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一讲)
52
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
精采纷呈的文学艺术
“文化”与“文明”的异同
“文化” 从纵向看,文化发展一定程度,就出现了文明。 从外延看,文化包含了文明。 文明可比较,区分为先进或落后,文化则不能比较, 具有一定民族性和国度性,而无优劣之别。 世界八大文明: 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印度文明、伊 斯兰文明、中华文明、日本文明、非洲文明
物态文化层
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
识力量”构成。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
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举例: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艺术文化…… 物态文化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
生存需要为目标,直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反
轻松一刻,思考两个小问题:
你会对你的亲密爱人说 “我爱你”吗?
你会对你的父母说: “我爱你”吗?
“我爱你”:西方式的表达
If you really loves someone, just speak It out, speak it out loud, otherwise, the Moment will pass you by.
子〃田子方》)
本课程所称“中国文化”的“中国”地理上以新中国版 图为界。
51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
中华民族是现今中国境内由华夏族演衍而来的汉 族及55个少数民族的总称。“中”,意谓居四方 之中。“华”,本义为光辉、文采、精粹,用于 族名,蕴含文化发达之意。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 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王元亮《唐 律疏议释文》)
心态文化层
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蕴化出来的价值观 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内部构成:
社会心理(流行的大众心态) 社会意识形态
基层意识形态(政治理论、法权观念)
高层意识形态(哲学、文学、艺术、宗教)
43
人 的 对 象 化 或 本 质 外 化
人 的 本 质
26
文化的结构
二层次说:物质文化(实体文化)、精神文化
(虚体文化) 三层次说:物质生产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 心理文化 四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六大子系统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
语言符号、风俗习惯
27
(二) 广义文化的结构层
1、物态文化层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 的知识力量”构成的。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 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 的文化事务,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广义文化(大文化)
广义的文化与自然相对,指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 部内容,也称“大文化”。 《大英百科全书》1974年版给文化下的一般性定义 是:文化等同于“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
《苏联大百科全书》1973年版给文化下的定义是: (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 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 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3
作揖的正确方法和手势是右手握拳。左掌盖于右拳之上,如下图:
这是作揖的正确方法,在见面打招呼, 恭贺,拜师,以及一切对人表示尊重的 方式。通称作揖、恭揖和吉揖。 反之右手盖以左拳上称之为凶揖,与人 作凶揖表示挑战,不满或势不两立,许 多大牌明星和名人在做广告和恭贺新年 的时候作了凶揖,甚至上了杂志封面, 可见不学中国的传承文化惹来的笑话和 闲话会很多很多。凶揖只有在吊丧的时 候是一定要用的,如果你去吊丧的时候 用吉揖,等于是幸灾乐祸了。
9
新兴时尚
10
传统文化,新兴文化;经典文化,流行文 化;本土文化,外来文化。。 饮食文化,服饰文化 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酒文化,竹文化 汽车文化,青铜器文化
到底什么是文化?
授课大纲
一、“文化”界说
二、文化的结构
三、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13
文——化——文化——Cultura——自然的人化
_____my best friend’s wedding
“你这个冤家”:中国人的含蓄表 达
“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
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
(2)社会意识形态: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 意识,它们往往是由文化专门家对社会 心理进行理论归纳、逻辑整理、艺术完 善。并以物化形态--通常是著作、艺术 作品--固定下来,播之四海,传于后世 。
一、“文化”界说
14
文化的汉语词源:文 文即纹 本 义 : 各 色 相 交错的纹理.
“物相杂,故曰文” (《易系辞.下》)
各式各样的文(纹)
16
“文”
语源学涵义(本义)
1、物相杂,故曰文。……观鸟兽之文……” (《易· 系辞下》)
“五色成文而不乱。”(《礼记· 乐记》)
“文,错画也,象交文。”(《说文解字》) “蝮蛇多文。”(王充《论衡· 言毒》)
49
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地域范围:
中国文化:中国本土的文化存在形态 中华文化:中国本土以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 国家与地区的文化存在。我们主要谈中国本 土文化。 (二)历史形态: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考察对象,延伸至正 在形成 中的中国现代文化形态。 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形成 中的中 国现代文化
24
我国当代学者的经典性定义
文化的实质含义是“人类化”,是人类价值观 念在社会实践中的对象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 价值,经过符号这一介质在传播中的实现过程 ,而这种实现过程包括外在的文化产品的创制 和人自身心智的塑造。 冯天瑜 《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化基本特征: 1、文化反映着人类的本质,文化现象是人的类 本质活动的外化或对象化。 2、文化是人的历史的鲜活的“遗传”。 3、文化是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心理结构
4、心态文化层 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蕴化 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 等构成的。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它还 可分为以下两部分: (1)社会心理:指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 思想风貌,是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 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 成都人VS上海人
2、“文化”=“culture”?
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9
2、制度文化层 (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 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 建立的各种社会规 范构成的。它包括 社会经济制度、婚 姻制度、家族制度 、政治法律制度, 家族、民族、国家 、经济、政治、宗 教社团、教育、科
制度文化层
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 组织构成。 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 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 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具体如古代 科举制度、三公九卿、三省六部、一夫多妻制, 以及当代中国《婚姻法》、《户籍改革规定》等。 规定了人们必须遵循的制度,反映出一系列的处 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
汉口学院本科课程
中国文化概论
主讲:王 凡
汉口学院文学院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讲
绪论: “中国文化概论”及其 教学
文化研究及其学科分类
人类学anthropology :研究人类的学科。 体质人类学:人体生理现象。 德.洪德(Magmus ikundit) 文化人类学 :民族文化现象 英.爱德华.泰勒(Edward Burmett) 学科诞生: 1839年法国“巴黎民族学会”正式 成立,标志着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成立 。
形体的变化:
化身 化生 化险为夷
人心的变化:
教化 感化 有伤风化
“化”
语源学含义(本义):改易、生成、造化。主要指 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渐进性改变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 系辞下》)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礼记· 中庸》) “化而为鸟,其名曰鹏”(《庄子· 逍遥游》)
引申义:教行迁善,风俗、教化,伦理德行的化成
50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根据自己的美学或哲学观点与思维 模式,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与民族自身过程中所创 造与积累的全部文明成果,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特色。 是由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的文化。 “中国”:中央之国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经〃大雅〃生民之什》) “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仪而陋于知人心。”(《庄
心理 潜意识
行为模式
审美情趣
符号
言语符号
非言语符号
文化结构层几点说明:
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这间不是隔绝, 泾渭分明的,而是交融一体的。 二、文化每个层面中所凝聚的文化因子的 密度是不同的,物态文化层最少,制度文 化层次之,精神文化层最大。 三、每个文化层变化的速度不一样,物态 文化层最快,制度较慢,精神文化层最慢 。
“潜移暗化,自然似之。”(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
训· 慕贤》)
20
“文化”
战国时期“文”、“化”并联使用,“以文教 化”、“文明教化”、“文治教化”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 贲卦· 彖传》)
西汉以后,“文化”合成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