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文化概论.

企业文化概论.

企业文化概论
企业文化概论
2001-08-14
一、关于企业文化的界定与认识过程
“企业文化”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先从文化和企业的定义谈起。

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
和。

如,南齐王融《曲水诗序》称:“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狭义
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它是一种历史现象,
每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作为意
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社会政治与经济。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

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我国有时称企业精神,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
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
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
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
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

其内容大体分为:①劳动文化(主体是劳动者);②生产文化(主体是管理人员);③经营文化(主体是决策层)。

它是企业领导倡
导、培植并身体力行的结果,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到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去,
日积月累地逐步形成。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对企业经营管理发挥巨
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既使领导人更换,也会代代相传。

如大庆油田的“三老
四严”、“四个一样”。

如何正确认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溶于企业管理之中,具有目标的一致性。

人们对于企业管理和企业文
化认识的深化,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以经济力量的竞争、抗衡、较量
的变化为背景。

然而,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从唯理性定义向非理性定义发展
的产物。

所以说,对“企业文化”定义的表述就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也各式各样。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由其传统和风
气所构成,包括一整套象征、仪式和神话,它们把公司的价值观和信念传输给
雇员。

有人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包含为数不多的几个基本原则,它代表着公司
存在的意识。

而普遍的看法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信念、价值观、理想、最高
目标、行为准则、传统、风气等内容的复合体,是一种精神力量,用于调动、
激发目标对象作出贡献。

在我国,许多学者的认识也有很大差异。

一种看法认为,企业文化是个复合概
念,由“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两个部分组成。

“外显”指的是文化设
施、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和文娱活动等;“内隐”是总目标的倡导,要求遵循
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或指这些内容融汇
而成的风貌或企业精神。

第二种看法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
是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精神风格;
第三种看法认为,企业文化属于“经济文化”,反映的是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的
价值观、目的、行为准则和习惯。

企业文化不是一个纯粹的企业性概念,更多
的是体现它的“社会性”,不仅包括传统观念和积淀,也包括现代概念的冲击
影响。

当然,也有人从“广义”与“狭义”两种形式来分别定义,认为企业文
化由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行为文化三部分组成,这和把企业文化分为“硬
件”和“软件”或“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区分法没有太大的差别。


见,“企业文化”概念具有很大的弹性,其内涵与外延有时可以非常广泛,大
到无所不包,有时又可以十分具体,细致到某个事物。

上述“企业文化”的概念几乎都是从表象特征性出发来定义,回答的是“这是
什么?”而运用主义者却认为,这还不够,必须回答“它做什么用?”和“怎
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两个课题,笔者完全支持这一立场。

因为任何理
论只有回到社会实践中去,才有实际指导意义,才得以检验是否具有科学性。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把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描述如下: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观念的产物,包含价值观、最
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

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
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
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
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理性上的认知是件普通的平常事。

但对企业文化的巨大作用要有刻骨铭心的认识,倒是非经历实践和品味它的历
史总结不可。

“文化”在战争中具有摧枯拉朽之功能。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粮食局尽,汉军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楚
歌,项王乃大惊日:‘汉军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他中了刘邦的谋士之计。

,多声鹤泪兵败如山倒,抗战时期,日寇以强大的攻
势掠我中华,一曲“《义勇军进行曲》激发了数以万计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小米加步*终于击败武装到牙齿的顽敌。

作为民族文化的雷锋精神培育了新中国几
代新人。

作为创业文化的铁人王进喜,应当是新中国艰苦创业的典范和化身。

作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企业中的重要体现形式,中国和外国,近代或将
来,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非凡作用。

如哈佛大学、斯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和一批经营管理咨询公司等研究机构都对此进行了专项研究,特别是针对经营
业绩持续增长的日本公司和面临激烈竞争的美国公司,以及一些困难重重的公
司,分成三种类型进行分析比较。

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
和企业经营业绩产生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当市场竞争激烈的时候更是如此,这
种文化的影响甚至大于企业管理研究和经营策略研究的文献中经常出现的那些
作用因素——经营策略、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管理体制、企业财务分析手段以
及企业管理领导艺术等。

美国、日本企业界的最优秀的总经理们总是不惜耗费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营造、维护自己的优秀企业文化。

他们从企业文化的实践中
捞到不少好处,对企业文化情有独钟。

如日立公司奉行的哲学“和,诚,开拓”精神。

“和”即强调全体员工以和为贵,心心相印,主张开展非正式讨论
在内部形成风气,公司一年内收到建议421万条;“诚”则批对用户的态度,以诚相待、诚实信用;“开拓”则要求勇于创新,争取更大成果的一种旺盛的
斗志,以“向新领域挑战,百折不挠”的精神调动员工的感情。

美国的惠普公
司则以“自己就是企业”作为精神支柱。

传颂甚广的有一则故事:参观者看到
该企业员工江满头大汗,而把电风扇直吹机器,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员工回
答很干脆:“要保持公司机器的洁。

”这种爱护设备,保证工作而不顾自己的
精神实在令人感动。

理论相比更为深刻,有独到之处。

企业文化产生所需要的条件具有共通性。


业成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相互间交往,并且无论从事哪些具体的生产
经营活动,均可获得一定的成就。

在人际关系中与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相联系,不断发生矛盾和碰撞,又不断地得到调和、妥协,达到统一。

企业文化就
是这样通过人和人之间的行为活动,不断进化集聚而成。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
扎根于企业,依附于企业,最活跃的因素是人。

离开人去谈企业文化,就是无
源之水。

3.目的性
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紧紧围绕企业自身为其终极目标服务。

惟此,别
无其他选择。

这是因为,其一,企业文化与该企业生存发展同生死、共存亡;
其二,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实践的主体是该企业的员工,其中决策者的主导性意
见占有很高的地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盈利性程度息息相关,不利于企业
发展的文化在企业无立椎之地,纵使外来文化的干扰影响,也没有太多的市场。

当然,当具体的某个企业目的与社会发展目标相悖时,企业的目的性必须
作出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例如,企业文化必须适应环境文化,企业分配制度要
适应于现行国家推行的分配体制的总格局等。

3. 社会性。

企业植根于社会,属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细胞。

细胞依附肌体而生存。

企业文
化属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联,它们之间相互产生影响。

企业文化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但在社会大文化背景下,处于绝对的从属地位,重脱离社会文化的企业文化没有生存的可能,与社会文化背道而驰的企业
文化必然遭到取缔。

5.普遍性与差异性。

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企业作为法人,就具有拟人性,不仅表现在承担民事权利义务与责任这个主要方面,还表现在自己的经营思想、经营理念、组织形式、管理制度、经营目标等。

企业文化的这些内容对于企业都具有运用的普遍性,但对具体的企业之间来说,企业文化具有差异,甚至千差万别。

差别在于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凝聚企业的全力;差别在于针对各自存在的不同的薄弱五一节;差别在于企业都有处于不同行业、生产不同产品、不同服务对象、经济效益处于不同阶段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