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物流概论讲解

第一章 物流概论讲解


三、物流的概念
(二)我国有关物流的概念 1. 王之泰教授1995年6月在《现代物流学》 中对物流定义的描述 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 活动,主要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有时也创 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 2. 崔介何教授1997年8月在《物流学概论》 中对物流定义的描述 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要者的物理性
三、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合理的物流可以使商品的价格和使用价值 得以实现; 合理的物流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起到第三 利润源的作用; 合理的物流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劳 动者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合理物流为我国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合理物流可以增加财政收入。
1. 什么是物流?你对物流概念的内涵是如何理解的? 2. 什么是商流?举例说明商流与物流的关系,并说明
三、物流的概念
3.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20世 纪80年代)
物流是将原材料、半产品及产品,由生产 地送达消费地的所有流通活动。
4.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20世 纪90年代)
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原材料、 半成品、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 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 过程。
二、装卸搬运功能及其合理化
二、装卸搬运功能及其合理化
装卸搬运合理化应依照以下原则进行: 1. 降低装卸搬运作业次数的原则; 2. 移动距离(时间)最小化原则; 3. 提高装卸搬运的灵活性原则; 4. 单元化的原则; 5. 机械化的原则; 6. 利用重力的原则; 7. 界面衔接的原则; 8. 系统化的原则。
三、物流的概念
第二节 物流理论及物流观念
一、物流的商物分离说 二、物流的“黑大陆” 说三、物流的“冰山” 四、物流的“森林” 说五、物流的供应链理论 六、物流的“第三利润源” 七说、物流的其他理论
一、物流的商物分离说
物流的商物分离说,具体示意图如图1-2。
图1-2 物流的商物分离说
一、物流的商物分离说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物流的概念及内涵 第二节 物流理论及物流观念 第三节 物流的功能及其合理化 第四节 物流形式 第五节 现代物流特征及在国民经济
中的地位和作用
1. 了解物流的概念及物流概念的演进历史; 2. 了解物流的理论及观念; 3. 掌握物流的功能及各功能在物流过程 中的合理化; 4. 掌握各种物流形式的特点; 5. 理解现代物流的特征,掌握物流在国 民经济中的作用。
二、国民经济物流
(三)合理组织国民经济物流的措施 1. 加强生产力布局合理化,改善和调整不合理
的工业布局; 2. 按经济区域组织物流; 3. 仓库的合理布局; 4. 开展多种形式的运输; 5. 提高和推广先进的物流技术; 6. 加强物流管理,减少物流损失; 7. 加强对国民经济物流的统一组织。
三、国际物流
第一利润源:利用资源获得利润。 第二利润源:利用人力领域获得利润。 第三利润源:物流利润。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第二利润源潜力越来 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难,而物流领域的潜力日益 为人们所重视。
七、物流的其他理论
(一)物流的“效益背反”说 (二)物流的“成本中心”说 (三)物流的“利润中心”说 (四)物流的“服务中心”说 (五)物流的“战略”说
图1-3 商物分离
一、物流的商物分离说
(三)商流与物流分离的表现形式 商流与物流的分离的具体原因如下: 1. 购销方式引起的商物分离形式 2. 结算程序引起的商物分离形式 3. 期货市场形成的商物分离形式 4. 其他方式形成的商物分离形式
二、物流的“黑大陆”说
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 大陆”。
----P.F.德鲁克
(一)国际物流的概念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简称IL) 是指物资进口国与物资出口国之间形成的物 流。
IL
物资出口国
物资进口国
图1-14 国际物流概念示意图
三、国际物流
(二)国际物流的形式
图1-15 国际物流的5种形式
三、国际物流
(三)国际物流的特点 物流环境存在差异; 物流系统范围广; 国际物流必须有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 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
商物分离的意义。
3. 物流都有哪几种形式? 4. 生产企业物流是如何构成的?怎样提高生产企业
物流水平?
5. 国民经济物流都有哪些特征?如何合理组织国民 经济物流?
6. 按形成过程国际物流分哪几种形式? 7. 结合现代物流的特征,阐述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
地位和作用。
日本著名综合商事会社在华进行物流调查的案例
三、国际物流
(六)自由港和保税区 自由港 自由港有的称为自由口岸。自由贸易区有的称为
对外贸易区、自由区、工商业自由贸易区等。划在 关境外,对进出口商品全部或大部分免征关税,并 且准许在港内或区内的商品进行自由储存、展览、 拆散、改装、重新包装、整理、加工和制造等业务 活动。
许多国家对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的规定主要有三 方面:
(一)生产企业物流 (二)流通企业物流
一、企业物流
(一)生产企业物流 按照生产过程的纵向顺序及伴随生产产生的产
品,企业物流要经过企业供应物流、企业生产物流、 企业销售物流、企业回收物流等。企业物流的示意 图如图1-13。
图1-13 企业物流示意图
一、企业物流
(二)流通企业物流 1. 按企业经营的纵向结构分
流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
三、物流的概念
3. 中华人民共和国 GB/1834-2001《物流 术语》中对物流概念的描述
物流(Logistics)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 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 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 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物流学是一个充满了活力的 新的科学领域。
——詹姆斯·约翰
第一节 物流的概念及内涵
一、物流概念的产生 二、国外物流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三、物流的概念
一、物流概念的产生
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阶段
中国开始引入现代物流大致从20世纪80 年代开始,大致经历4个阶段,如图1-1。
图1-1 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阶段
在调查期间,中国政府还尚未实施西部大开发 的战略。但是,这家商社已经预见到中国的西部大 开发,因此专门对西部开发的两个纵深节点——位 于西南地区的重庆和成都的物流进行了调查。为了 判断这两个节点的优势与劣势,他们进一步对两地 的腹地进行了调查,以便分析这两个节点的辐射效 应。
三、物流的概念
(一)国外物流的概念 1. 美国营销协会对物流的定义(20世纪50年 代) 物流是对生产阶段到消费领域或利用阶段 物资的移动及货物处理活动的管理。 2. 日本通产生物流调查会对物流的定义 (20世纪60年代) 物流是制品从生产地到最终消费者的物理 性转移活动。具体是由包装、装卸、运输、保 管以及信息等活动组成。
一、现代物流特征 二、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三、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一、现代物流特征
整体最优化; 物流信息化; 物流手段现代化; 服务社会化; 管理现代化; 电子化; 快速反应化;
网络化; 柔性化; 精益化; 准时化; 系统化; 国际化; 集约化和物流集成化。
二、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是连接国民经 济各个部分的纽带; 物流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是决定国民经济 生产 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物流是企业不断进行生产的前提保证, 又是实现商品流通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家日本著名商社计划在 中国建立物流企业,为此,这家商社派一名精通汉 语的高级经理专门进行了中国物流资源调查。
这家商社花费了3年多的时间,在东南沿海开放 城市、中心城市(武汉、西安、成都)及直辖市范 围内,对上述区域内几乎全部大中型仓储运输等物 流企业进行了全面的资源调查。这家商社采用了收 集一般性资料的方法,如电话调查和实地考察等, 以至于当谈及中国的物流企业状况时,参与调查的 人员都会如数家珍。
三、运输功能及其合理化
货物





A地
B地
图1-8 货物流通示意图 (1)
四、储存功能及其合理化
货物


仓客

库户
图1-9 货物流通示意图 (2)
五、流通加工功能及其合理化
生产领域
流通领域
消费领域
o包装 o分割 o分拣 o刷标签 o栓标签 o组装
图1-10 流通加工具体功能
六、配送功能及其合理化
七、物流的其他理论
“效益背反” 图示
图1-7 效益背反和总体效益
第三节 物流的功能及其合理化
一、包装功能及其合理化 二、装卸搬运功能及其合理化 三、运输功能及其合理化 四、储存功能及其合理化 五、流通加工功能及其合理化 六、配送功能及其合理化 七、物流情报功能及其合理化
一、包装功能及其合理化
工业包装:也称运输包装,目的是便于 物资的运输、保管等。 商业包装:也称销售包装,目的是向消 费者显示品质内容和方便购买。
三、物流的“冰山”说
该学说是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提出 来的,它认为物流是一座冰山,具体如图1-4。
图1-4 物流冰山
四、物流的“森林”说
该学说是美国学者提出来的,它认为物流整体 效应如同森林,具体如图1-5。
图1-5 物流森林
五、物流的供应链理论
供应链是指从采购开始经过生产、分配、销售 到最后用户,而形成的一定流量的环环相扣的链。 物流的供应链理论强调的是物流链节与接口的总体 管理。
配送中心
客户甲
A
BC D
客户乙
C D
E F
G
图1-11 配送功能极其合理化
七、物流情报功能及其合理化
运输代理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