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第九章液体制剂-乳 剂

4-第九章液体制剂-乳 剂



(3)乳剂的作用特点
① 液滴的分散度高——吸收快、药效好,生物利
用度高;
② 油性药物的乳剂——剂量准确,服用方便; ③ O/W型乳剂——可掩盖不良味道; ④ 外用乳剂——改善皮肤、粘膜的透过性,减少 刺激;
⑤ 静脉注射乳剂——体内分布快、有靶向性。
⑥ 亚微乳、纳米乳可提高药物稳定性,降低毒副 作用;增加体内吸收;使药物缓释、控释或具有靶 向性等。
3. 固体微粒乳化剂
这一类乳化剂为微细不溶性固体粉末,能被油 水两相润湿到一定程度,可聚集在油-水界面形成 固体微粒膜,防止分散液滴彼此接触合并,且不受 电解质影响,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合用效果更好。

O/W型乳剂:Mg(OH)2、AL(OH)3、SiO2、皂土等, 接触角<90,易被水润湿。 W/O 型乳剂:Ca(OH)2、Zn(OH)2、硬脂酸镁等,接 触角>90,易被油润湿。
化膜,可阻止液滴合并。两侧膜(水侧
膜和油侧膜)存在两个表面张力,乳化
膜向表面张力较大的一面弯曲,即内相
是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的相。

亲水乳化剂可降低水膜的表面张力,水成为连 续相,形成O/W型乳剂;

疏水乳化剂可降低油膜的表面张力,油成为连
续相,形成W/O型乳剂。

乳剂的类型主要取决于乳化剂在两液相中的相
影响乳剂破裂的因素
①向乳剂中加入能与乳化剂起反应的物质,使乳化剂的 界面膜破坏或稳定性降低,导致乳剂破裂或加快破 裂速度。 ②温度不适也能引起乳剂破裂。

高温可使蛋白质类乳化剂变性,使非离子型表面活 性剂类乳化剂溶解度改变。因此,温度高于70℃时, 许多乳剂可能破裂; 当温度降至冷冻温度时,水形成冰晶,在分散相的 液滴和界面膜上产生异常大的压力,结果导致界面 破裂。
第七节
乳剂
一、概


定义:乳剂(emulsions),又称乳浊液, 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 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 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特征: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聚集)和 动力学不稳定体系(沉降或漂浮)。

(1)乳剂的基本组成
水相 water phase(W)—水或水溶液;
②其次是形成乳化膜的牢固性、相容积比、 温度、制备方法等。
1. 2.
乳化剂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相容积比的影响 油、水两相的容积比简称为相比(phase volume ratio)。

五、乳剂的稳定性 (一)分层


放臵——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也 叫乳析(creaming) 分层的主要原因:密度差(由重力产生) 分层特点
(三)转相
O/W型乳剂
O /W
W/O
W/O型乳剂
转相的原因:
乳化剂的性质: O/W型乳剂(油酸钠)中加入氯化钙——W/O型;
(四)合并和破坏

不可逆过程!
合并(coalescence)—— 乳滴周围的乳化膜破坏,分散相液滴合并成大 液滴。 乳剂的破裂(breaking or creaking)—— 乳滴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的现 象。 合并和破裂是不可逆过程(乳化膜被破坏)
(1)根据乳剂的类型选择

O/W型乳剂应选择O/W型乳化剂,W/O型乳剂应选
择W/O型乳化剂。乳化剂的HLB值为其提供重要
依据。
(2)根据乳剂给药途径选择 口服乳剂 选用的乳化剂必须无毒,无刺激性, 常用高分子化合物或聚山梨酯类为乳化剂。 外用乳剂 选用对局部无刺激性、长期使用无 毒的乳化剂。 注射用 磷脂、泊洛沙姆 (3)根据乳化剂性能选择 应选择乳化性能强、性质稳定、受外界因 素(如酸碱、盐、pH值等)的影响小、无毒无 刺激性的乳化剂。
降低表面张力 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乳化剂对乳剂的类型的影响 相比对乳剂的影响
1、降低表面张力
分散
乳化剂
放置
搅拌
分散相 分散介质 稳定的乳剂
降低油、水两相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 制备乳剂时不必消耗更大的能量
乳剂保持一定的分 散状态和稳定性。
2、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乳化剂有规律地排列在液滴表面形成乳
轻轻振摇即能恢复成乳剂原来状态
(界面膜、乳滴大小没有变)-可逆过程 容易引起絮凝和破坏。
(二)絮凝


乳滴聚集形成疏松的聚集体,经振摇即能恢复成 均匀乳剂的现象——乳剂合并的前奏。 絮凝的主要原因:电解质和离子型乳化剂 (乳滴间的相互作用力)
絮凝特点
轻微振摇能恢复乳剂原来状态; 液滴大小保持不变,但表示着合并的危险性。 加速分层速度,暗示着稳定性降低。
⑵西黄蓍胶(tragacanth):

O/W型乳化剂,其水溶液具有较高的粘度; pH值5时,溶液粘度最大,乳化能力较差,常与阿拉伯 胶混合使用,增加乳剂的粘度以免分层。 O/W型乳化剂,用量为油量的1%~2%,明胶为两性化合 物,易受溶液pH值及电解质的影响产生凝聚作用; 使用的时候要加防腐剂。 常与阿拉伯胶合用。 为杏树分泌的胶汁凝结而成的棕色块状物 ,用量为 2%~4%,乳化能力和粘度均超过阿拉伯胶,可作为阿 拉伯胶的代用品。
油相oil phase(O)—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液体
乳化剂emulsifier—防止油水分层的稳定剂
(2)乳剂的类型
根据结构分类
根据乳滴的大小分类
根据结构分类
基本型 复合型
O/W 内相 外相 水包油
W/O
W/O/W
O/W/O
水相 油相 内相 外相 内水相 外水相 内油相 外油相 油包水 水包油包水 油包水包油


③固体微粒乳化膜
☆固体微粒乳化剂对水相和油相有不同的 亲和力,因此对油水两相表面张力有不 同程度的降低,在乳化过程中固体微粒 被吸附于乳滴表面,形成固体微粒乳化 膜,阻止乳滴合并,增加乳剂的稳定性。 如二氧化硅、硅藻土等。
四. 影响乳剂类型的主要因素
①最主要是乳化剂的性质和乳化剂的HLB;

4.辅助乳化剂
辅助乳化剂:指与乳化剂合并使用能 增加乳剂稳定性的乳化剂。
(1)增加水相粘度的辅助乳化剂:甲基纤
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
海藻酸钠、琼脂、西黄蓍胶、阿拉伯胶等。
(2)增加油相粘度的辅助乳化剂:鲸蜡、 蜂蜡、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硬脂醇。
(二)乳化剂的选择
乳化剂的选择应根据乳剂的使用目的、药物的 性质、处方的组成、欲制备乳剂的类型、乳化 方法等综合考虑,适当选择。
O/W型乳剂和W/O型乳剂的区别
O/W型乳剂 W/O型乳剂
外观
稀释
乳白色
可用水稀释
油状色近似
可用油稀释
导电性
水溶性颜料 油溶性颜料
导电
外相染色 内相染色
不导电或 几乎不导电
内相染色 外相染色
决定乳剂类型的因素是什么?

乳化剂的种类 乳化剂的性质 相体积比(φ)
分散相体积
相体积比(φ)=
乳剂总体积
⑶明胶(gelatin)


(4)杏树胶

(5)卵黄: 含7%卵磷脂,易成O/W型乳剂,为内服或外 用制剂的良好乳化剂; 常用量1%~3%,1g卵磷脂相当于10g阿拉伯 胶的乳化能力; 精制的豆磷脂或卵磷脂可与泊洛沙姆188合 用,效果更好,常用于制备静脉脂肪乳。 磷脂易氧化水解,需加抗氧剂,还应加防 腐剂。 (6)胆固醇、果胶、琼脂、海藻酸钠、甲基 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
混合物的HLBA· 计算公式 B
HLBAB
式中, WA——乳化剂A的重量(或百分重量);
W A HLBA W B HLBB W A W B
( 2 7)
WB——乳化剂B的重量(或百分重量);
HLBA——乳化剂A的HLB值; HLBB——乳化剂B的HLB值。

(三)、乳剂的形成理论

③向乳剂中加入两相中均能溶解的溶剂,也能使乳剂破 裂。
(五)酸败
光、热、空气等 微生物等
变质乳剂
发生水解、氧化等
有效措施

抗氧剂 防腐剂
六、乳剂的制备
(一)乳剂的制备方法
(1)油中乳化法(emulsifier in oil method)

又称干胶法。本法适用于阿拉伯胶或阿位伯胶与西黄蓍 胶的混合胶作为乳化剂制备乳剂。 水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所形成的单分子乳 化膜,由于从溶液中吸附离子,也可以带电使乳 剂更加稳定。
②多分子乳化膜

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作乳化剂时,被吸附于油 滴的表面形成多分子乳化膜。 高分子化合物被吸附在油滴表面时,并不能有 效地降低表面张力,但能形成坚固的多分子乳 化膜,就像在油滴周围包了一层衣,能有效地 阻碍油滴的合并。 高分子化合物还可增加连续相的粘度,有利于 提高乳剂的稳定性,如明胶、阿拉伯胶等。
(4)混合乳化剂的选择
①调节乳化剂的HLB值,使其有更大的适应性。

阴、阳离子型乳化剂不能混合使用。 选择混合乳化剂时可应用混合物的HLBA· 计算 B 公式。 油乳化的HLB值未知时,应进行实验测定。

②形成稳定的复合凝聚膜。
③采用混合乳化剂能增加乳剂的粘度,减低乳 剂的分层速度。例如阿拉伯胶与西黄蓍胶合 用,增加水相粘度。。
×100%
根据乳滴大小分类

1.普通乳(emulsion):1~100m,乳白色不透明 液体。

2.亚纳米乳(subnanoemulsion):又称亚微乳
(submicroemulsion),0.1~1m,常作为胃肠外 给药的载体,如环孢菌素静脉注射脂肪乳。 3.纳米乳(nanoemulsion):又称微乳 (microemulsion),10~100n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