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

1、影响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的外部因素有哪些?简述这些因素与城市公共交通的关系?答:影响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外部因素以及其主要影响作用有:城市规模——主要是指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的数量,其对城市客运交通设施规模与结构有重要影响。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吸引力,人口的增长总是高于城市用地面积的增长,导致城市人口密度上升和用地范围扩大。

因此,大城市客流量大、运送距离长,交通的可达性决定了客流的分布。

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的使用,对城市用地的扩大及人口的疏散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城市布局形态——城市布局形态是城市的物质实体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

可以概括为单中心、卫星式和多中心布局在均匀分布和线(带)状分布上的组合形态,不同城市布局形态需要不同的交通系统与之相适应。

我国多数大城市的布局形态采用单中心结构,即只有一个城市中心。

而且大都位于市区地理中心位置,城市以“摊大饼”式扩展。

市中心建筑密集、商业繁华、岗位中心、导致公共交通负荷极大。

调整和采取新的城市布局形态是缓解城市中心交通紧张状况的一条重要途径。

新的城市布局形态的形成又依赖于城市交通的发展。

城市形态向多中心结构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方向。

城市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和客运交通发展的基础。

社会发展是无限的,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

为缓解这一矛盾,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单位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即优化城市布局和交通结构。

现代交通工具中的地铁、地下多层轨道交通以及高架轨道交通则有效的促进了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

这些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使用,不仅改变了大城市的交通状况,而且大大扩展了城市土地使用空间。

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辐射力上升,商品经济交流加快,带来人流、物流的大幅度上升,从而产生大量的交通需求。

一般来说,城市经济的增长与城市就业岗位成线性关系,大批就业人员上下班的交通出行,使城市客运交通成为扩大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交通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势必选择迅速、便捷、舒适的交通工具。

因此,城市客运交通的结构、形态、方式和水平必须与客运量的增长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相适应,而且要不断以更加先进的交通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2、何为TOD模式?这种模式对公共交通有什么影响?TOD——Transit Orientated Development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

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对于是否能够提供有效的公共交通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关联因素。

例如,高密度与对公共交通依赖性之间存在很高程度的相关关系。

虽然相关不一定表明存在因果关系,其他诸如收入、费用及政府对不同交通方式的补贴政策也是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但是,便捷的公共交通对消费者意义重大,并且住在那些定位于公共交通系统的开发项目内的消费者,比其他人更为经常使用这一系统。

由于公共交通社区的布局形式有助于吸引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在城市建设一系列公共交通社区就能形成利于公共交通服务的土地利用形态。

这种土地利用形态反过来刺激人流集中的建设用地进一步向公交车站周围集中,从而培育新的公共交通社区。

如此不断反复的交通强化作用最终可以保证公共交通在城市中占据支配地位。

凡是拥有高效率的公共交通服务的城市,几乎都有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利用形态与之配合。

3、城市交通政策有什么作用?城市客运交通政策的核心是什么?城市交通政策可以理解为,是国家和各级城市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或经济目标,以城市客运交通为对象,通过对城市客运交通各种方式的扶持和调控,直接或间接参与或干预其组织、财政、市场、服务等过程的政策的总称,城市客运交通政策确定了城市客运交通建设的原则,是系统内部投资分配,交通网络规划设计、交通经营、交通管理等一系列方案和实施措施的依据。

各城市的地理条件、资源包括运输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自的交通政策的内容并不相同;同一个城市在经济和交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交通政策的背景、目标、重点和政策手段等,也会有差异。

但是,大多数城市的交通政策存在着共同点,即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交通效率、保护环境和有效利用资源等。

城市客运交通政策的核心是交通结构的优化。

城市交通的功能发挥,是由交通结构确定的。

所以交通优化的根本途径,在于交通结构的优化。

在城市交通政策的诸多研究中,普遍认识到交通结构的优化是交通政策的核心内容。

各种交通方式的利益显而易见存在着矛盾,政府决策部门不能在各利益群体间摇摆,应从社会的总体利益出发。

在城市交通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交通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各种交通方式显然都应在交通结构中确定其位置。

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之间谁更应该等到优先发展,城市交通管理如何优化以及各类交通的运行如何优化。

这真正关系到城市交通资源配置的方式与效率,是城市交通政策必须首先解决的重大问题。

4、公交优先的含义?实施公交优先的措施?公共交通优先(public transport priority):在政策、法规、设施等方面对公共交通的优惠。

公交优先的措施(1)规划优先: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调整和城市道路建设,以超前的思路、全新的理念和创新的精神,调整、完善、优化公交优先的道路网,改善和提高公交服务薄弱地区的服务水平,充分尊重民心、体现民意,更好地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2)建设上的优先: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为指导,进一步加大城市公交场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按照有利于优化公交网布局、有利于场站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场站功能与人性化服务相一致和场站风格与城市景观相协调的原则,在交通设施建设上以政府投入为主,对公交车辆和基础设施、装备的配置、更新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

要坚持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科学配置和利用交通资源,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

(3)政策优先:城市公共交通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公益事业。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给予公交企业优惠政策,并可协调利用其他的交通方式来补贴公交发展。

如北京实行“公交优先”战略的政策包括:公交月票取消,实行刷卡4折优惠,学生2折;大幅度增加公交专用道;财政每年投入公交40个亿。

通过政府的扶持、市场的监管、经营权的特许等措施系统地进行体制创新,进一步放开搞活公共交通行业,完善支持政策,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率,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4)理念优先:公共交通是一个“公共的品牌”,也是城市文化的表现形式。

提到伦敦就会想到它与众不同的地铁,提到苏黎世就会想到它鲜明的蓝色优质电车和巴士。

要营建良好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借鉴国外交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理念的指引下,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宽服务领域,创优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树立品牌意识,赢得市场。

(5)可采用的具体措施:主要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公共交通优先行驶的特权,提高运输速度和效率,节省运行时间,达到吸引乘客的目的。

时间优先是指高峰期间道路优先通行权,如在高峰时期不允许小汽车左转,只给公共汽车左转的特权;空间优先包括设置专用车道、专用路等。

5、当前我国大城市的“公交优先”应该怎样处理与城市轨道、小汽车产业和自行车交通的关系?大城市在落实公交车优先通行的同时,应该处理好以下关系:(1)公共汽车交通与轨道交通的关系,应权衡近远期利益、现实与长远的关系。

(2)与私人小汽车拥有的关系。

调控小汽车拥有的增长,小汽车的使用和停放要支付合理的费用,所得资金可用于交通基础设施的修建,改善公交环境的同时,也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3)应该对自行车采取换成引导的政策,将较长距离的出行吸纳转化到公交或自行车与公交换乘的方式上来。

6、根据我国大城市交通现状,你认为昆明市“公交优先”的战略目标应该是怎样的?根据我国大城市交通现状,可概括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城市公共交通战略目标,在大城市逐步建立以快速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辅之以其他客运交通方式的多层次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城市客运交通体系,有计划的建设城市内外各种交通方式与公共交通衔接的换乘枢纽站设施。

昆明市的公共交通战略目标可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两个阶段。

近期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大力发展常规公共交通,公共汽车在道路使用上优先;建立统一的公共交通行政管理机构;实行公共交通线路专营权,鼓励适度竞争;公共交通线网的优化;公共交通价格改革和政策性补贴相结合,使公交具备良性循环的运营机制;整合建立公交系统换乘枢纽站以利客流集散;适度发展快速轨道交通。

远期的发展目标是建立一个以快速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为辅的方便、迅速、舒适、安全的立体化公共交通系统;形成公交系统换乘枢纽站网络,整合各种公交方式,形成一体化的公交服务系统。

7、你认为我国大城市应当建立怎样的综合客运交通结构?并说明合理性和必要性?我国城市人多地少,现代交通特征和矛盾,决定了城市必须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的综合交通结构,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适应交通量增长的需求和达到较佳的运输效果,由于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是人和物的移动,而非车辆的移动,因此应根据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效率来决定其优先权,也就是说道路使用最经济,效率最高的公共交通应优先发展。

实际上无限扩大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以容纳理想化的城市交通有明显的环境和经济上的限制,要解决城市交通的供需矛盾只能依赖公共交通的充分发展。

(2)能符合社会的可接受性和经济的合理性。

城市交通设施的成本——效益评定标准是其给社会带来的效益超过给社会增加的成本。

公共交通作为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经济效益虽一般,但其社会效益显著,公共交通服务能满足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交通需求,最能体现社会公平。

(3)能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从环境、用地和交通三要素来分析,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能体现城市生态环境、能源和道路的高效利用,有利于城市社会经济和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8、综合性客运交通枢纽设施对公共系统有什么意义?随着多方式、多层次客运交通网络的建立,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设施的配套建设是必然的趋势。

因此,合理规划、设计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是改善公交系统、方便出行换乘、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益的重要环节。

衔接城市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间的客运枢纽,是实现交通方式转换、交通性质改变的场所,通过客运枢纽的合理布设,可节省乘客进、出城时间,保证交通连续。

便捷的连接城市各功能分区的客运枢纽,可合理的组织城市交通、均衡客流分布。

将各种公共交通线路相衔接的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既有利于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增加公交运营线路的应变能力,提高公交运营效率,更可以方便乘客换乘,减少换乘次数,缩短出行时间,从而提高公共交通的竞争力,吸引客流,对充分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点,改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