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章作用于凝血系统的药物PPT课件
章作用于凝血系统的药物PPT课件
香豆素类(coumarins) 口服抗凝药
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物质,因 口服有效,又称口服抗凝药。 代表药:
四、肝素临床应用
1.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2.缺血性心脏病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 4.溶栓的辅助治疗 5.体外抗凝
1.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阻止 血栓的形成和扩大
如深静脉血栓(DVT deep vein thrombosis)、 肺梗塞(PE pulmonary embolism)心肌梗塞 (MI) 、脑血管栓塞、和心血管 手术时栓塞等
通过抗凝血酶Ⅲ (AT-Ⅲ)发挥抗凝作用,使 多种凝血因子灭活(Ⅱa Ⅶa Ⅸa Ⅹa Ⅺa Ⅻa)
其它机制:高浓度时增加HC-II的抗凝作用
肝素
ATⅢ
凝血酶
肝素、 ATⅢ、凝血酶在 血液中呈游离状态
形成肝素-ATⅢ -凝血酶 复合物,凝血酶失活
肝素与ATⅢ结合引起ATⅢ 构象改变,大大增强了ATⅢ 与凝血酶的结合
3.2/1
132~162
LMWH的特点
抗血栓作用增强,抗凝活性较弱 与 PF4结合少,较少引起血小板减少 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不易被清除 使骨骼Ca2+ 丢失比肝素轻
凝血酶直接抑制药
基因重组水蛭素
水蛭素与凝血酶以1:1结合 ,使凝 血酶灭活(强效、特异),阻止纤维蛋 白的形成 抑制多种凝血因子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抗栓作用优于肝素,强、久
5. 体外抗凝 如心血管
手术、心导管检查,体外循 环、血液透析等。
2021
23
五、不良反应
最常见。 监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出血 血小板减少症
(APTT) 白5板可%因解中~6救子和%:41,)miv肝g释鱼(素放精1能0并蛋0使U与白)P之,F肝结41m(素合g血鱼,小精后蛋
者IgG再免与疫特复殊合抗物体引形起成病P理F4反-肝应素所致,从而诱导血小板减少
DVT,PE的发生率
普通外科手术后 20~30% 髋、膝关节矫形术 30% 脊柱受伤病人DVT的发生率高达70% 急性缺血性卒中 DVT 20~75% 用肝素后 4.4%
2.缺血性心脏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 梗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后(PTCA)。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 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 心肌梗死间的临床状态
2、抗血栓作用
强大的抗凝作用 抗血小板作用 降低血液粘滞度
2021
1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肝素的其他药理作用
降脂作用(脂酶) 保护内皮细胞(阴电荷)
这些作用因生物利用度低及抗凝作用强 大而影响其临床应用
三、肝素体内过程
吸收:口服不吸收, 肌内注射易引 起局部刺激和出血症状 ,常静脉注 射给药 分布:80%与血浆蛋白结合 代谢:主要在肝脏代谢。降解产物 经肾排泄,低剂量被网状内皮系统 清除
病理 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
治疗 抗凝、溶栓
肝素缓解UAP的有效率为 92%,明显缩短心绞痛的 发作时间,心电图得到改 善,逆转UAP病人的高凝 状态,改善心肌缺血,增 强心功能
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早期(高凝期),防止纤维蛋 白原和凝血因子的消耗,以防 继发性出血。
4.溶栓的辅助治疗 以防止已 复通的血管再梗塞。 血管畅通 率, 死亡率。
▪ 抗凝血药 ▪ 抗血小板药 ▪ 纤维蛋白溶解药 ▪ 促凝血药
凝血 系统
抗凝系统 纤溶系统
凝血物质:凝血因子、前激肽释放酶、高分
子激肽原、血小板磷脂
抗凝物质:AT-III、HC-II、肝素、蛋白质C 纤溶物质: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
活物、纤溶抑制物
凝血 系统
>
抗凝系统 纤溶系统
血栓栓塞性疾病
骨质疏松、
自发性骨折
连续应用3~6个月
过敏反应
皮疹、药热
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
由普通肝素或非极分化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通过酶解或化学降解所产生的 片断(依诺肝素)
肝素分子中有一5糖基的特殊序列, 是结合AT-Ⅲ的位点。灭活凝血酶 (因子Ⅱa)还需要18糖基序列, UFH的分子量较大,含18糖基较多 ,抗Ⅹa活性≈抗Ⅱa, LMWH糖 链短,含18糖单位少,抗Ⅹa活性 >抗Ⅱa活性
肝素类
依赖AT-III
抗
凝
血 凝血酶直接抑制药
药
基因重组水蛭素
影响凝血因子合成的药物 香豆素类
肝素(heparin)
来源:最初从肝脏发现而得名,药用的肝
素主要从猪、牛肺脏和猪小肠粘膜提取。分 子量大,带大量的负电荷,显强酸性
化学结构
【药理作用】——肝素
1、抗凝作用及机制 肝素在体内体外均有强大的抗凝作用
肝素 heparin
12000 (5000~30000)
1/1
30~60
依诺肝素
4500
enoxaparin (3000~8000)
2.7/1
129~180
替地肝素
5000
tedelparin (2000~9000)
2.0/1
119~139
氟希肝素
4500
fraxiparin (2000~8000)
抗凝血药 溶栓药
凝血 系统
<
抗凝系统 纤溶系统
出血
促凝血药 抗纤维蛋 白溶解药
凝血的三阶段:
1、凝血酶原激活 物的形成 2、凝血酶的形成
3、纤维蛋白的形成
纤溶酶
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
第一节 抗凝血药
抗凝血药:指通过影响凝血因子,抑 制血液凝固的一类药物,有预防血栓 的形成、发展和扩大作用
凝血酶间接抑制药
国际上多采用抗Ⅹa与抗Ⅱa 活性比值( APTT或抗凝效
价)表示抗栓潜力,该比值 越大,抗血栓作用越强,出 血倾向越小
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抗凝血酶Ⅱa
肝素
1
低分子量肝素
1.5~4.0
抗栓>抗凝, 安全
肝素与LMWHs的比较
药物
平均分子量 抗FⅩa/抗 血浆半衰
) (d)(范围) FⅡa效价 期(min
肝素从肝素-ATⅢ -凝血酶 复合物中解离,游离肝素再 与ATⅢ结合继续发挥作用
AT-III ——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抑酶谱广 —— 与凝血酶形成1:1复合物,将酶灭活 —— 肝素可大大加强AT-III抗凝血酶的活性
精氨酸残基
丝氨酸残基
赖氨酸
肝素
凝血酶
AT-III
肝素抗凝作用特点
不能口服,需静脉给药 体内、体外均抗凝 起效快,作用强、稳定,消失快 (快、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