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永定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字词书写 (共2题;共9分)1. (5分)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
成功的演讲,以机智的语言、诚kěn()的态度、自信的气势,让思想的清泉流进每一个听众的心田。
爱因斯坦的真zhì(),左拉的精pì(),公刘的幽默,郭沫若的激情……演讲者睿智的思想、惊人的口才将深深打动你,也必然陶yě()你的精神。
2. (4分)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本想(zèng)________送你一座山、一片海,可我只有一滴水、一枝叶、一(lǚ)________阳光、一弯素月和在心中积聚了多年的一句殷殷的话语和一份浓浓的企盼——朋友,揣着一(kē)________自信的心上路,目标就不再(yáo)________远。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3. (10分)(2017七上·云南月考) 古诗文默写。
(1) 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
(刘禹锡《秋词》)(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写诗人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寥,将相思之情化为重逢的希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直接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提出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不要焦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3分)4. (8分) (2016八下·扬州期中) 语文综合实践。
(1)走进名著——阅读下面语句,回答问题。
【甲】酒力发作,焦躁起来,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
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
那一阵风过了,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乙】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
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
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
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①【甲】【乙】描写的是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两个人物,请写出这两个人物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
②请仿照示例,从上面两个人物中选择一人,概述故事情节。
示例:花和尚鲁智深状元桥下拳打镇关西。
________。
(2)走进专题——本学期,通过专题《鸟》的学习,我们对鸟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
初二年级想出一期以“爱鸟”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仿照示例,为自己喜爱的一种鸟,写几句简短的话。
示例: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为信念而生的。
5. (5分) (2017八上·蚌埠期中) 班级开展以“创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班长准备用一副对联作为此次活动的宣传标语,他写了下联,请你帮他补出上联。
上联:________下联:创建美好家园(2)下面是主题班会的开场白中的一段文字,请你按要求帮主持人修改。
谁不希望头顶的天空湛蓝如镜,谁不希望脚下的大地绿草如茵,谁不希望身边的湖水清澈明净,谁不希望眼前的阳光灿烂如金。
是啊,花朵有个希望,希望天空给她阳光;白云有个希望,希望风带她一起飞翔【A】;【B】而我也有个希望,希望大家提高责任感,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美丽如画。
①请在A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内容,要求与前后段结构相同,语义连贯。
【A】________,________②B处划线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6. (9分)阅读王勃的《山中》一诗,完成后面的题。
《山中①》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②晚,山山黄叶飞。
【注释】①此诗为王勃客居巴蜀时所作。
②高风:秋风。
(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A .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B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2)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A . 恬淡超脱B . 壮志难酬C . 忧国忧民D . 旅思乡愁(3)请对“山山黄叶飞”一句作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唐睢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日:“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
”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礁星。
:“大玉掌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稷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B .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受任于败军之际C .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D . 秦王色挠草色人帘青(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安陵君其许寡人皆刑其长吏B . 今吾以十倍之地长跪而谢之日C . 虽千里不敢易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 . 徒以有先生也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是秦王的质问,“且秦灭韩亡魏”表明秦王向安陵炫耀武力,进行恫吓。
B . 唐雎强调“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一个“守”字,既说明了安陵君宁“易”不“守”,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
C . 唐雎说专诸刺王僚而彗星袭月,聂政刺韩傀而白虹贯日,要离刺庆忌而苍鹰击于殿上,是借所谓天人感应的故事进行浪漫主义的夸张,从而达到赞扬侠士之怒的作用的目的。
D . 本文通过篇采用人物对话体,中间稍加一两句叙述语以引出下文,层次清晰,情节紧张,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7分)8. (20分)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木刻猴子林文义⑴小时候,常常看见祖父在把玩一件小东西:一整块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群像。
猴子有三只,做出三种截然不同的表情——一只双手掩着耳朵,一只双手遮着眼睛,另一只则显得十分心虚地捂住自己的嘴巴。
祖父似乎很钟爱它,常常独自坐在晚霞夕照的院子里,无限怜爱地抚摩着它。
⑵有一次,我把木刻猴子放在膝头上,翻来翻去地看。
没什么意思嘛,就是一块木头,刻成三个猴子。
表情很逗人,可是没有发条,不像机械、铁皮做成的猴子,只要旋紧发条,它就叮叮咚咚地打鼓敲钹。
没什么好玩嘛!我翘着小嘴巴,把木刻猴子还给祖父。
⑶祖父把我抱起来,指着木刻猴子对我说:“阿公跟你说,这三只猴,是你阿祖给阿公的。
这三只猴就是跟我们说,非礼勿听、非礼勿看、非礼勿说……唉,你还小,不会懂,就是常常听人讲的‘有耳无嘴’啦。
”那时,我六岁,祖父的话,我听不大懂,但“有耳无嘴”这句话,却印在了心里。
⑷隔了一年,祖父死了。
沉默寡言的父亲把木刻猴子摆在神案上,不知道是纪念逝去的祖父,还是要提醒些什么。
⑸念高中的时候,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我和母亲发生了争执,我的嘴快,说了一大堆气话。
母亲泪眼汪汪的,侧过头去,看着神案上那个木刻猴子,悲愤地说:“看到你阿公留下来的木猴没?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你们警惕,不要乱讲话,你阿公以前常常讲‘有耳无嘴’,你难道忘记了?”⑹时间流水般逝去。
有一次,父亲静静地和我说话,我从来不曾看过像他那般谦和、诚恳的父亲。
他似乎内心有某些隐痛,却又尽力掩盖:“这个时代,谨言慎行是很重要的,不要放言高论,不要妄加评断,平平安安过一世就可以了。
”说着,他从神案上把那三只木刻猴子拿下来,充满深意地说:“你看看这三只猴,不听、不看、不说,这是有道理的,独善其身嘛……”父亲叹了口气。
他们那个黯然的年代,沉默成为他们一生的座右铭。
⑺我说:“像这三只木刻猴子,不听、不看、不说,这样一个人,他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独善其身,这是多消极的借口!”⑻父亲苦笑,淡淡地说:“唉,以后你慢慢会晓得的。
”⑼又是几年过去了,在不断的历练中,我慢慢理解了父亲。
我竭力要保持一点点纯真的自我,但我发现,虽不甘愿,自己却也逐渐向世俗妥协,时时处在自我的撕裂中。
⑽父亲离开以后,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里。
这个从曾祖父传给祖父,由祖父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给我的后代,是不是还要告诉他们“有耳无嘴”?我觉得我不能这样,我要他们活得更坦然,更磊落,更像他们自己,不被扭曲,也不去扭曲别人。
⑾点起一把火,我把这个木刻猴子烧成灰烬。
(选自2015年第6期《读者》,有改动)(1)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2)第⑻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你从中读出了父亲怎样的矛盾心理?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3)细读第⑼段,分析加点的“撕裂”一词的内涵和表达效果。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有耳无嘴”这一说法的认识。
9. (27分) (2017八下·大石桥期末)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①儿子比我高了。
②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
他猛地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
但我已在这一瞬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
③“你病了。
”我说。
“噢,我还以为是睡觉少了呢。
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他问。
④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
我刚想到家里专储柜里找体温表,突然怔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