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一、古代经济法规(一)古代外国经济法规1.乌尔纳姆法典《乌尔纳姆法典》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早于《汉谟拉比法典》),亦称乌尔纳木法典、苏美尔法典。
2.汉谟拉比法典土地、租赁物价格、手工业工匠的报酬标准、建筑质量的规定(建筑师造房子不合格,砸死主人的儿子,建筑师儿子要去抵命)3.摩奴法典古代印度的法典,国王对土地的所有、等级进行规定4.十二铜表法大陆法系,即成文法,以十二铜表法为起点,以古罗马法为渊源,以拿破仑法典为蓝本英美法系(二)古代中国经济法1.秦律有灾情、谷物的生长情况要上报,围猎条款,汉朝时有春秋决狱制2.唐律厩库律《唐律疏议·杂律》规定“诸市司评物价不平者,计所贵贱,坐赃论;入己者,以盗论”3.大明律钱法,钞法,茶法,盐法4.大清律例对矿业开采、手工业冶炼有明确规定主要内容:1.土地制度2.赋税徭役制度3.手工业管理的法律制度4.关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冶炼制度二、资本主义的经济法(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时期的经济法1.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时期经济法的发展条件社会化大生产(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集中)新兴的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时期经济法的主要表现1)为剥夺农民土地而制定的土地立法(圈地运动)2)为保护贸易和关税方面的经济法3)劳资管理方面的经济法(规定工作的最长劳动时间)4)保护和促进产业发展方面的经济法有机合成制造法,公司母机制造法(二)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资本主义经济法1.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以后经济法发展的条件2.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以后的经济法的主要表现1)加强垄断组织地位,维护垄断秩序的法律2)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而制定的对策法3)为发动和进行两次世界大战而制定的战时经济法4)资产阶级的国家以资产所有者的身份,直接参与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为促进产业发展而制定的经济法。
(三)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法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条件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法的主要表现1)实行民主化和非军事化方面的经济立法2)振兴经济,促进企业合理发展方面的经济法3)稳定和制约经济发展方面的经济法4)保护竞争,限制垄断方面的经济法5)关于国有化方面的经济立法6)关于计划方面的经济立法7)土地方面的经济立法8)合同方面出现了标准合同法三.社会主义的经济法(一)苏联1.剥夺剥削者。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时期(1917——1918)2.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经济立法(1918——1921)3.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法4.集中型管理体制确立时期的经济法(1927——40年代)5.改革时期(50年代至今)(二)捷克的经济法捷克是世界上唯一颁布了经济法典的国家。
颁布于1964年6月4日。
全称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经济法典》(三)南斯拉夫的经济法1.建国时期的经济法2.以工人自治向社会自治时期的经济法3.以联合劳动制度为基础的经济法(四)我国的经济法(一)旧中国台湾当局的经济法(二)根据地解放区的经济立法1.土地方面的经济立法2.劳动方面的经济立法3.财税矿业方面的经济立法(三)新中国的经济立法1.社会主义改造和国民经济回复时期的经济立法(1949——1956)1)关于土地方面的2)关于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的3)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方面2.经济立法遭到干扰又有所发展的时期(1957——1966)3.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经济立法遭到毁灭性破坏时期(1966——1976)4.工作重点转移改革开放时期(1976——至今)1)在财政税收金融方面2)在产业管理方面3)对外贸易和进出口方面4)在企业和投资方面5)在经济活动和维护公平竞争方面6)关于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7)地方法律、特区法律一、经济法的概念(一)经济法一词溯源1.经济法一词最早出现在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人摩莱里的《自然法典》一书。
提出经济法是“可以从根本上消除社会恶习和祸害的基本的神圣的法律”2.德萨米在《公有法典》中提到应当建立分配法和经济法以便平均分配社会产品的主张。
3.普鲁东在《工人阶级的政治能力》一书中提出过经济法一词,提出经济法是政治法和民法的补充和必然产物。
4.德国学者怀特在《世界经济年鉴》杂志中第一次从现代意义上使用了经济法一词。
(二)经济法的概念1.国外学者对经济法的理解1)经济法是反垄断法或者以反垄断法为中心2)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法3)经济法是企业法4)经济法是普遍利益的法5)经济法是公法和私法的交错6)经济法是社会法7)经济法就是概括一切有关经济问题的法律8)经济法是商法9)经济法是国家指导调整经济的法10)纵横统一的观点拉普捷夫(前苏联)11)经济法是经济行政法12)综合经济法的观点2.我国的学者看法:1)纵横经济法2)纵向经济法3)综合经济法的观点4)大经济法的观点5)经济行政法的观点6)学科经济法的观点(经济法是一门重要的学科)7)计划经济法经济法是为了落实国家计划的法律规范8)经营管理经济法经济法是经营管理的法律规范9)宏观调整法经济法是对经济法进行宏观调控的法律规范10)经济法是“法在调整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法制度、法形式和法方法的总和”11)经济法是企业法(三)经济法的概念1.中国经济法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之上的,用以确立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其他经济实体以及其他特定情况下的公民个人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调整它们在经济管理以及具有国家管理、计划、监督、组织等因素的横向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统一体)2.经济法是调查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资质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应该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以及特定情况下的公民个人在经济管理和具有国家计划、管理、监督、组织等因素的经济写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一)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指导过程中产生的经济管理关系。
1)综合领导机关对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管理关系2)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经济组织的经济管理关系3)职能部门对社会组织的经济管理关系4)行业组织经济管理关系5)区域经济管理关系6)经济监督关系7)各级经济管理机关之间的关系8)有关国家机关、组织对公民个人的经济管理关系●首先,二者性质不同●其次二者产生的前提和发生的领域不同经济领域【价值规律及其他的经济规律】&行政领域【命令与服从】●其三,二者调整的手段不同经济(罚款、吊销营业执照)行政(命令与服从)(二)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内部为了实现异性的经济目标而进行的内部管理经营关系。
如企业的承包、租赁、经济责任制。
(三)对外经济关系‘(四)国家管理、监督、计划制约的经济协作关系第一、在其中其主要作用的经济规律不同第二、而这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同第三、而这参加者追求的目标不一致(五)维护公平竞争,防止垄断的经济关系(六)其他应当由经济法调整的关系如环保关系、自然资源保护关系、消费者权益保护关系、产品质量等第三节经济法的本质和特征一、经济法的本质(一)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二)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三)经济法是系统、综合调整法(四)经济法是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对立统一的法(五)经济法是以公为主公私兼顾的法二、经济法的特征(一)经济性或专业性1.经济法往往把具体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规定为法律。
2.直接赋予经济规则具有法律效力。
(二)政策性1.经济的法律调整往往政策先行,并赋予政策以法律效力。
2.政策因经济形势需要经常发生变化,经济体制也非一成不变,经济法受其影响也时常处于变动之中。
3.经济法的执行和司法力度受经济政策的影响很大。
(三)政府主导型政府采购合同1.经济法在强制性、授权性和法的实现方法方面军体现着政府主导型特征。
2.经济法不乏命令、服从性质的强制规范。
3.社会化的市场,要求将市场主体的自主性与宏观和微观的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
4.即使是合同关系,在经济法调整中也不乏行政主导型。
(四)综合性1.综合性是私法和公法的结合。
【私法的公法化,税收征管法,房屋买卖过程中定价过低,税务机关可以进行调整,即私法对公法的渗透;公法的私法化,】2.综合性指经济法的各种法律调整手段有机综合之综合调整。
【刑法:刑罚&附加刑;民法: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行政法:开除公职、警告、吊销营业执照;经济法:各种法律的调整手段均适用。
消费者权益法可以按照刑法定罪,作为受害人可以提出赔偿】民法的一些原则:平等、自由、等价有偿原则第二章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一、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概念能够全面反映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对其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具有普遍意义和作用的指导思想。
(一)能够反映该法律部门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二)能够反映该法律部门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基本要求。
(三)能集中、概括地反映该法律部门法学部门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主要特性。
二、基本原则(一)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力&生产关系、价值规律、生态平衡】(二)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保护多种经济形式合法权益的原则中外合资企业法、外资企业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三)国家统一领导和主体相对独立的原则(四)平衡协调原则(五)责权利效相结合的原则【各负其责(责字当先);权利依法受到保护,不受到其他法律主体的干涉,同时不能滥用、不作为;利-效益(国家、社会的利益,同时保护个人利益),经济法的利主要是指社会利益、物质利益;效-效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经济法强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相统一】(六)维护公平竞争的原则【正当合法的竞争,不能违反信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第一节经济法律关系概述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属于经济法部门的法律关系,也即由经济法部门所规定和保障的权利(力)和义务关系●特征:1.主体,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其他经济实体、特定情况下的公民个人。
民法的主体主要是法人、自然人2.内容,经营管理的内容3.纵横,纵横交织、上下结合4.形式(程序)多为书面、有正事规格的形式,更加正规、正式。
涉及到国家管理的行为,有救济的形式,如申诉、行政诉讼等。
5.手段综合,民事、行政、社会化的调整手段。
【社会化如会计师停业】6.公私法因素交织,或行政、经济或商事因素的融合二、经济法律关系的种类(一)经济管理法律关系1.在宏观管理方面体现为经济管理职权关系,即在一定职权范围内实施相应行为,主要是抽象行政行为而形成的职权关系如发行钞票、确定税率、税种。
车船店脚牙,不死也该杀。
2.在微观方面,主要由具体行政行为而形成经济管理关系。
如审批、征收、划拨、检查、监督。
(二)竞争法律关系:实在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中形成的。
(三)组织管理性流转关系和协作关系:主要是在本质上为政府商事合同的经济合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