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的互动关系

论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的互动关系

论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的互动关系1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社会经济体系越来越向两级分化方向发展,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开始或者想要开始发展自己的个人第二产业来增加自己的收入改善自己的家庭生活状况。

很多人选择了投资各种行业来实现这一目的。

但是常规投资的起始资金一般都过于庞大,普通百姓未必能够拿得出这些资金。

本文所阐述的是一种通过改换常规思维模式与日常消费方式来达到增加收入的手段。

2.居民日用产品消费模式与市场潜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消费行为,但是这种消费行为往往受到一些特定因素的制约-收入是固定的,人得消费欲望却是浮动的,或者说是不固定的。

由此就会产生固定的收入,与消费欲望之间的矛盾。

2.1.民生与消费当一个人的消费欲望过于强烈,并且将这个消费欲望变成实际消费行为,如果此时此人当月的累计消费金额超过了此人可支配收入的总和,长此以往将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因此人们经常会用量入为出这个观念来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

量入为出最早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

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意为指根据国家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开支的限度。

在三国时期就有曹操派属官卫凯去巴蜀联络益州牧刘璋,卫凯到关中,见地方势力太大,会影响曹氏家族的利益,建议加强控制。

曹睿继位后,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弄得关中地区民不聊生。

卫凯上书曹睿要求根据国库收入来决定支出的限度的故事。

由此可见量入为出的观念古已有之,是一种得到时间和实践见证的一种非常成熟的生活消费模式。

2.2.消费与销费—消费与销费的区别和联系消费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

具体说来,消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的原因、消费者为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而使用的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消费方式的有关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中,指某一时期内一人或一国用于消费品的总支出。

严格地说,“消费”应仅指这一时期中那些完全用掉了的(分享过的或“吃掉了的)消费品。

消费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变量。

消费是指购买者的购买行为,消费者就是购买的人销费在此我们先来讨论下什么是销售:销售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用合适的价格把任何产品卖给相关的人。

销售就是服务。

解决客户问题,减轻负担,或帮助客户把工作做得更好。

销售就是获得最大的差价。

销费是建立在消费的基础上,人们可以经由消费来为自己所拥有的财富进行再分配,将物品销售之后来换取可流通货币,这就是销费。

而进行销费活动的人就是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比尔•奎恩(Bill Quain)博士在《生产消费者力量》一书中提到的“生产消费者”2.3.量入为出局限性与消费方式转换的扩展性量入为出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日常生活资本控制模式,在金融风暴中体现出它的优势—这是一种理性的、勤俭的、极具中国特色一种生活资本运作模式,在量入为出的思想引导下,金融海啸对中国普通百姓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轻微的。

这完全证明了这种生活资本运作方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在金融海啸的影响下,风险已经从房屋市场,扩展到股票,扩展到保险业,乃至普通的储户和贷款人了。

华尔街发明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工具,透过种种杠杆,金融机构似乎可以无限创造信用,玩所谓钱生钱的把戏。

然而,这些手段或可促进投资回报率,却无助于真正的财富增长。

除了华尔街高管的薪酬能够按照他们画的饼那样飞速增长,老百姓的收入并没有暴增。

于是世界各国也或多或少的的注意到了量入为出这种中国人沿袭千百年的生活资本运作模式。

作为一种传统的财政观(或称理财观),“量入为出”根据财政收入的大小安排财政支出的规模,已经伴随我们走过了相当长的历程且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里。

然而,当我们站在市场经济的立场上和当前的国情背景下,重新审视这种财政观并将其应用于财政收支安排的实践时,便会发现,“量入为出”同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着诸多的不和谐之处。

正因为收入是固定的,人们本身的扩张支出冲动常常逼迫家庭财政作出支出大于收入的安排。

其结果,财务赤字与我们相伴的时间远远大于财政平衡或盈余的时间,甚至基本没有什么财政平衡或盈余。

有限的收入与超量的支出之间就构成了一对矛盾,因此量入为出作为一种被动型的生活资本控制模式也有其局限性。

早在1985年美国在《平衡预算和紧急赤字控带法》第252条就提出了:“量入为出”与“以支定收”的政府理财观。

“以支定收”简单来说由每个月所需要开销的资金总额为前提,来定制当月的收入,这作为一种主动式的收入定制方式在当时并未被绝大多是人所接受,人们还是习惯于传统的生活习惯—在固有的生活资本中运作日常消费,人们并没有想过要通过预计一个月的总开销来确定这个月的总收入。

“以支定收”并非是“量入为出”的简单倒置。

“以支定收”中的“支”,系指按照家庭实际开支需要而确定规范性的支出,而家庭成员本身的偏好或由家庭成员自身确定的随意性的支出。

“以支定收”中的“收”,系指按照规范性的家庭支出需要,并且,通过家庭财务收入制度严格界定了的规范性的收入,而非由家庭成员自身把握或可跨越财务收入制度的收入。

按照这样的财务观安排的财务收支,将收入与支可控制在“适度”的水平上——既可满足家庭日常开支的需要,又不至于超出家庭预定收入所能承受的界限。

“量入为出”与“以支定收”这两者并不互相矛盾,“量入为出”强调的是理性的、科学的支配固有收入,而以支定收则是将量入为出提升到了另一个层面—即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额外创收计划,并进行合理的投资,以此来增加固有生活资本的总量。

如果“量入为出”提倡的是节流,那么“以支定收”则提倡的是开源。

如果一个家庭的收入是固定的,但是又想要进行超额销费并且不给家庭的财务状况带来负担,那样的话只有开辟新的收入途径才是最稳妥的方式。

那么什么样的途径能够以较少的投入来带动较大的收益呢?我认为日化用品市场是具有极大潜力的一座金矿。

2.4日用品市场的组成与市场潜力日化用品具有包含产品种类范围广泛,适用人群庞大,具有长期使用和重复购买的特性。

但是如何才能让广阔的日用品市场为家庭才来额外的收入呢?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就以化妆品为例:化妆品所包括之范围相当广,主要可分为保养品、彩妆品与香水三大系列。

保养化妆品包括化妆水、乳液、面霜等。

彩妆品泽含括口红、眼影、腮红、粉饼等。

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许多国家与地区出现了经济衰退,使得1995~1999年全球化妆品出现负成长,但随着亚太地区市场逐渐复苏,并显示出强劲的成长态势,使得近两年来全球化妆品市场呈现成长。

来自《国际市场追踪》(MTI)的统计报告表明,近期国际市场,香水产品受经济衰退影响较大,市场销售出现了严重下滑。

但同时,其它类化妆品特别是彩妆品的销售则持续呈现增长的态势。

在全球市场区隔方面,西欧依然占据全球化妆品市场30%的销售额,产品总值达到1720亿美元;日本约占17%的全球市场比重;美国的个人消费额很高,因而该国化妆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的消费总额占据了全球的20%。

直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5年里,拉丁美洲及亚洲市场的增长较快,主要包括阿根廷、智利、泰国、韩国、印尼等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

巴西近几年的市场增长最快,目前已成为世界第5大化妆品市场;中国的市场增长率居第二位,目前已成为世界第8大化妆品市场。

在能让女性光彩照人的彩妆市场中,粉底的销售份额占第一位。

而由于当今的时尚是“光泽的皮肤加上顾盼生辉的明眸”,女性们的化妆重点已逐渐从唇部转移到眼部。

因此,睫毛膏和眉笔的销量猛增。

同时,尽管口红销售得不尽人意,但唇彩的登场仍不失时机地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各厂家竞争的重点。

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平均以每年23.8%的速度增长,最高年份达41%,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

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居亚洲第二位,世界第八位,全国化妆品生产企业已有4000家。

截至目前,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化妆品工业有50余家,其中5亿元以上的有10多家。

预计到2010年,化妆品市场的年销售额可达800亿元,年递增12.9%左右。

如此庞大的市场,如果可以从中占有极小的一个份额,其带来的的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

但是普通民众想要在如此庞大的市场中占有份额,会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

销售的根本就是赚钱,但是传统行业想要赚钱的根本就是最少投入带来的最大产出。

而普通民众原本就是因为生活资本的不足,要是再叫他们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做营销,那势必会造成本末倒置的状况。

因为在传统销售模式,商品到消费者手中的价格和它的原本价格相差甚远。

如果想要以低廉的价格进货,那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从商品的生产厂家直接进货即-产品直销商,只有在成为一名直销商之后才能够一较低的价格进货合理的价格出货。

如果直销商能够找到相当数量的人员与其一起进行这种加盟营销的的话然,那就会带来相当可观的销费收入。

而这种直销模式往往会被人误解成传销。

3.浅析直销、传销直销和传销都具有寻找合作人,一发展出的人员的数量来作为收入基数增加的特点。

但是这两者有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根据第443号国务院令公布的《直销管理条例》中首次对“什么是直销?什么叫直销?”明确定义:直销是指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经销方式。

3.1.直销销售人员以面对面的说明方式而不是固定店铺经营的方式,把产品或服务直接销售或推广给最终消费者,并计算提取报酬的一种营销方式。

不同的公司,这些直接销售人员被称为销售商、销售代表、顾问或其他头衔,他们主要通过上门展示产品、开办活动或者是一对一销售的方式来推销产品。

3.2.传销传销一词是从英文“Multi-Level Marketing”翻译过来的。

意思是:多层次相关联的经营方式。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3.3.直销与传销的对比区别:3.3.1:销售人员结构有无超越性以拉人头来实现获取收益的非法传销公司,在销售人员的结构上往往呈现为“金字塔”式,这样的销售结构导致谁先进来谁在上,同时先参加者从发展下线成员所缴纳的入门费中获取收益,且收益数额由其加入的先后顺序决定,其后果是先加入者永远领先于后来者。

这种不可超越性在直销公司就不存在,在直销企业中无论参与者加入先后在收益上表现为“多劳多得”。

3.3.2:有无店铺经营我国经历了1998年全面整顿金字塔式传销后,很多外来直销企业纷纷转型。

从那时起,“店铺雇佣推销员”的模式就成了规范直销企业的主要销售模式。

这种特殊的直销经营方式,让推销员归属到店,这样不仅与公司关系直接而且还便于管理。

非法传销企业往往停留在发展人员、组织网络从事无店铺的经营活动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