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宋诗对比阅读训练题精选

唐宋诗对比阅读训练题精选

唐宋诗对比阅读训练题精选鉴赏指导:(1)充分关注,知人论世看清诗歌题目、注解、作者,甚至是题干的隐含信息,把握写作重点和相关背景。

要注意的是,可以联系作家的身世、遭遇等帮助理解诗歌的内涵,但对作品的分析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贴标签。

豪放、婉约,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隐居出世、积极入世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立足全篇,整体定位感受作品所描写的自然景象、人物形象,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

(3)抓住关键词、切入突破寻求聚焦作者情感的核心词、中心句,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4)揣摩体会,规范表达揣摩作品的语言,尤其是作者炼字炼句的着力点,把握其内在意蕴;鉴赏术语的要灵活运用;注意评述结合(任何一个题目,如果这样问:“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就必须评述结合);先拟草稿后誊写一定要在规定的字数内答题。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题都城南庄江楼旧感崔护赵嘏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请指出这两首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每题个2分)(1)体裁:(2)内容:(3)写法:1.体裁: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

(2分)内容:(1)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2分)(2)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以上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写法:(1)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2)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或用去年来衬托眼前)。

以上两点答出一点即可。

(2分)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宋·王安石宋·方惟深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均属____________,其中王安石我们在高中还学过他的散文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答案:(1)七言绝句(七绝),《游褒禅山记》(错字不给分)(2)“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氛围”“心绪”各2分。

(3)可以有三种答案:①“应有”更好。

“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心情”只要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不要求全面。

②“犹有”更好。

“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③二者各有其妙。

(理由见上)只答出哪一个更好而没有具体分析的,不给分。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绝句(其一)春望杜甫杜甫眼见客愁愁不醒,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无赖春色到江亭。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即遣花开深造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便教莺语太丁宁。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以上两首主题相同的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2)《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和《绝句(其一)》中的“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都写到了“花鸟”。

两句诗的表现手法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4分)答:3.(1)表达了诗人因饱受离乱之苦而产生的客居他乡的愁思。

(2分)(2)这是一道开放题,只要学生自圆其说都应给分。

如说相同,都是用了”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烦恼忧愁;或说不同,《春》诗中”花鸟“与诗人情感已一同“溅泪”、“惊心”,情景融为一体,而《绝》诗中以“花鸟”无情反衬诗人的“客愁”,以景衬情,更突出首句的“愁不醒”;或说出同中有异。

(摆出观点2分,阐述2分,共4分)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6分)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寄人[唐]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谢家:代指女子的家。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首诗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分)(2)上面两首诗的后半篇在艺术手法上同中有异,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4分)4、⑴前一首表现的是怀古伤今之情,或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后一首表现的是别后的相思。

(2分)⑵同:这两首诗后半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无知之物(前柳后月)人格化,赋其以生命。

异:前诗写柳之“无情”,以物之无情来反衬人之有情;后诗写月之“多情”,以其多情映衬(烘托)别离之苦。

(4分)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它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赏析。

5. 参考答案:“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隐含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春色,连鸟儿也无谓地在啼鸣。

这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

于乐景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

《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

(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玉阶怨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吴声子夜歌①薛奇童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①此诗一作《古意》,作者为崔国辅。

(1)这两首诗的开头两句写白露、飞霜,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2分)(2)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此与宫怨词‘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

”请比较这两首诗,说说内容上的“同”和写法上的“异”。

(6分)6.(8分)答案:(1)借景物的冷清,突出宫女内心孤寂。

(表明夜已深,人不寐,表现宫女内心的愁怨也对)(2 分)(2)内容上,两诗同样写秋夜怨思,同样写望月以表达宫女的怨情。

(2分)写法上,李白从正面写宫女隔帘“望秋月”,愈望愈感到孤寂,也就愈增加怨思。

(2分)而薛奇童则从反面写来,见月,怕望而增添愁思,不堪忍受,所以不忍见,这样反面写来更使幽怨之情达到极点。

(2分)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品一品白诗黄词中具体寻觅春天的句子,说一说,在写法上有何主要不同之处?(3分)(2)通读诗、词,说一说以上诗词所反映的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5分) 7、答案(1)要点:白诗:①行动上,亲见中②直抒胸臆③用诗的形式等等黄诗:①心理上想像中②简接表达③用词的形式等等(2)共同点:惋惜春光流逝不同点:白居易最终找到了春天,充满惊讶和喜悦黄庭坚没有找到春天,感到天限怅惘和苦闷8.阅读下面两首同题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台城台城韦庄刘禹锡江雨霏霏江草齐,台城六代竞豪华,六朝如梦乌空啼。

结绮临春事最奢。

无情最是台城柳,万户千门成野草,依旧烟笼十里堤。

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①韦庄:晚唐著名诗人。

②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③结绮、临春:台城当时的两座高楼。

④后庭花:乐曲名。

(1)这两首怀古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2分)(2)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6分)8、答案:(1)吊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意思对即可。

) .(2)韦庄诗:通篇侧面烘托,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慨。

或:通篇着重于现实景物的描绘,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

阴雨、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伤感的画面。

刘禹锡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盛,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

(第二问,两首诗的分析各3分。

答对艺术手法得1分,分析具体准确得2分。

不结合具体诗句的答案说对了也只给1分。

)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题红叶韩氏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两首诗中的宫女有相同的遭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请简析。

答:相同点:都表达了宫女的寂寞和哀怨的感情。

不同点:①韩诗②元诗(2)曾有诗评家引清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中“其写怨意,不在表面,而在空际”,一句话赞赏两首诗的抒情艺术。

两首诗是怎样来表现“怨意”的?请结合原诗作简析。

答:9. 参考答案:(1)①韩诗表现了宫女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愿望。

②元诗流露出无可奈何,怀旧度日以了残生的情绪。

(2)韩诗借“流水”、“红叶”,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手法写宫女心事,显得委婉含蓄。

元诗写“宫花”盛开,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写宫女的命运。

10、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6分)苦寒吟刘驾夜雪白居易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两首诗抒写的都是的心情。

(2分)(2)这两首诗各自描写了夜雪怎样的特点?请写出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