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粉检测操作指导书
磁粉检测操作指导书
工程名称:
委托单位 检 件 状 况 检件名称 检件规格 坡口型式 检测标准 检测部位 NB/T47013-2015 对接焊缝 接管角焊缝 便携磁粉探伤仪 设备名称 磁粉探伤仪 ≥118N ≥45N 设备型号 电流类型 磁化方法 检测时机 外观合格 ZCM-DX1203-UV 交流 交叉磁轭法 磁轭法 水基黑磁膏 交叉磁轭法 磁粉施加方法 喷 磁极间距 磁轭法 75-200mm 工艺规程编号 CFTJ05-070-2016 磁化规范 —— 缺陷记录方式 图示、照相 检件编号 检件材质 热处理状态 检测比例 — 见检测记录 检件类别 焊接方法 表面状态 合格级别 适宜检测 Ⅰ
操作指导书编号:MTZD
技 术 要 求
设备编号 灵敏度试片 A1-30/100
检 测 条 件 及 工 艺 参 数
提升力 检测方法
荧光连续法 非荧光连续法 1-3 秒
磁化时间
磁粉种类
磁悬液浓度
10-25g/L
检测程序及技术要点 工件被检区表面及其相邻至少 25mm 范围内应干燥,并不得有油脂、污垢、铁锈、氧化皮、纤 预处理 维屑、焊剂、焊接飞溅或其他粘附磁粉的物质;表面的不规则状态不得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和完整性,否则应做适当的修理,修理后的被检工件表面粗糙度 Ra≤25μm。 交叉磁轭法: 1. 提升力大于或等 118N,磁极与试件表面间隙小于等于 0.5mm。 2. 磁化时间 1-3 秒。连续拖动检测时,检测速度应尽量均匀,一般不应大于 4m/min。 3. 使用交叉磁轭一般采用移动的方式磁化工件,磁悬液的施加应覆盖工件的有效磁化范围。 4. 应使用标准试片对交叉磁轭法进行综合性能验证,验证时宜在移动的状态下进行。 5. 环向焊缝,磁悬液应喷洒在行走方向的前上方;纵向焊缝,磁悬液应喷洒在行走方向。 磁化 磁轭法: 1. 要保证磁轭与工件表面的良好接触,提升力大于或等于 45N。 2. 磁化时,每一检测部位应进行两次接近相互垂直的磁化。 3. 磁极间距应控制在 75mm~200mm 之间, 检测的有效区域为两极连线两侧各 1/4 极距的范围, 磁化区域每次应有不少于 10%的重叠。 4. 采用磁轭法磁化工件时,其磁化规范应经标准试片验证。
磁粉检测操作指导书
施加磁粉或 1. 在磁化通电时间内完成。 磁悬液 磁痕观察 缺陷记录 2. 喷磁悬液,并覆盖工件有效磁化范围,始终保持湿润状态。 1. 被检工件表面光照度大于等于 1000lx, 现场检测时, 由于条件所限可见光照度应不低于 500lx。 2. 在磁化状态下进行磁痕的观察,以避免已形成的缺陷磁痕遭到破坏。 用图示记录缺陷的性质、形状、尺寸及部位,同时用相机进行拍照。 1. 不允许任何裂纹显示。 评级 2. 不允许线性缺陷磁痕大于等于 1.5mm。 3. 不允许圆形缺陷磁痕直径大于 2mm(评定框尺寸为 35*100mm) ,直径小于等于 2mm 的圆形 缺陷磁痕在评定框内不大于一个。 退磁 后处理 无需退磁。 清除残余磁悬液。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进行复检: (a)检测结束后,用标准试片验证检测灵敏度不符合要求时; 复验 (b)发现检测过程中操作方法有误或技术条件改变时; (c )合同各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必要时; (d)对检测结果有怀疑时。 备注 本操作指导书未规定事宜,按《磁粉检测工艺规程》执行。
磁粉检测示意图及说明:
磁轭法检测管道对接焊缝
磁轭法检测接管角焊缝
交叉磁轭法检测平板对接焊缝
编制 审核
级别 级别
日期 日期年 年月Fra bibliotek月日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