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以北京为例

会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以北京为例

会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以北京为例摘要:国际上对展览业有1:9的说法,即办展览会的场馆收入如果是1的话,那么相关的社会收入则是9。

会展不但本身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创造利润,同时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辐射力。

一方面,会展业的发展不仅能推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提升城市竞争力,而且在扩大经济规模、带动相关投资、平衡产业结构等方面产生了巨大作用。

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为会展业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影响着会展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本文以北京为例,着重探讨会展与区域经济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北京会展业区域经济相互关系会展是第三产业,是为其他产业和社会各界服务的产业。

它的发展是一国国民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会展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展览总量居全国前列。

根据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会展业发展规划,首都会展业的总投入将大幅增加,总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为了进一步了解会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本文以北京为例,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北京会展业的发展概况(一)简要概况自“九五”规划以来,首都会展业就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北京市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会展业也呈现出了良好的成长势头,成为了北京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在举办会议方面,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共拥有会议室5718个,会议室使用面积83. 09万平方米,可容纳500236人,全年共接待会议22. 4万个,累计接待人数1615. 3万人次,均在2008年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增长;展览场馆方面,展厅使用面积35. 4万平方米,展览场馆室外可使用展览面积21. 5万平方米,共接待展览1216个,其中展览面积1万一5万平方米的有180个,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及以上的有13个,接待展览累计面积649. 7万平方米,接待观众583. 9万人次。

会议和展览所带来的直接收入也分别达到了725430. 3万元和518982. 6万元。

(二)北京会展业的发展优势1、区位优势北京地区作为我国的首都,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其知名度都比其他地区要高,对商家和客户的吸引力也较大,会展业市场巨大。

另外,北京地区作为京津冀区域及环渤海地区的经济龙头,其区域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更是毋庸置疑。

2009年北京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0452元/人,远高于天津市的62574元/人,以及河北省的24283元/人,在京津冀地区具有绝对区位优势。

2、交通通讯优势北京地区是全国的铁路、公路及航空航线的总枢纽,交通发达,与全国各地及国外大中城市联系密切,便于大量的商家及客户的集聚;同时相对发达的通讯网络也为展会的举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如2009年,北京市旅客周转量为1146. 48亿人公里,高于河北省1043. 3亿人公里,以及天津市297. 66亿人公里,在区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3、基础设施优势北京地区接待展览累计面积649. 7万平方米,排在全国第二位,同时还拥有全国展览面积最大的会展中心——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此外,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其承载大量的展会及客流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4、政策优惠在《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发展纲要》中曾指出,北京以提升旅游会展业发展水平,打造世界一流旅游城市和国际会展之都为五年发展日标,努力建设好国家会议中心、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等大型会展设施,进一步提升科技、汽车、文化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

2009年商务部下发了《关于抓好2009年商贸会展促进消费有关工作的意见》,从纺织、食品、医药、日用百货、五金机械、体育文化、商业地产等行业中将选择26个大型展览会作为引导支持项日,与中央政府的政策导向相呼应。

为此,北京也相继推出了会展业的“差额纳税”等优惠制度,进一步降低了会展业的税负,促进首都会展业的发展。

另外,北京还专门制定了首都会展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十二五”时期首都会展业的发展描绘出新的发展蓝图。

这些政策和规划必将极大地促进首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

二、北京会展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一)北京区域经济决定了会展业的存在和发展1、区域经济发展是会展业兴起的物质基础北京是中国北方的经济重镇,2007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992.1亿元。

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是支撑全市工业经济的重点行业,这些强势的经济资源为相应类型展览会的举办奠定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同时,北京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为服装、纺织、汽车等多种消费类展览会的举办提供了强有力的市场支撑;最后,旅游/酒店/餐饮类展览会在北京之所以非常活跃,最重要的原因是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和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具有非常完善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餐饮、住宿等游客接待能力。

2、区域经济发展为会展业创作了需求北京开放经济的特征为其会展经济创作了新的需求。

北京是国际化大都市,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北京会展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组织国际性、高规格会展的能力逐步增强。

从2007年开始,北京市会展活动国际化特征明显。

全年北京市宾馆饭店、场馆承接会议21.3万个,其中,接待国际会议8045个,同比增长18.2%;接待展览1366个,其中,国际展览355个,占全市展览的26.0%。

近年来,北京先后成功举办了世界妇女大会、国际档案大会、万国邮联大会、市长顾问大会等几十个大型会议,并先后举办了国际机床展、国际汽车展、国际服装展、国际通信展等专业性、综合性展会等。

从收入增长及国际发展趋势看,未来北京会展市场中的国际性展览和会议的需求将不断增大,发展潜力巨大。

3、区域经济水平影响着会展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北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会展经济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2003年,实现生产总值3783.8亿元,2004年,实现生产总值4283.3亿元,2005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2005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005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3%;相应的,北京会展经济的发展也在“十五”期间进入了快车道。

其2001年的会展经济直接生产总值为9亿元,2005年的会展经济直接生产总值为61.1亿元,平均年增长20%以上。

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对“十一五”最后两年北京会展业各年的经济目标预测为2009年126-174 亿元, 2010年151-226亿元。

可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会展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二者呈现出正比关系。

4、区域产业结构决定了会展经济的结构北京区域产业结构决定了会展经济的结构。

从目前参与会展的企业和个人的分布看,展览场馆所有者和经营者以中央单位为主,达到75%;大型品牌会展的组织者多为国有单位,以行业协会为主;民营企业在举办中小型展览会、组织各类会议、设计装修、广告经营等方面占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

从北京展览内容细分市场来看,经贸科技类和文教卫生类等体现首都特色与优势的专业展览比重较大,占展览总数的一半以上。

从会展市场结构来看,国内展和国内会议从数量上占主导地位,北京的展览市场之所以呈现这种行业特点,显然与北京区域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二)会展经济反作用于北京区域经济的发展1、会展业对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带动过去十年,首都会展业的发展对北京地区生产总值产生了显著影响。

根据《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9)》提供的数据显示,2002 -2009年期间,会展业与北京地区生产总值整体上呈现快速双增长趋势。

2002年,会展业收入对地区生产总值的1: 9乘数带动效应为184. 32,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 74% ; 2003年,由于“非典”限制人口白由流动等囚素影响,会展收入的1: 9乘数带动效应和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都有下降;2004 - 2007年,会展业收入的1: 9乘数带动效应和在北京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都稳步上升;2008年受到举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影响,会展业收入的1: 9乘数带动效应和在北京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159. 77和10. 43 %,比2002年分别增长了529. 2%和81.7 % ; 2009年会展业收入的1: 9乘数带动效应和在北京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略下降,不过比2007年分别增长了52. 1%和23.3 %。

另外,2009年,首都会展业收入、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507.6% , 278. 3%和359.4%,这说明会展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这也说明会展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具体情况见下表。

2、会展业对旅游业的推动会展业和旅游业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联动关系,当一者之间优势叠加、相互合作时,便能够达到会展经济对旅游发展的持续带动作用。

一届优秀的会展有助于提升所在区域的知名度,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和学术人士到会展所在城市旅游观光。

所以首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为北京地区的旅游业带来了更多的消费人群和更高的消费水平。

2002 - 2009年期间,北京会展业收入增长了507.6%,北京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了50. 5%和162.2%,北京国外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了32. 4%和39.4%,到2009年底,北京旅游业收入约占第二产业总值的1 /4。

上述数据说明,北京会展业对当地的旅游业有明显的推动效应。

3、会展业对零售业的拉动会展业与零售业密切相关,参展的商家以及客户从各地来到北京,会将他们的商务之行加入观光及购物的囚素,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购买一些北京特产及纪念品,这些都将极大地促进了零售行业的发展。

2008年奥运会期间,奥运纪念品的热卖就是很好的印证。

会展经济所带来的外部消费能力,为刺激地区消费需求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4、会展业对就业的驱动效应《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

会展业是带动就业的综合经济体。

据统计,在香港每年会展业大约可提供9万个就业机会,1996年在德国汉诺威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获得了145亿马克的利润及45亿马克的税收。

英联邦展览业联合会调查的结果也显示,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可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

按此计算,2009年全年北京地区接待展览累计面积649. 7万平方米,直接提供就业机会64万余个,间接就业机会更多。

2004一2009年北京会展业带动就业情况见下表。

三、案例简析5月2日,第十一届北京国际车展落下了帷幕。

首次在“五一”期间举办的车展,创造了规模和效益的新纪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