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饲料加工质量评价指标及其控制技术

饲料加工质量评价指标及其控制技术

饲料加工质量评价指标及其控制技术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我国的饲料产品包括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除单一饲料外,其它都是将多种饲料原料(成份) 按照规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均匀一致的饲料产品。

不同饲料产品的加工工艺不同,对加工质量的要求也不同,评价其加工质量的指标也不同。

饲料产品采用的加工质量主要评价指标见表1。

1 粉碎粒度粉碎粒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动物的消化吸收、粉碎成本、后续加工工序和产品质量,控制好物料的粉碎粒度是饲料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不同的动物品种、饲养阶段、原料组成、调质熟化和成形方式对饲料粉碎粒度的要求不同.粉碎粒度既要满足养殖动物的需求,又要使制粒效果、电耗和粉化率都比较合理。

国家或者行业标准对畜禽饲料和水产饲料的原料粉碎粒度作出了规定,畜禽饲料原料粉碎粒度指标见表2;水产行业标准“渔用配合饲料通用技术要求”规定的水产饲料原料粉碎粒度基本要求见表3.同时,对于水产饲料,相应饲养对象的配合饲料行业标准也分别规定了原料的粉碎粒度,与基本要求并不彻底一致,具体数值请查阅有关标准.由表2、表3 可以看出,不同的饲料产品对粉碎粒度的要求差别很大,要达到不同的粒度要求,必须采用相应的加工控制技术。

1 。

1 选用合适的粉碎设备和工艺产品粒度是否合适,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选用的粉碎设备是否合适,不同类型的粉碎设备合用于不同粉碎粒度要求和原料特性的产品。

粉碎设备选用不当,不仅产品粒度得不到保证,粉碎产量、电耗、筛片破损速度及料温过高等会使生产厂家难以承受。

当原料和产品的粒度差别较大时,在一条生产线中串联使用两种类型不同的粉碎机, 即先粗粉碎后微粉碎的二次粉碎工艺,可以提高产量, 降低能耗,产品粒度更有保障。

1 。

2 及时调整粉碎工艺参数对于粉碎粒度变化范围大,生产品种变化频率高的生产线,在操作过程中应通过加工流程、筛孔尺寸、进料量、风量、转速等多种调节手段来适应粉碎粒度的变化要求。

筛片孔径是决定粉碎粒度的主要因素,应随配方原料的变化而变化,需要通过试验确定.1 。

3 规范粒度检测粉碎粒度是饲料产品重要的加工质量指标之一,规范化的检测是这一质量指标的必要保证措施。

应对每一个生产品种在混合工序后或者成品处取样化验,按行业标准进行粒度测定, 由测定数据得出粒度是否合格,并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

2 配料精度科学的配方要靠精确的计量、配料来实现。

配料精度是决定饲料营养成份含量是否达到配方设计要求的主要因素,直接影响到饲料的质量、成本和安全性,如果称量不许确,配方设计的再好也无济于事。

目前国家或者行业对配料精度指标尚没有统一的标准规定,仅是各生产企业自行规定或者相互效仿。

预混料生产对各类计量配料设备的准确性与稳定性要求较高,根据成份所占的比例不同,对配料精度的要求也不同,微量成份精度为0.01%~0.02%;中量成份精度为0.03%~0。

05%;常量成份精度为0 。

1%;载体精度为0。

25%.对于在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生产中,自动配料秤配料精度指标值为静态±1‰(满度)、动态±2‰ (满度)。

目前普遍采用的配料方式主要有自动配料系统、人工称重配料和人工与自动配料相结合等几种,正确选择高精度配料秤和采取适宜的配料方式是确保配料准确的关键,大中型饲料厂都采用计算机自动配料控制技术,尽可能将人工添加的部份减少到最小程度. 由于原料配比差异较大,允许配料误差也不相同,应采用大、中、小秤相结合,分别进行配料,“大秤配大料” 、“小秤配小料”,而对于微量成份,采用人工称量添加。

计算机控制自动配料时,可采用变频单、双螺旋输送机喂料控制,空中量自动修正等技术来减少配料误差;同时要定期检查、检修、校验各种配料秤,并时常检查喂料装置及控制系统的工作情况。

3 混合均匀度成品饲料均匀与否,是饲料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动物能否从饲料中获得充足、全面的养分,常用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CV)来衡量混合物中各种组分均匀分布的程度。

若饲料均匀度不好,势必使动物浮现某些营养成份过剩,而另一些营养成份不足的现象,特殊是微量组分的差异就更加显著,势必影响饲养的效果,甚至造成养殖事故(例如中毒等)。

目前国家或者行业对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的要求普通为:配合饲料≤10% 浓缩饲料≤7% 添加剂预混合饲料≤5%。

但是对于特殊的水产配合饲料,有的要求≤8%,如牙鲆稚鱼、青鱼、真鲷稚鱼、黑仔鳗鲡、稚鳖、蟹苗等的配合饲料.要保证混合均匀度,必须根据饲料产品对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混合机,并依据混合机本身的性能确定混合时间和装料量,不得随意更改。

规定合理的物料添加顺序,普通是配比量大的、粒度大的、比重小的物料先加入。

注意混合机的日常维护保养,定期对混合机进行检查, 对混合均匀度进行测定,确保混合机的正常运行。

时常清理机内杂物,清除门周围的残留物料,使门开关灵便,杜绝漏料的现象.尽量缩短混合到调质制粒(或者粉料成品仓)的输送距离,采用螺旋溜槽或者导流板等缓冲装置尽量减小落差,避免使用气力输送,水平输送尽可能选用自清式圆弧刮板输送机等,以防止混合好的饲料离析分级。

4 颗粒饲料含粉率和粉化率含粉率指成品颗粒饲料中粉末(0.6 倍颗粒直径以下的)质量占其总质量的百分比,是颗粒饲料中现有含粉情况的说明,该指标主要是为了限制颗粒饲料中实际含粉量.粉化率指颗粒饲料在规定条件下产生的粉末分量占其总分量的百分比,是对颗粒在运输撞击过程中经受震动、撞击、压迫、磨擦等外力后可能浮现的破散量的预测,是对颗粒本身质量的说明,可以用来对各种颗粒进行比较.这两个指标代表饲料的不同特性,既有区别又有关联,在工厂产品检验中,是两个不能相互替代的指标。

粉化率对饲料质量的影响,会在颗粒饲料投喂前的粉末含量中体现出来,而惟独这时的含粉率才会真正影响饲料的利用率,而此时进行饲料质量控制已为时过晚。

国家标准“颗粒饲料通用技术条件"对肉鸡、蛋鸭、仔猪、兔颗粒饲料的含粉率和粉化率做出了规定,要求含粉率≤4%、粉化率≤10%.水产行业标准“渔用配合饲料通用技术要求”对渔用颗粒饲料和膨化颗粒饲料只提出了粉化率要求,没有对含粉率提出要求,规定颗粒饲料的粉化率应小于10%;膨化饲料的粉化率应小于1%。

水产饲料只对配合饲料的行业标准粉化率和含粉率中的一项指标提出了要求,规定的粉化率和含粉率指标(见表4)与“渔用配合饲料通用技术要求”指标有很大差别,同时有些水产饲料,如中华鳖、牙鲆、真鲷、蛙类配合颗粒饲料,既没有规定含粉率,又没有规定粉化率.颗粒饲料投喂前的含粉量直接影响颗粒饲料本身的优势,降低饲料的利用效率,水产饲料还会造成水质的部份污染。

为了降低颗粒饲料投喂前的含粉量,不仅要保证出厂前饲料产品含粉率低,还必须保证其有较低的粉化率,不至于在销售、运输过程中产生太多的粉末。

造成颗粒饲料粉化的因素不少,如配方、粉碎粒度、制粒工艺等。

粉化是颗粒饲料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只要生产工艺合理、设备操作规范、选用合理的原料和配方、加强管理,彻底可以降低颗粒饲料的粉化率.在饲料配方不变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控制原料的含水率,普通不宜超过13%,以利于增加蒸汽的添加量;油脂添加量不宜超过5%,过高时,颗粒不易成形。

粉碎粒度越细粘结性越好,粉化率也就越低。

应尽可能提高调质的温度和水分,延长调质时间,促使淀粉充分糊化,以增强颗粒的粘结性。

根据不同的配方,选用不同长径比的环模及模孔形式,保证将颗粒压实。

切刀要锋利,位置要适当,保证颗粒断面相对平整,长度均匀一致. 颗粒冷却时,冷却过程要柔和、均匀,冷却速度不宜过快,避免颗粒料表层开裂,提高粉化率。

颗粒饲料出厂时的含粉率与分级筛的工作效果有极大的关系,其中主要是分级筛的生产能力和筛网的选择。

分级筛的生产能力一定要大于制粒机的产量,否则会造成过筛能力差, 饲料含粉率高;筛网孔的形状和大小要符合颗粒料的要求,普通筛网孔的纵向开度应为横向开度的1 。

5 倍,横向开度约为颗粒直径的0 。

75 倍;分级筛筛网应时常清刷,减少筛孔的阻塞率,以提高筛分效率, 降低含粉率。

此外,含粉率还与颗粒料从分级筛到成品仓之间的输送方式、成品仓的高度等有关系,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颗粒料在打包之前的破碎度,避免含粉率增高.5 水中稳定性水中稳定性是水产饲料特有的、衡量其加工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普通以“溶失率"表示.水产饲料投入水中后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被吃完,这就需要饲料在水中能维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中不溃散、不溶解, 即有一定的水中稳定性.如果稳定性差,则饲料不能被水产动物彻底食入,不仅降低饲料的利用率,更会引起水质恶化,危及养殖动物健康并污染环境。

水产行业标准“渔用配合饲料通用技术要求"规定了渔用粉状配合饲料、颗粒配合饲料和膨化配合饲料溶失率的基本要求(见表5).鲤鱼、草鱼、罗非鱼、鲫鱼、对虾等配合饲料的水产行业标准也分别对溶失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见表6。

由表6 可以看出,单个产品的溶失率指标并不彻底与“渔用配合饲料通用技术要求”规定的指标相符,这可能给渔用饲料水中稳定性质量指标的判断带来困扰。

水产饲料的耐水性与饲料的配方组成、粉碎粒度、调质强度、后熟化等密切相关。

水产饲料原料组成与配比对饲料耐水性的影响较大,水中稳定性好的原料在配方中占的比例大,产品的耐水性就好;条件相反,产品耐水性就有可能变差。

粉碎粒度决定着饲料组分的表面积,粒度越细,表面积越大,吸收蒸汽越快,有利于调质,颗粒粘结性好,硬度高,水中稳定性强。

调质能够使原料中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增加其可塑性,有利于提高颗粒的耐水性,调质效果的好坏与调质时间、温度、压力和水分有关,调质时蒸汽压力越大、调质时间越长、调质温度越高,原料中淀粉的糊化度越高,粘结性越好,耐水性就越好;但温度太高,热敏感饲料(脱脂奶粉、白糖等)粘度增大,易导致模孔阻塞,而且影响产品的外观。

调质后混合粉料的水分含量对饲料水中稳定性影响极显著,在允许范围内,原料水分越大,产品耐水性越好;但水分太大,易引起模孔阻塞,普通原料入模水分含量应控制在15%~18%。

6 淀粉糊化度饲料在加工过程中获得必要的糊化度,是生产颗粒饲料及膨化饲料的主要目的之一,更是衡量各种水产饲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但是除水貂配合饲料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都没有对饲料产品的淀粉糊化度提出要求。

水貂配合饲料行业标准要求淀粉糊化度一级产品不小于75%,二级产品不小于50%。

淀粉的糊化过程就是对饲料的熟化过程,有利于动物特殊是水产动物对淀粉的消化吸收。

糊化淀粉具备良好的粘结性,糊化较充分的淀粉可彻底取代在饲料配方中添加昂贵又无营养价值的专用粘结剂,使水产饲料获得良好水中稳定性.普通膨化浮性饲料淀粉的糊化度≥90%;膨化沉性饲料淀粉的糊化度≥70%;而硬颗粒水产饲料的糊化度在30%摆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