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月经不调 ppt课件

月经不调 ppt课件


脾俞(BL20)
阳盛血热---加三阴交(SP6)、地机(SP8) 肝郁化热—加太冲(LR3)或行间(LR2)
27
27
2.其他治疗
(1)耳穴埋藏取子宫、卵巢、内分泌区为主穴。 气虚加脾区、肾区;阴虚加肝区。经前10天即用 油菜籽埋穴或耳针埋藏。 (2)体针气虚针脾俞(BL20) 、肾俞(BL23) 、足 三里(ST36)穴,用补法;阴虚针肝俞(BL18)、 三阴交(SP6)穴,用补法;血热针血海(SP14)、三 阴交(SP6)穴,用泻法
15
15
月经先期
概念:
凡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连续2个周期以上者。

辨证要点:
辨虚(气虚)实(血热)
16
16
实热:量多、色深红或紫、质粘稠。
虚热:月经量或多或少、色红、质稠。 气虚:月经量多、色淡、质稀。
17
17
月经后期
概念:
凡月经周期延后 7天以上,甚至 3 — 5 个月一行, 连续 2 个周期以上者。 辨证要点: 首辨虚(肾虚)实(寒湿郁)
6
肾 气 盛
天 癸 至
6
2.月经与脏腑的关系:
肾、肝、脾 。 3.月经与气血的关系:
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是运行血的动力。
7
7
月经先期(经早)
月经不调分类
月经后期(经迟) 月经先后无定期(经乱)
正常月经周期:
为 21—35天,平均28天。
8
8
中医学认识

中医学认为月经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肾气旺盛, 肝脾调和,冲任脉盛,则月经按时而下。
18
18
血寒:月经量少、色黯、有血块。 血虚:月经量少、色淡。 肾虚: 气滞:
19
月经先后不定期
概念: 凡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时而提前, 时而错后1周以上,并连续 3 个周期以上者。 辨证要点: 辨虚(肾虚)实(肝郁)。
20
20
肝郁:月经量或多或少,色紫黯有块,经 肾虚:月经量少、色淡。
21
21
28

(3)针挑法:在督脉的阳关(DU3)穴至腰俞(DU2)穴之间 任意挑选一点,用消毒针挑破表皮0.2-0.3厘米、深约 0.1~0.15厘米。自上而下连挑三针,间隔0.1厘米。挑时以 有针刺感或出血为好。挑后消毒针孔贴盖纱布。本法在月 经量开始增多时使用为好。
阳关(DU3)穴:在第四腰椎下凹陷中。 腰俞(DU2)穴:在两骶角(肛门旁的尾骨上方左右可以摸 到小黄豆大小的圆骨)下缘的小凹窝中。


22
22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病求本: 处方选穴的主要范围:
23
(1)月经先期(经早)
治法:清热益气调经。取任脉及足太 阴经 穴为主
主穴:关元、三阴交、血海。
24
关元 —— 为任脉经穴,足三阴经之交会,
故为调理冲任要穴;
三阴交 —— 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血海 —— 足太阴脾经腧穴,为脾血归聚 之海,善于调理血分,治血分病证,清泻 血分之热 。

29
(4)敷脐法:生地(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地骨皮(Cortex Lycii)各12克,丹皮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黄柏(Cortex Phellodendri Chinensis)、青蒿(Sweet Wormwood Herb)各10克,研成粉,取少量醋调成 厚糊状敷于脐孔上,胶布固定。每日换1次。
经量特殊的气味。 伴随症状:一般无特殊不适,仅部分女性经前 和经期有轻微的腰酸,腹胀,情绪变化等。 特殊情况:并经、居经(季经)、避年、 暗经。
5
5
月经产生的机理
督脉调节,带脉约束 任 脉 通 (精血津液旺) 冲任二脉相资 血溢胞宫 太冲脉盛 血海按时满盈 月经来潮 (聚脏腑之血) 气血 腑脏
3
3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的周期及经量、经色、 经质的异常为主的月经病。 本篇所论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 后期及月经先后不定期等内容。 因气候、环境、生活和情绪波动等因 素,引起月经周期的暂时改变,不作病态 论。
4
月经的生理
1.月经: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
周期:两次月经第一天间隔的时间。
经期:子宫出血持续的时间。
25
配穴: 气虚:足三里、脾俞、气海、三阴交。 兼小腹冷痛四肢欠温者加灸肾俞、关元。 虚热:三阴交、太溪。 实热:太冲、三阴交、血海、地机。 烦热口渴甚者加曲池、中极,虚烦不得眠者,加然谷、神门。 操作 方义
26
26
月经先期

配穴:气不摄血---加足三里(ST36) 阴虚血热---加太溪(KI3)
肝郁化火
阴虚内热 月经先期
脾气虚弱---固摄无权
12
12
2.月经后期
感受寒邪--寒凝血脉 素体阳虚--血行无力
久病阴虚
血海空虚 脾气虚弱
月经后期
13
13
3.月经先后无定期:
阴虚内热--先期 肾虚 精血不足
后期
行血无力 疏泄不及--后期 肝气郁结 化火动血--先期 先后不定期
14
14
[辨证要点] 重点是月经的期、量、色、质、 气味的变化及伴随月经而出现 的症状。 基本治则: 重在调经,调理气血。 补肾、扶脾、疏肝。
第二节 妇儿科病证
月 经2015 不 调
一、概述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异常的月经病,临床以月经先期或月经后期或月经先 后不定期,常伴有经量、经质、经色的异常为特征,为妇科常见病之一。 二、病因病机
1
第八章 妇儿科病证
第一节 月 经 不 调
2

中医妇科中月经不调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月经不调,泛指一切月经病。 狭义的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发 生异常,并伴有其它病证而言,为妇科常见病证之一。
9
9
西医学的认识

西医学认为,月经受垂体前叶和卵巢分泌的激素的调 节,而呈现周期性子宫流血。如丘脑下部—垂体—卵巢三 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失于平衡——月经不调。
10
10
病因病机
外因:外感六淫(寒热湿)
内伤:肝气郁结
肝肾不足 脾气亏虚 月经紊乱 气血失调
11
11
1.月经先期: 素体阳盛 过食辛辣 热扰血室
类证鉴别

月经先期应与经间期出血、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先期相鉴 别。 月经后期应与妊娠、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后期相鉴别。妇 科检查B超或气腹造影以排除子宫及卵巢器质性疾病。 月经先后不定期应与青春期、更年期月经紊乱相区别。妇 科检查及B超等排除器质性病变测基础体温阴道涂片宫颈 黏液结晶检查以了解卵巢功能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