的拥挤。
对于处在恐慌人群中的人员,研究人员建议说,把个人主义和群体本能结合起来是逃生的最佳方法——一方面留心最近的出口,同时注意观察其他人是否也找到了出口。
6.对“用计算机模拟逃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运用计算机技术直接帮助人们从灾难中逃生。
B.用模拟灾难发生时的情景训练人们逃生的本领。
C.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人群逃生时的状况作数学上的测算。
D.运用数学手段帮助足球场上遇到灾难的人们脱离现场。
7.下列理解与原文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A.文中的“计算机模型”和“数学模型”含义相同,均指计算机模拟逃生的程序。
B.计算机可以通过模拟群体恐慌估算出人群疏散的时间。
C.恐慌程度很高的逃生者,在随人群向前冲的时候,通常连其他出口也注意不到。
D.“欲速则不达效应”指的是逃生时人群的疏散速度越慢,拥挤程度就越高。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灾难发生场地的出口处,及时将压紧的弧形疏松开,将能避免许多逃生者被挤压致死或被踩死。
B.方程式中的恐慌因子P与人群的拥挤程度成正比,与人群的疏散速度成反比。
C.解决群体恐慌现象的措施之一是保证建筑物的出口走廊没有相对开阔的地方。
D.匈牙利和德国的科学家认为,用计算机模拟逃生可以对未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黔中儿(清)曾衍东江国瑞,黔之威宁州人,家贫业屦。
娶妻张氏,三乳而举五子,不十年皆龆龀。
一人屦,遂为八口累,于是困惫滋甚。
夫妻着败絮,五子倮焉。
终日饮粥糜,且不重食。
继而妻病瘵死,遂鳏。
父兮兼母职,更难以堪。
长次曰万清、永清,三四曰长清、庆清,五曰福清。
冬则五子群卧草中,江视日之蚤暮,抱五子而就曝。
日出东,则列其子皆墙西;日西,则移其子于墙东。
呱呱杂沓,几不可耐,亦无如何。
馀暇犹织屦。
万清年十五而伟,永清亦如之,遂樵于山。
日得柴两担,售于市,可敌其父五日屦,如是江稍裕。
三年而长清亦峥嵘起,亦能樵。
万清兼猎事,獐麂野豕,偶一得之,可易贯钱斗粟。
江室中有大布之衣,干糇之粟,自今日始。
城西坪忽有虎患,官捕不能得,断樵路。
万清乃谓永清曰“兄会须格杀此獠,恐其猛,弟当助一臂力。
”永即应。
万往,而长、庆亦欲与俱,兄诃之返,乃阴随之。
万、永至,俟于嵎。
虎来万出,虎扑万,万以手握其腋下皮,举而立,虎亦立,永即出,曳其尾。
于时虎不得奋,相视而雄。
忽长、庆猝至,左右各捉一虎蹄扭之。
虎怒而起,众复按,虎仆,以虎口置地上揉捺之。
虎大怒,腾而奔。
众方欲逐,虎颔下忽贯一矢,大吼如雷,声震陵谷,跃入危崖而毙。
但闻树杪一儿呼曰“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乃知其为五弟福清也。
会川苗骚扰,威镇剿捕,万清兄弟皆入伍。
万清首登苗寨,破其碉,得其首级九颗,悬之腰间而返。
威镇曰“好男儿!”擢为裨将。
请于上,迁参戎,褒赐有差。
其昆弟四人,累立军功,皆官守御。
每出战,五人蝉联而入,势若长蛇,而福之药机,犹百发百中。
今国瑞年七十,健饭,五子迎养于官,终日憨憨笑,以为少年时所念不到有今日也。
(选自《小豆棚》卷十三“杂技类”)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易贯钱斗粟易交换B.乃阴随之阴暗中,偷偷地C.俟于嵎俟躲藏D.会川苗骚扰会恰巧,适逢10.下列各组句子,全部表明黔中儿是“好男儿”的一组是()①呱呱杂沓,几不可耐②万清兼猎事,獐麂野豕,偶一得之③众复按,虎仆④虎颔下忽贯一矢⑤万清首登苗寨,破其碉,得其首级九颗⑥每出战,五人蝉联而入,势若长蛇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B.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C.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D.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第Ⅱ卷四、(28分)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⑪冬则五子群卧草中,江视日之蚤暮,抱五子而就曝。
(4分)译文⑫日得柴两担,售于市,可敌其父五日屦,如是江稍裕。
(4分)译文⑬兄会须格杀此獠,恐其猛,弟当助一臂力。
(4分)译文1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
(8分)山路见梅感而有作钱起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
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注来。
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注蜂,一本作“峰”。
关于上面《山路见梅感而有作》一诗,清代纪昀有评价说“特有情韵”,还说“五、六(句)最佳”。
请完成下面(1)—(2)题。
(1)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结合自己对诗作主旨的把握,谈一谈你会如何选用,并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2)请从创作手法运用的角度谈一谈你对纪昀“特有情韵”这一评价的理解。
(4分)14.古诗文填空。
(5题限选4题)(8分)⑪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 。
(《孟子》)⑫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吾尝跂而望矣,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⑬渔舟唱晚,__________;雁陈惊寒,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⑭ __________ ,__________。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