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画家林风眠》 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画家林风眠》 浙美版

画家林风眠
林风眠 介绍
林风眠(1900—1991)现代画家、 美术教育家。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 县,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 他先在蒂戒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 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1925 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 教授。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 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后来的浙江美术学
院)任校长。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 画师。林风眠于70年代定居香港,1979 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
林风眠的作品
林风眠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 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
从作品内容上看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 情的风格;
从形式上看一是正方构图,二是无标题,他的 画特点鲜明,观者一望即知。

1.这个世界不符合所有人的梦想,只是有人学会了遗忘,有人却一直坚持。

2.别让过去的悲催,或者未来的忧虑,毁掉自己当下的快乐。

3.人生的目标不应是祈求风平浪静,而是要造一艘大船,破浪前行。

4.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着我们。

5.给时间一点时间,一切都会过去。

6.痛苦对每个人而言,只是一个过客,一种磨练,一番考验。
他试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共通 的艺术语言。
林风眠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
渔获
《渔获》是林风眠 创作于1950年后至1960 年初的作品,描绘了充 满喜庆节日气氛的渔村 中,10名妇女和小孩 “渔获”丰富的欢快情 景。
香港苏富比“二十 世纪中国艺术专场”, 《渔获》拍出1634万港 元高价,打破画家个人 世界拍卖纪录
末吏南《部天南尚天书门门曹》正是邦著得名罪的魏京忠剧贤剧被目黜。,讲携的眷是返明里,
中途遇伏,仅老仆曹福及曹女玉莲得脱,相伴 逃往大同投亲,曹福冻死,玉莲得救。这是一 动人心弦的老戏,描写恩怨仇杀、出逃,以及 义仆的自我牺牲,是林风眠生前非常钟爱的戏 目,画家曾多次以此为题。
该幅《南天门》为林风眠1977年移居香港之 后所作。画中,玉莲身着水裙旋转身段,义仆 曹福面色凝重忧郁,似为主人担忧。画家虽然 未作惊心动魄的场景的刻画,但凭块面色彩对 比、人物造型和表情的勾画,传达出的悲壮紧 张气氛仍然慑人心魄。
《读书仕女》是 他多年风格的集大 成之作。其优美的 色彩与眼睑低垂的 娴雅姿态,都代表 了这一类作品中突 出的审美追求。
芦雁图
这幅作品是林凤眠最擅长的题材之一,它 并没有采用以往贯用的正方式中景图式,而是 采用长方形宽银幕全景式构图。画面中三两只 芦雁排成一列悠闲地滑翔于广阔的湖面上,湖 侧芦草的线条具有非凡的速度和韧性,表现出 的中国文化含蓄、优雅、宁静、清冽、刚健的 特质。以及西方推崇的希腊艺术特有的“清穆 的哀伤”特质,都被林凤眠以宽大的人文胸襟 化为充满生机、静谧和谐、孤寂与优美的审美 整体,这是林凤眠的独特之处。
秋林
林风眠的“秋”系列风景画,有一些共同的 特点,就是都比较注重用色彩营造一种特殊的 意境。此幅《秋林》中所看到的,画面中存在 着多种色彩的对比关系,背景处浓重的群山与 逆光的亮黄秋叶形成了一种截然的对比关系; 同时,黑色的树干与金黄、中黄或柠檬黄的树 叶,也构成了一种色彩对比关系。这样的处理 使画面意境深远,使人很容易产生一种秋日黄 昏,落日西沉的视觉感受。虽然画的只是山村 秋色的小景,却似乎有了一种“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的准地传达了鹭鸶灵 动的身形,以浓淡曲线勾画 的羽、尾、足、嘴及屈伸的 颈部,除了流畅劲柔的线条 功力之外,更体现出在磁州 窑瓷器上朴拙却又奔放不拘 的淋漓畅快,一种生命与自 然互动的生机悠然而生,芦 苇的三两交错,逸笔涂刷, 皆营造出毫不作态的空间美 感。
读书仕女
渔村
林风眠吸收了西方印象主 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并 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林风 眠经常描绘一些风景画题材。
这件《渔村》作品可以明 显看到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影 响。画中的用色,蓝与黄的配 置,简单的构图,轻松的描绘, 寥寥几笔却意境尽显,无不体 现出作画者超凡的功力,是林 风眠难得之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