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科学发展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关键。
抓好换届工作、选优配强领导班子是实现“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契机。
如何围绕科学发展选好配强“一把手”?怎样才能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我们特别邀请地方党委“一把手”、市县组织部长、专家一同探讨。
选配领导班子,须着眼什么?为“十二五”击水扬帆选好舵手湖南省株洲市委常委、醴陵市委书记谢清纯此次党委换届正值“十二五”开局起步之际,正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因此,必须以党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党委领导班子,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击水扬帆选好舵手。
要做到“三个坚持”,选出创先争优班子。
创科学发展之先,争和谐社会之优,必须有一个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选人,把那些政治坚定、党性原则强,带头创先争优的优秀党员干部选拔上来,坚决防止把不坚持原则、不担当责任、怕得罪人的老好人选进来;要坚持面向基层、优先基层选人,特别是优先选拔那些长期在基层工作,并在艰苦环境下得到实践锻炼的干部;要坚持紧扣规划、落实规划选人,必须根据各地“十二五”事业发展和班子建设需要以及每个干部的阅历、知识水平、专业特长和个性特点,优化配置,真正把各级党委建设成把科学发展要求落到实际、落到基层、落到一线的指挥部、战斗部。
要突出“四有”,配强科学发展班子。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突出“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的标准选干部、配班子。
特别要注重选拔发展思路清晰、能力本领突出、工作实绩明显的发展型干部;注重选拔具有较强开拓精神、善于攻坚克难、勇于应对危机的开拓型干部;注重选拔勇于担当责任、能够独当一面、团结共事的将帅型干部,使其成为转方式、调结构、促“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力量和中流砥柱,成为“十二五”发展的有力推动者、促进者和实践者。
着力增强班子服务科学发展的功能江苏省宿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何通今年是地方党委换届年。
顺利完成换届工作,需要完整把握换届的目的,准确领会换届的用意,切实避免长期以来形成的“换届即换人”的错误认识产生的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换届作为一项制度性安排,难免涉及到部分干部的进退留转,但是换人并非换届的目的,换届的目的在于优化班子结构。
通常情况下,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既有干部年龄增长、精力衰退等自然因素造成的结构不优,也有工作激情减退、开拓意识淡化、求稳心态增强等主观因素造成的结构不优,还有班子结构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和发展需要的客观因素造成的结构不优,凡此种种都将弱化班子的持续创新力和整体战斗力。
因此换届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调整班子结构,既要对班子的性别、年龄、党派、经历等刚性结构进行优化,又要注意班子成员的柔性结构特征,努力形成个性各有特色、气质相互协调的互补型性格结构,从而实现领导班子整体结构的最优化。
换届的目的在于增强班子服务科学发展的功能。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确定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全党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能否适应这一发展要求,实现“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决定于新一届班子服务科学发展的整体功能。
因此换届就是要围绕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就是要在班子当中多充实那些一心为民、埋头苦干、坚持原则、敢抓善管、为人正派、作风过硬的优秀干部,多充实那些长期在基层及生产一线努力工作和长期在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困难很多的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多充实那些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优秀干部,力争实现班子服务科学发展功能的有效提升。
换届需要换人,但换人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换届目的,不能将换届与换人相等同,否则换届工作将失去其应有价值。
只有认识到位,换届这一今年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获得和保有其应有之义,才能在风清气正的氛围中有序有效进行,才能为“十二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选好“班长”,须把握什么?把握能力要求做到优中选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刘昀献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
有没有一个好的“领头人”直接影响到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影响到党的执政水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如何通过换届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事关“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一把手”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
“一把手”特殊的领导职责,决定了他必须具备比一般领导同志更高的政治觉悟。
德为才之魂。
只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才能选拔出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班长”。
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必须突出科学发展导向,防止简单地把经济总量、发展速度等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主要依据,应真正把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思路好、能力强、实绩突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一把手岗位上来,鲜明体现党的干部路线和用人导向。
要正确把握“一把手”的能力素质要求。
要严格把握“一把手”的能力、素质和领导作风方面的要求,不能降格以求。
要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选好配强各级党政正职。
一是具有较强的领导发展的能力。
“一把手”必须是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敢抓善管、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优秀干部,有较强的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善抓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
二是能够驾驭全局。
“一把手”要有牢固的全局意识,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较好的领导艺术。
能够识大体、顾大局,自觉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放在改革发展的全局中考虑,善于抓大事、抓主要矛盾。
处事有胆有识,在关键时刻、危急关头能挺身而出,稳住局势。
在复杂环境、处理突发事件中,能以理智和胆识影响班子成员抗住干扰、顶住压力,使一班人紧紧凝聚在一起。
三是具有团结共事的民主作风,善于抓班子带队伍。
“一把手”在班子中处于关键地位,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也是各种矛盾的集聚点,下属的牢骚,助手们的委屈,社会中的困难、问题和矛盾,都会集聚到“一把手”身上。
因此“一把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容人容事的雅量,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气度宏大,虚怀若谷,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注意尊重班子成员,尤其在进行重大问题决策时,既能发扬民主,又能实行正确集中。
带班子时对己严、对人宽,带队伍时既能严格要求干部,又能关心爱护干部。
四是清正廉洁,办事公道正派。
“一把手”要为人正直,处事公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以正气聚人心,以清廉树形象。
特别是在选用干部上能坚持群众公认,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德能勤绩论英雄,把干部的注意力引导到干事创业上来,在全社会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要注意党政正职的合理搭配。
党政正职工作职责和分工不同,具体要求也应有所区别。
要选拔政治坚定、能够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的干部担任党委书记;选配党性观念、工作能力、合作意识强的干部担任政府负责人。
同时应关注党政主要领导在经历、专长、能力、性格等方面合理搭配,优化班子整体功能,保证党政主要领导能团结合作、取长补短,形成合力。
尤其要注重人选的实际工作能力、地方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特别是下一级党政正职经历。
要根据各地产业结构、社会发展、自然条件的不同需要,大力推进干部交流,通过激励性、培养性、回避性、监督性等多种形式的干部交流,优化配备党政正职,真正把政治坚定、作风过硬、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群众信任,长期在基层一线摸爬滚打和长期在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困难很多的地方努力工作,政绩突出的优秀干部选配到各级“一把手”岗位上。
严格制度程序抓好重中之重河南省鹤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蔡永礼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关键是选好配强各级党政“一把手”,这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必须按照重要岗位重点管理的要求,严格执行干部提名、推荐、测评、考察、任用等各个环节的科学程序,选拔政治坚定、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强、能够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的干部担任。
选好配强“一把手”,要用好的作风选人,更要用好的制度选人。
一是要进一步创新干部提名办法。
对县区委书记,要坚持充分酝酿提名,进一步扩大酝酿中的民主,上上下下反复酝酿,提出合适人选;要按照民主推荐、德才表现、年龄等多个要素及其重要性设定不同分值权重,量化比选和全面评价,既注重考虑干部的各个关键要素,又不简单地由某一个要素决定取舍,做到“五重五不简单”,即重群众公认,但不简单以推荐票取人;重干部“四化”“德才”,但不简单以求全年龄和文凭取人;重干部政绩,但不简单以一时一事的数字取人;重公开选拔,但不简单以笔试和面试取人;重干部资历,但不简单以任职年限取人。
二是要创新干部考察办法。
坚持把传统考察办法与民意调查相结合,在民主测评、个别谈话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增加民意调查环节,并扩大民意调查结果运用在考察中的分量。
坚持把换届考察与经常性考察相结合,综合运用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以及巡视、审计、统计及部门(行业)专项考核结果,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
坚持把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改进民意调查方式方法,扩大民意调查的广度和深度。
除采取传统的直接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形式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通过电话、手机信息系统等抽样调查方式进行,这样可有效减少干扰,增强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是创新干部考察指标体系。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选择若干主要指标进行考察,如“三化”协调发展、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选人用人公信度、社会公共安全感满意度、党政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社会形象认可度等,切实增强考察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把那些素质优良、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及时选拔出来、使用上去,为“十二五”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优化班子结构,须关注什么?追求最佳结构实现最优效应浙江省慈溪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陶尧土配备领导班子,不是简单的人才数量叠加,也不能简单地搞“拉郎配”,关键是要追求班子的最佳结构,实现最优的群体效应。
通过科学选配干部,优化班子结构,不断强化班子引领和推动区域科学发展的整体合力。
应注重把握以下几点:形成科学的年龄梯次结构。
领导班子应是由有适当比例的不同年龄层次的干部构成的整体。
通常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智力、经验和精力。
因此,在乡镇党委换届中,要科学设定领导班子成员的主体年龄、各年龄段干部大体比例,既注重干部“年轻化”,又体现班子“老中青”三结合的要求,合理安排使用各年龄段的优秀干部,实现乡镇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梯次配备,避免出现大进大出、后继无人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