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管理心理学--价值观与态度讲义(ppt 33页)
管理心理学--价值观与态度讲义(ppt 33页)
三种主要的经营价值观
❖ 企业经营价值观与企业的经营行为有直接的 关系,它决定着企业行为的选择和结果。
❖ 大多数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可 能会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价值观
想一想
❖ 某服装厂总经理周女士毕业于著名大学,获得MBA学位,近来感觉非常 苦恼,碰到了很多问题。如自己手下的一些管理人员越过自己直接向股 东(有三位股东)汇报工作,而老板又直接授权给他们,她感到自己这 个总经理被架空了,无实权。更可气的是自己的好多想法跟股东不一致, 如员工经常加夜班,很辛苦,但车间并没有开水供应,如果要饮水则要 到很远的食堂去取,她提议在车间设立开水供应点,方便员工饮水,但 却未得到股东的认同,股东认为员工上班期间就是工作,赶任务,至于 喝水,他们应该在下班后自行解决。周女士感觉自己离开工厂是迟早的 事。
等 (7)心理抗拒理论
,
费斯廷格(L.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
❖ 由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于1957年提出,这一理论试图解释态度和行为 之间的联系。
❖ 指个人为了获得奖酬或避免惩罚,按照社会的需要,群体的规范或别 人的意志而采取的表面服从行为。这一阶段人的态度和行为的特点是: (1)态度受外部压力的影响,或受外力的诱惑;(2)表面的顺从,但 内心并不相信;(3)服从行为往往是表面的,有人监督就规规矩矩地 “绝对”服从,而无人监督就违反纪律;(4)从被迫服从,逐渐形成 习惯,就转化为自觉的服从。
❖ 2、态度的核心特征是它的评价作用。任何态度都含有对它所涉及的事物,如工作、领 导方式等,是否喜欢或不喜欢的评价。这种评价是由认知(情绪中性的判断)和情感 (指向态度所评价事物的感受)两部分组成。当然有关态度是否具有行为倾向成分,在 心理界还存在争议。
❖ 3、态度不是行为本身,它只是一种心理和行为的倾向。态度不能直接观察,它只能从 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及动作中去推测。例如,从某职工一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工作 的行为中推测他对工作是保有热爱、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态度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态度除了内在的心理过程之外,还包括表现出来的外显行为。狭义的态度是比较 符合心理学的原意,广义的态度则比较符合日常用语中的态度的含义。
管理心理学
主讲人:郑丹丹 2009年
第三讲 价值观与态度
u 价值观的分类 u 态度及其改变 u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倦怠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价值观 和态度决定着他/她是否愿意:
在多大程度上向顾客介绍企业和推荐企业产品 融入企业文化,为企业多付出一些 留下来和企业一起成长和发展
员工的价值观和态度在很大程 度上决定一切
❖ 认同
❖ 这是接受他人的观点与行为的影响,是自己的态度与外界要求接近的 阶段。这时的态度的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 信”他人的观点、行为、态度是正确的,情感体验也是趋于一致。
❖ 内化
❖ 新观点和新思想已经纳入了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中,与个体的体验完全融 合一致,产生了强烈的行为意向,这就是新态度的完全形成和旧态度的 彻底改变的阶段
❖ 为什么周女士会很苦恼?
态度及其改变
态度的特性和机能
1.什么是态度 态度是主体对特定对象做出价值判断后,作出反应时所持有的稳定
性的心理倾向,它具有评价性。 态度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成分。
★ 老板很有魄力,非常随和——态度的认知成分 ★我很钦佩我的老板,也很喜欢他——态度的情感成分 ★ 我愿意和老板一起讨论问题,偶尔开开玩笑——态度的行为成分
1.态度的形成
人的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态度是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是社会化的结果。
态度的形成过程是指从没有态度到具有某种态度,从简单的 态度到复杂多样的态度,从不稳定的态度到稳定态度的过程。
❖ 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和态度转变过程经过服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 服从
2.态度的特性
1)态度的社会性 2)态度的内潜性 3)态度的稳定性 4)态度的方向性
态度的性质。 ①习得性。 ②针对性。③持久性。④内隐性。⑤间接性。 ⑥价值性 。3.态度的机能
1)适应功能。2) 自我防御功能。3) 价值表现功能。4)认识或理解功能。
❖ 1、态度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它是个体特征的一部分,可以被看作是内在的,但它却不 像特质那样稳定,它的可变性较大。这说明,态度虽然是内在的,但它却在很大程度上 产生于人们生活的情境。
3)根据不同行为方式把人的价值观区分为(格雷夫斯) 反应型,忠诚型,自我中心型,顺从型,权术型,社会交往型,现实主义型
4) 根据洛克奇价值观测量问卷把人的价值观区分为(洛克奇) 目的的价值观和工具的价值观
中国当今劳动力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不 同时期的劳动力也具有不同的主导价值观
价值观的分类 1.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
价值观具有下列主要特征:①主观性 ②选择性 ③稳定性 ④社会历史性
2.价值观的分类
1)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把人的价值观区分为(奥尔波特) 经济价值观,理论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宗教价值观
2)根据不同对象把人的价值观区分为 个人价值观,集体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
❖ 4、态度是具体,任何态度都必有其明确的对象。在这一点上,它与价值观有明显的区 别。
❖ 5、价值观对态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人们对于某对象的态度,往往取决于该事物所 具有的价值(包括实用价值、理论价值、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等)的大小。同样一个事 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2.态度的改变
态度的改变,广义指由于内部因素或外部因素使某一定时期内持续的、稳定 的态度发生变化;狭义指的是由于社会的影响,特别是由于说服性沟通使以前的 态度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 态度改变的理论
(1)认知失调理论 菲斯廷格在1957年提出的。 (2)认知平衡理论 1958年,海德提出。 (3)转变与形成三阶段论 凯尔曼 (4)沟通改变态度理论 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