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考教育学士学位考试历史学专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程考试大纲考试目的和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历史学专业基础课、必修课,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属于中国通史的一部分。
其内容是叙述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通过考试,考核学生系统地掌握建国以来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思想文化、民族风俗等方面的历史内容,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中吸取经验、智慧和力量,正确地把握未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凝聚力,学习和掌握治国安邦的理论,坚定地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考核学生完整地掌握中国历史的全过程,总结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试的教材选用: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高校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推荐的可供高校历史专业使用的教材。
本教材全面科学地反映了建国50年来共和国所走过的曲折历程和辉煌成就,材料丰富、叙事清楚、论证准确;合理吸收了共和国史研究的新成果,对建国50年来的重大事件、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都做了清楚的叙述和公正的评价;对5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也做了正确的概括和较为全面的总结。
全书内容丰富和完整,文笔自然流畅,清新准确,是最为丰富和全面、并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一部共和国史。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概述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分期三、学习和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目的四、学习和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方法第二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国民经济的恢复考核目的:1、了解中共为建立共和国所做的艰苦努力和探索。
2,要认识巩固新生政权与恢复国民经济这两件大事有着密切的关系及采取的措施;注意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发展生产为中心开展各项社会民主改革的经验。
3,了解和认识建国后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考核内容要点:第一节巩固新政权的措施一、建国初期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主要任务二、全国大陆的统一三、加强各级人民政权的建设四、建立国营经济,稳定市场物价五、建国初期的外交第二节抗美援朝和各项民主改革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的策略方针的制定二、抗美援朝三、土地改革运动四、镇压反革命运动第三节国民经济恢复和文化建设的起步一、“三反”“五反”运动二、国民经济的恢复三、文化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思考题:名词解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抗美援朝运动“三反”“五反”运动土地改革运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论述题:1、简述我国在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2、说明“三反”“五反”运动胜利的重大意义。
3、中共领导全国人民为巩固新中国进行了哪些斗争?4、简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第三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考核目的:考核学生了解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完成,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采取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及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的方针,使我们这个东方大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进步事业中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飞跃。
同时注意“一五”期间我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所起的作用及对后来的影响。
考核内容要点:第一节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和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和工业化的起步三、高、饶反党联盟四、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四、“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第三节思想文化建设、国防建设及外交成就一、思想文化领域的建设与批判二、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和“双百”方针的提出三、国防建设成就四、和平外交的重大成就思考题:名词解释中共七届三中全会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万隆会议论述题:1、高饶事件的经验教训是什么?2、试述三大改造的成功经验与不足3、中国共产党在对社会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为什么要采取和平赎买政策?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是什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考核目的:考核学生了解中共鉴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为寻找一天适合中国情况的社建道路的艰苦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如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确立,中共八大的正确路线的制定。
但由于我党缺乏社建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犯了“左”的错误,造成了57年反右运动的扩大化、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59年庐山会议和反右倾运动,造成了三年困难时期。
中共通过总结经验和调查研究,制定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使得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取得了社建的伟大成就。
但是由于“左”的错误在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日益发展,违背了“八大”路线,错误估计了阶级斗争的形势,最终导致了“文革”的发生。
考核内容要点: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良好开端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二、毛泽东《十大关系》的发表三、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四、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创立五、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第二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二、“大跃进”运动三、人民公社会运动四、“大跃进”期间的纠“左”努力五、庐山会议和反右倾运动六、大跃进狂潮再起(第二阶段)第三节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一、“八字”方针的制定,调整工作初步展开二、全面调整的重大决策和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三、十年建设的总结第四节“左”倾错误在国内政治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一、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三、思想领域的错误批判第五节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反对美苏霸权主义的斗争一、第二次台海危机和中共对台政策的调整二、中印边界冲突三、中苏两党论战和两国关系的破裂思考题:名词解释:西楼会议庐山会议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反右派斗争社会义建设总路线“双百方针”“四清”运动论述题:1、说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什么?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3、试述中国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功绩。
4、为什么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使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又有了新的发展?5、试述中苏论战的经验教训6、说明“文革”前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有何经验教训?第五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考核目的:考核学生了解“文革”爆发的原因,认清林、江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及造成的危害,认清“文革”的性质,了解党内健康力量和人民群众在“文革”期间同反革命集团的艰苦斗争,并充分认识社建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
考核内容要点:第一节“文革”的发动一、“文化大革命”的起因二、“文化大革命”的酝酿和发动三、红卫兵运动和全国大动乱第二节全面夺权和“天下大乱”一、全面夺权二、“二月逆流”(抗争)和全面内战三、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第三节“斗批改”运动和林彪集团的覆灭一、全国范围的斗、批、改运动二、林彪集团的覆灭三、周恩来纠“左”和中共十大四、开拓外交工作的新局面第四节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一、“四人帮”反周组阁二、邓小平七五年整顿和“反击右倾翻案风”三、“四﹒五”运动四、“四人帮”的覆灭五、对“文革”的评价思考题:名词解释:《五一六通知》《二月提纲》上海“一月风暴”“二月逆流”杨、余、傅事件“九﹒一三”事件“四五运动”论述题: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说党的九大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3、简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及其反革命特点?4、为什么必须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第六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考核目的:考核学生了解粉碎“四人帮”后,由于“左”倾思想还没有肃清,教条主义仍然束缚着人们的头脑,“两个凡是”、洋冒进干扰了拨乱反正的进程,造成了徘徊不前的局面。
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使全党、全国人民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禁锢,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全面纠正“左”的错误,放宽农业政策,国民经济初步调整,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坚持实事求是,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在实践中创立了中特理论,制定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的战略目标,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考核内容要点:第一节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一、揭批查斗争和“两个凡是”二、各项工作的初步恢复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第二节伟大的历史转折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拨乱反正,落实政策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突破四、城市经济改革试点与成效五、政治体制的初步改革第三节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三、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四、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教育体制改革五、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六、“六五”计划的完成和“七五”计划的制定七、全面整党和精神文明建设八、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石第四节治理整顿,稳定改革局势一、国民经济治理整顿的开始二、反对偏离改革的各种倾向三、治理整顿的成效四、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地制定五、对外关系的调整六、“一国两制”——对港澳台政策的调整第五节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二、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指导思想思考题:名词解释:批林批孔运动“两个凡是”农业生产责任制“一国两制”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产阶级自由化论述题:1、怎样认识关于真理标准讨论的重大意义?2、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3、怎样正确评价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4、党的“十二大”的主要内容及其伟大意义?5、党的“十三大”的主要内容及其伟大意义?6、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