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轮复习高三化学《专题二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二轮复习高三化学《专题二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为:
H 2 (g ) CO ( g ) 1 2 1 2
C 8 H 18 ( 1 )
O 2 ( g ) H 2 O ( 1 ); O 2 ( g ) CO 2 ( 1 );
25 2
H 28 . 58 kJ / mol H 283 . 0 kJ / mol
[考点搜索]
1.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及新能源
的开发等概念及相关知识。
2. 掌握有关燃烧热、中和热的简单计算。
3. 准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能进行正误 判断。
[链接高考]
例1. (05 江苏) 氢气(H2)、一氧化碳(CO)、
辛烷(C8H18)、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
量。如:燃料的燃烧、中和反应、生石灰
与水化合等都是放热反应。
(1) 放热反应:即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
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
量。如:燃料的燃烧、中和反应、生石灰
与水化合等都是放热反应。 (2) 吸热反应:即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如:H2还原CuO的反应,灼热的碳与二氧 化碳反应,Ba(OH)2· 2O与NH4Cl的反应 8H 都是吸热反应。
键能 /kJ· -1 mo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比较下列两组物质的熔点高低(填“>” 或“<”) SiC_____Si SiCl4 _____ Si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比较下列两组物质的熔点高低(填“>” 或“<”) > SiC_____Si < SiCl4 _____ Si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3. 燃烧的充分燃烧
3. 燃烧的充分燃烧 (1) 化石燃料:指煤、石油、天然气等 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在地壳中经过一系列复 杂变化而形成的非再生能源。
3. 燃烧的充分燃烧 (1) 化石燃料:指煤、石油、天然气等 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在地壳中经过一系列复 杂变化而形成的非再生能源。 (2)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有足够 多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 触面积。
5
解析:此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
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侧重考查分析、应用和
计算的能力。由题设知2 mol CO2→2b kJ→1
mol C2H2,则乙炔的热方程式为 2C2H2(g)+5O2(g) = 4CO2(g)+2H2O(1); H= -4b kJ/mol,或C2H2(g)+ O2(g) = 2CO2(g)
(1) 比较下列两组物质的熔点高低(填“>” 或“<”) > SiC_____Si < SiCl4 _____ SiO2
由提供的键能数据可以看出Si-C键能 大于Si-Si键,大于Si-O键,大于Si-Cl键, 且SiO2为原子晶体,而SiCl4为分子晶体,因 此它们的熔沸点高低是: SiC>Si,SiCl4<SiO2;
专题二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课前导引]
1. (04江苏)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A. 若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 后者放出热量多。 B. 由“C(石墨)→C(金刚石);H=+ 119kJ/mol”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 C. 在稀溶液中:H++OH-=H2O; H=-57.3kJ/mol,若将含0.5mol的浓硫酸与含 1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D. 在101kPa时,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 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2(g)+O2(g)=2H2O(l); H=+285.8kJ/mol
1. 已知CH4(g)+2O2(g) = CO2(g)+2H2O(1); H=-Q1
2H2(g)+O2(g) = 2H2O(g); H=-Q2
2H2(g)+O2(g) = 2H2O(1); H=-Q3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H2的
混合气体112L(标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
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O 2 ( g ) 8 CO 2 ( g ) 9 H 2 O ( 1 )
H=-5518kJ/mol
H=-890.3kJ/mol
CH 4 ( g ) 2 O 2 ( g ) CO 2 ( g ) 2 H 2 O ( 1 )
相同质量的H2、CO、C8H18、CH4完全 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H=+57.3kJ· -1 mol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只有②
③ H++OH- = H2O; H=-57.3kJ· -1 mol ④ NaOH(aq)+1/2H2SO4(aq) = 1/2Na2SO4(aq)+H2O(1);
H=+57.3kJ· -1 mol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只有②
解析: 本题是对燃烧热、中和热概念的考查。 燃烧热、中和热均H <0 故①④错, ③应为 H+(aq)+OH-(aq)=H2O(l);H=-57.3kJ· -1 mol
[方法讨论]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 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 在产生新物质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A. H1>H2>H3
C. H2<H1<H3
B. H1<H3<H2
D. H1>H3>H2
2. (04深圳) 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 和反应的热效应: D H+(aq)+OH-(aq)=H2O(1); H=-57.3kJ/mol,向1L0.5mol/L的NaOH 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H2SO4、稀HNO3,则 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H1,H2,H3的 关系正确的是:
体所放出的热量为4Q1+0.5Q3,答案为A。
2、已知:101 kPa时辛烷的燃烧热为 5518kJ· -1,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 mol 生反应时的中和热为57.3kJ· -1,则下 mol 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① C8H18(1)+
25 2
O2(g)==8CO2(g)+9H2O(1);
A. H1>H2>H3
C. H2<H1<H3
B. H1<H3<H2
D. H1>H3>H2
答案:D 强酸的H+与强碱的OH-在稀 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 H+(aq)+OH-(aq)=H2O(1);
H=-57.3kJ/mol,
由于稀醋酸中主要是醋酸分子,当醋酸 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时,醋酸的电离平衡 向电离的方向移动,电离过程要吸热,因此 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mol; H1> -57.3kJ/mol;而浓H2SO4稀释时 要放出热量,所以H2<-57.3kJ/mol,故D 符合题意。
2 5
+H2O(1); H=-2b kJ/mol,故选A。
例3(05江苏). 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 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可 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 的反应热(H),化学反应的H等于反应中断 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 的键能之和的差。 化学键 Si- Si- H- H- Si- Si- O Cl H Cl Si C 460 360 436 431 176 347
答案:C,A中是反应热与物质状
态的问题,因为固体硫变为硫蒸气要
吸热,所以A错;B中H >0为吸热反 应,说明金刚石能量高,不稳定;D
中反应放热, H应小于0。
2. (04深圳) 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 和反应的热效应: H+(aq)+OH-(aq)=H2O(1); H=-57.3kJ/mol,向1L0.5mol/L的NaOH 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H2SO4、稀HNO3,则 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H1,H2,H3的 关系正确的是: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 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 在产生新物质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较多,通常表现 为热量的变化
(1) 放热反应:即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
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
(2) 右图立方体中心有“●”表示
硅
晶体中的一个原子,请在立方
体的顶点用“●”表示出与之
紧 邻的硅原子。
(2) 右图立方体中心有“●”表示
硅
晶体中的一个原子,请在立方
体的顶点用“●”表示出与之
紧 邻的硅原子。
(3) 工业上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
高温
SiCl4(g)+2H2(g) = Si(s)+4HCl(g)
m 28
283 . 0 kJ 10 . 1 mkJ ,
114 m CH 4 为 890 . 3 kJ 55 . 6 mkJ , 16
C 8 H 8为
m
5518 kJ 48 . 4 mkJ
其中m为各物质的质量,比较可知选B
例2. (05全国卷I)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 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 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C2H2(g)+5O2(g) = 4CO2(g)+2H2O(1); H=-4b kJ/mol B. C2H2(g)+ O2(g) = 2CO2(g)+H2O(1); 2 H =2b kJ/mol C. 2C2H2(g)+5O2(g) = 4CO2(g)+2H2O(1); H=-2b kJ/mol D. 2C2H2(g)+5O2(g) = 4CO2(g)+2H2O(1); H=b kJ/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