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安全管理
为了确保病区护理工作安全,保持良好病区秩序,创造和谐、安全的住院氛围,要求如下:
1、 护理人员的管理
1.严格履行岗位责任制。
在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尽职尽责。
2.注意礼节礼貌,对外来人员热情、主动询问。
3.有效落实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医嘱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严防差错事故发生,如有疑问一定要多问、多看、多想,切勿想当然,(好像是、也许是)。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新入、手术、危重伤病员必须床旁交接班。
5.严格落实医嘱制度。
只有手术及紧急抢救情况下才执行口头医嘱。
6.坚持分级护理巡视制度,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确保病人安全。
7.加强重点病人的安全管理。
对危重病人、有精神症状及心理问题的患者应积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8.严格请示报告制度。
二、病区管理:
1.严格执行外来及探视人员询问清查制度。
护士对外来及探视人员要主动询问,班班清查。
2.加强治疗室、换药室、病历柜管理。
护士离开护士站时,必须锁病历柜、准备室、治疗室、换药室、医生办公室,尤其是中午、中夜班和节
假日。
3.加强麻醉精神药品管理 。
班班交接、签名,钥匙随身携带。
4.加强急救药品器材管理,每班必须查看物品是否完好。
5.对病员及家属,注意有效沟通与交流,耐心细致地做好宣教及疏导工作,获得病人及家属理解,维持病区良好秩序。
6.加强住院病员请销假管理。
当班护士应知晓科室病人在位情况,发现病人不在时应及时了解去向,按要求逐级汇报。
7.保持病区安静,电视机声音要小,中午及晚上10:00后关电视,晚上10:00后息灯,及时请探视人员离开病区。
三、临床护理工作
1.防止跌伤坠床 患者需下床进行功能锻炼,或能活动却体虚的老年人,随时有跌倒的可能。
护士必须加强护理管理,完善安全措施。
病区地面保持干净,不湿、不滑;术后患者下地应在床上佩戴好支具,床头摇高,病人座位,头不晕为止,下地先站立后再行走;对意识障碍的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安全预见性护理。
护士应反复向家属及陪护人员强调肢体约束带、床栏的重要性,不得擅自松开约束带或取下床栏,并教会家属及陪护人员正确使用约束带及床栏。
使用约束带时应注意带子的松紧,随时观察肢体的血运情况。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教育,教会家属及患者自理自护技巧,可明显减少坠床和跌伤的发生。
2.防止灼伤、烫伤 医院内各地电器及电路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以免电线老化、短路引起火灾。
病区内禁止吸烟和使用电炉、电饭煲等电器,并注意安全用氧。
使用热水袋时,其水温应低于50℃,并且在热水袋外加布套、毛巾类,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截瘫病人最好不使用,使用
烤灯时应注意与烘烤区域的距离,每班做床边交接班,经常观察局部情况。
3.注意安全给药 护士应根据医嘱,严格执行用药原则,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详细了解患者有无过敏史。
根据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如甘露醇是骨科常用的脱水剂,使用时要在20-30min内滴完,护士应加强巡视,防止接瓶不及时时引起空气栓塞,同时应观察药物是否漏出血管外,造成肢体局部皮肤坏死。
4.预防压疮 原则是防止组织长时间受压;改善营养和血液循环状况,重视局部护理;加强观察,对有压疮高危患者,要查看受压皮肤颜色,触摸其质地。
通常采用护理部评分表评估发生压疮的危险程度,分值越小,说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
我科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因此须高度重视;① 每1-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避免推、拖、拉,尤其是年老体弱、皮肤娇嫩、危重患者。
②对使用夹板、石膏患者需经常检查调整其位置及松紧度,观察肢端血运、感觉。
③搬动患者时避免拖、拉、拽,使用便盆时,动作轻柔,避免硬拖硬塞,防止檫伤皮肤。
④保持患者皮肤与床铺清洁干燥。
被大小便及伤口渗出液污染的皮肤及时擦洗。
⑤当受压部位出现皮肤发红、肿胀变硬时,应避免该部位继续受压。
⑥指导功能锻炼。
⑦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5.管道的管理 ①意识不清、躁动患者用约束带适当约束双手。
②引流管长短适宜并妥善固定,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其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
③向患者说明置管的目的和重要性,告诉患者保护导管的方法,属其穿衣或活动时小心,防脱落。
④翻身、移动患者及做其他操作时应小心,注意先将引流管放好,以免将管道拉出。
⑤各种管道要有标识、置管时间、更换管道时间。
⑥加强巡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防深静脉栓塞 关键是及时观察并发现病情。
①鼓励并协助患者活动四肢,促进血液回流。
②条件许可可穿弹力长袜,可减少静脉瘀滞和
增加回流,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③使用气压循环治疗仪治疗,每日2次,每次0.5小时,可增加血液速度。
④静脉穿刺时应注意尽量避开下肢,尤其是左下肢的血管,并减少不必要的股静脉穿刺。
⑤术后病人血液如呈高凝状态,可应用小剂量肝素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祛聚疗法预防。
⑥发现下肢肿胀,在未排除下肢静脉血栓前,避免患肢活动,忌做按摩、理疗等,以免使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
7.防颈椎术后呼吸道阻塞(窒息) ①严密观察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定时翻身、拍背,鼓励并教会病人深呼吸、吹气球、吹水泡及正确的咳痰方法。
③收治颈椎骨折病人及颈椎手术前常规准备吸氧、吸痰装置。
④颈椎术后严密观察引流量及颜色,如出现颈部肿胀、呼吸困难,提示颈部切口有发生血肿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
⑤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床旁准备气管切开包。
四、病人安全管理
1.病人入院即佩戴腕部识别带,作为各种护理活动中识别病员的一种有效手段。
2.对昏迷、躁动不安、精神症状病人、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或患儿,要加床栏或使用约束带约束,防止发生坠床、摔伤和误伤等意外。
3.有坠床危险的患者在床尾以绿色布条标识,精神异常及有自身倾向的患者在床尾以灰色布条。
对有自伤自杀意图病员,加强巡视,掌握患者思想情况,提供心理支持,安排家属陪护,取走危险物品,防止病员自伤自杀。
4.责任护士需对新入、转入及病情突发变化的病人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高风险患者应告知患者及家属有意外风险的可能,采取预防措施,在值班期间加强巡视,重点交班,在护理记录单上体现。
护士长每天对安全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5.危重患者转送要有医护人员护送。
6.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生活上给予协助。
7.给药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
8.保护患者个人信息,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向无关人员透露;对危重或癌症病人,尊重病人家属意愿,通盘考虑保密和告知制度。
9.妥善保存病历、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不得遗失或私藏。
按规定复印病历资料。
10.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手术部位或患者识别错误、非计划拔管、烫伤、自杀以及其他与病人安全相关、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等不良事件,当班护士积极处理,将损伤减少到最低。
按程序报告。
五、环境安全管理
1.保持病室环境舒适、安静、整洁、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开关门轻,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病人在办理入院手续时应发给住院须知。
病人除随身携带必需生活用品外,其他物品不带到病房,病人贵重物品自行保管。
3.每天按时进行卫生清扫,保持病区清洁卫生,注意通风。
禁止在病房内吸烟、烧香。
禁止病人或家属、陪伴在病房内煮食。
4.病房内的电器设备及线路未经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擅自挪动或接其他设备。
5.病床上、床下、窗台等无杂物。
6.病房楼梯、走廊、安全通道不准堆放杂物,保持通道畅通。
7.墙壁:无扯绳悬挂,无蜘蛛网,墙边及角落无污渍污垢。
8.地面:干燥、清洁无污迹,防跌倒摔跤
9.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持备用状态。
对全科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掌握灭火器的操作规程,灭火器及消防栓保持性能良好,钥匙定位放置。
10.对科室水、电加强管理,保证不漏水、不漏电,按时熄灯,洗刷后及时关水龙头,杜绝长流水、长明灯。
如有损坏及时维修。
11.物品放置:各个工作间物品按标准要求分类放置,管理有序。
12.护士办公室:整洁、无杂物。
13.治疗室、换药室:严格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定期空气消毒,治疗车无污垢,治疗台面干净并定时消毒,洗手池清洁,有洗手方法说明。
14.冰箱:定期除霜,保存物品有标记,使用中的药品有开封日期,无私人物品。
15.值班室、更衣室:整齐、清洁,床及橱上、下无杂物。
16.库房:保持干净、整洁、标识清楚。
器械、医疗用品分类摆放,整齐有序,无菌物品离地面20cm。
17.污物间:无死角,无异味,不能放置陪伴床。
18.卫生间:无尿碱、粪迹,无异味,无死角,地面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