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中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教学设计鲁海燕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9、20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分小棒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算理并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写法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自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2、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思维过程和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除法算理,确定商的位置。

课程资源1、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小棒。

2、学生每人准备60根小棒。

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课件出示)1、口算200÷4 240÷3 300÷6 64÷8 490÷7提问:口算240÷3时你是怎样想的?2、师:把60根小棒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平均分成3份呢?。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国植树节是几月几日?生:是每年的3月12日。

师:你们能不能知道植树的作用有哪些吗?学生有的说植树能美化环境,有的说植树能防止沙尘暴……师:你们说的都很对。

植树的作用可大了,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防止沙尘暴,还能涵养水源,防止大风,抵御自然灾害,还能提高我们的收入呢!我国《宪法》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每年至少要义务植树3~5棵。

师接着提问:你们长大了能不能履行这个义务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能!三、进入情境,学习新课。

1、电脑出示情境图。

《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教学设计(1)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把画面内容先在小组内和同学说一说,再汇报交流;最后,请两位学生评一评,谁把画面内容叙述得更完整,就奖励给谁一朵大红花儿。

(2)师:植树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能根据画面内容自己编一道除法应用题吗?学生可能会编:①三年级(1)班和三年级(2)班参加植树活动,共种了42棵树,平均每班种树多少棵?②四年级(1)班和四年级(2)班参加植树活动,共种了52棵树,平均每班种树多少棵?2、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例题1:三年级(1)和三年级(2)班参加植树活动,共植树42棵,平均每班种树多少棵?(1)提问: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这一道题应该怎样列式:(学生列式:42÷2)(2)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谁会口算42÷2?怎样想?得多少?(3)出示小棒,摆好42根小棒,(4捆和单根的2根)怎样把四个十和两个一平均分成两份?要分得又对又快。

(4)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一摆,分分看。

(5)找两名学生上台摆一摆,分一分,并把分的过程说给同学听。

(先把4个十根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再把2个一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就可得到每一份的小棒数,即每份是21根小棒。

)《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教学设计(6)笔算42÷2师:刚才用分小棒的方法说明同学们口算对了,如果这道题用笔算怎样算呢?笔算除法的顺序和口算除法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列竖式来计算除法。

板书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板书:先写除法的竖式,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表示4个十(此时,教师可将个位上的2遮住。

),4个十除以2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把4写在42的十位下面,4减4得0(0不写),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把个位2露出来),个位上还有2,要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要把商写在个位上,再用除数2去乘1,积是2,表示从除数2分掉的数,写在上面落下来的被除数2的下面,2减2得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

这样就计算出了结果。

《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教学设计《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教学设计《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教学设计《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教学设计《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教学设计最后完成答题:42÷2=21(棵)答:平均每班种树21棵。

提问:做笔算时,先从哪一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小结:笔算除法,要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3、电脑出示例题2。

四年级(1)班和四年级(2)班参加植树活动,共种了52棵树,平均每班种了多少棵树?(1)先让学生独立分析,然后列式。

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2)让学生动手操作,弄清算理。

师:把52平均分成2份,让我们一起拿出52根小棒来试分一下。

①先分5捆,每份2捆,共分去4捆,还剩1捆,剩下的1捆该怎样分呢?②把剩下的1捆拆开,与2根小棒合并起来是12根,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6根。

③先分得了2捆,就是2个十,即20根,再分得6根,一共分了26根。

师:用竖式该怎样计算呢?我们在动手操作时,先分整捆,也就是用2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5,商是2,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还剩1(余一捆),余下的1捆和除数比较,余数比除数小,余下的1,表示1个十,个位的2落下来,一个十与个位上的2合并起来是12,再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正好分完,余数是0。

比较例题1和例题2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起,除到哪一位,商就要写在哪一位上面。

不同点:例2是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并起来再除,余数比除数小。

小结: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竖式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如果求出一位商后,余下的数要与被除数个位落下来的数合并后,继续除。

四、巩固练习。

1、找朋友《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教学设计(以游戏方式进行,找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分别扮演被除数、除数和商)2、完成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用竞赛的形式开始练习,看一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并要求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最后全班讲评。

五、课堂总结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今天的作业是你们可以仿照例题1和例题2的形式,自己编两道你喜欢的应用题自己做。

板书设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例题1:例题2:42÷2=21(棵) 52÷2=26(棵)答:平均每班种树21棵。

答:平均每班种树26棵。

《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李艳杰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笔算除法主要教学的是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

其中例1是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

本节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进一步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笔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加强了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

除法的计算口诀求商是关键。

教学中,我通过白板的互动功能,引导学生选一选、说一说、算一算、估一估等不同的形式开展口算练习,在激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口算练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口算的技能。

也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促进了对算法的掌握。

例题一,教材提供的学习情境图是同学们的植树图,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在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中也有数学问题,从而引出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教材在情景图的下面还配有摆一摆的小棒图。

目的是让学生借助直观形象形成分步除的表象,最终为笔算的除法竖式的出场提供有力的支撑。

教学中,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以口算切入竖式学习。

让学生的说一说的口算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进一步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

42÷2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想出了很多种口算的方法。

我在表扬学生的各种独特想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能否用笔算的方法把这个口算的过程记录下来?使之顺利迁移到笔算的算理中,引出要学习的新知。

引导学生尝试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再结合口算的步骤分析学生的算式,使学生理解笔算的过程,进一步揭示了算理。

在学生初步掌握笔算的过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做笔算除法时,一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形成一个一般性认识。

学会竖式的简便写法。

例题二,以解答主题图中涉及的另一个数学问题“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为背景,教学“52÷2”的笔算除法。

解决的问题是:当十位上的数除后还有余数,应该怎么办?教学时,我充分尊重学生间的思维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理解52÷2的笔算算理。

让学生以座位为单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相互间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再引导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三是引导学生将估算技能用于笔算除法之中。

在笔算除法中嵌入估算,一方面可以确定商的大致范围,验证笔算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

教学时,我总是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再笔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还在估算的同时,进一步梳理了竖式的写法。

学生在运用已知探索未知的过程中,组织、引导学生,放手让学生运用迁移这一学习方法,进行探索学习,仅在关键处点拨,重难点还算清楚。

但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由于复习铺垫环节浪费时间较多,造成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巩固练习,应用知识的环节没有时间进行。

如果复习环节口算和笔算练习进行的再紧凑些,笔算复习和口算抢答同步进行,后面的练习时间会更充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通盘考虑时间的合理安排2、在教学例二如何试商的环节,我针对学生的演板,强调了余数比小于除数,这一环节应在前面复习笔算的环节进行强调,这样,在新授时就不会浪费不必要的时间,为后面的练习留出时间。

3、由于没有实现强调试商用铅笔,造成一些同学在调商时涂抹严重,在让学生练习之前,应要求学生用铅笔试商,以方便调商,在今后的教学中,备课时应考虑到一些细节性的问题,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在教学例二(1)时,如果先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估算,再过渡到让学生试商会比较自然,直接让学生试算,多数同学直接得出商,没有联想到试商。

在今后备课时,应认真考虑如何设计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