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考试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明确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掌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科技发展、文化承传与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识记人力资本、教育储藏量、科学、技术、文化、校园文化名词;重点掌握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者,人力资本的内容、教育资本储藏量以及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掌握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需要改变的三个方面,联系学生实际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历年试题涉及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判断题、论述。
本章是非重点章节,层次清晰,较简单,容易理解。
本章历年出题不多,但是题型却很全,复习时需要整体把握。
一、填空或选择1、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发挥水平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具有反作用,这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功能和文化功能)。
P412、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
P41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P414、(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
P415、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而目前的信息革命则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P42——P436、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两条道路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P437、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教育)则是第一生产力的母机,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P438、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舒尔茨),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存量)的分析方法,推算出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是(33%)。
P449、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又是探索真理的认识活动,还是一种社会建制即某种共同的规范和独特的(精神气质)。
P4410、从形态上看,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在文化的诸因素中,(价值观)处于核心的地位。
P4611、教育对文化的改造表现为(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两种形式。
P4712、现代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选择、对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来实现。
P4713、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的特点是:在认知上具有(重传统与权威)的取向,在人事上具有(重功名)的取向,在道德上具有(重忠孝)的取向。
P4714、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课程活动文化)。
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P48区别记忆10和14二、名词解释(5个,每题3分,共15分)1、人力资本理论2、校园文化(1998)3、教育资本储量(2003)4、科学5、技术6、人力资本投资1、人力资本理论:P44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是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的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
1999年填空:___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是知识的进步、技术的改进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2002年选择: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_______。
相关名词:人力资本投资P442、教育资本储量(2003年名词解释)P44指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教育支出的总额。
(2分)通过教育资本储量的测定,可以分析一个国家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1分)3 、科学P44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又是探索真理的认识活动,还是一种社会建制即某种共同的规范和独特的精神气质。
4、技术P44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它还物化在生产工具、设备中,体现在对生产程序的策划、规定上。
5、校园文化(1998年名词解释)是社会的一种亚文化,是学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
可以细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等。
6、文化:按照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 (P46)三、简答题(或论述)1、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3、简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4、面对新科技革命,教育观念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变?1、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答: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的人才。
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③教育一种影响政治经济舆论力量。
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变得越来越重要。
P41—P42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答: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产生。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P42—433、简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答: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教育事业是一项传统性很强的事业。
其次,科学的发展不但对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领教育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
具体地说,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为:①科学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②科学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③科学要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所有环节中去,为教育资料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要的思想基础和技术条件。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①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④教育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上应用技术化的要求,从而丰富科学技术的活动,扩大科学技术的成果。
P44—P454、面对新科技革命,教育观念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变?答:①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知识的急速增长要求人们学会学习,能力教育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结论教育更重要。
②教学形式个别化。
③培养目标个性化更加受到关注。
新技术革命为根据人的自然本性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理想,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
④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P46四、判断1、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代名词。
(1999年参考答案P134)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006)P42(答案参考:小册子P192)五、论述题1、论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2001)(小册子P149)2、新技术革命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请联系实际加以阐述。
(1998)3、试论教育与文化的承传、改造与创新的关系。
P464、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P47自我测试一(题目选自历年试题)选择题1、决定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根本因素是科学技术状况?社会生产力水平?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价值观念?(2003)2、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舒尔茨?斯特鲁米林?布鲁纳?亚当·斯密?(2002)3、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普及的程度,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需求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2001)填空题1、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两条道路来实现:一条是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另一条是()。
(2003)2、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等,其中()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2001)3、教育与文化的联系密不可分,它对整个文化起着保存、承传、改造、()的作用。
(2000)4、()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是知识的进步、技术的改进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1999)5、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
(2004)自我测试二(查缺补漏,巩固提升)一、填空题1.教育具有____功能、____功能、____功能、____功能。
2.通过____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____和____。
4.世界各国重大的教育改革以____改革和____改革为核心。
5.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是____。
6.舒尔茨通过____的分析方法,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__________7.人力资本投资包括____、____、____和为适应____机会变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所有这些方面的投资都或多或少改善和提高知识、技能、健康等。
8.教育对整个文化起着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9.从形态上看,可把文化分为____、____、____在文化诸因素中_________处于核心地位。
10.教育对文化的改造表现为____和____两种形式。
11.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注重学生____能力的培养。
12.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开始就和____的生产过程联系在一起。
13.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两条路实现:____和____。
14.现代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通过对____的选择,对____的选择来实现。
1 5.____是社会的一种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
二、选择题1.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的是 ( )A.文化 B政治经济制度 C生产力 D.科学技术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物质文化 B.组织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 D.课程活动文化3.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信息革命后提出了( )的要求。
A.普及初等教育 B.普及初级中等教育C普及高级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大众化4.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和结构的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 D.人力资本5.决定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 D.人力资本本章没有难点,重点是:1、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2、几个大的论述题。
重点突破:记框架,理解记忆。
测试一答案:选择:1、政治经济制度 2、舒尔茨 3、信息革命填空:1、教育在生产劳动力 2、精神文化 3、创新 4、舒尔茨 5、精神文化测试二:填空:1、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 2、培养人才 3、性质、发展方向 4、课程、教学内容 5、舒尔茨 6、教育资本储藏量 33% 7、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就业;人力品质8、保存、传承、改进;创新 9、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价值观 10、选择文化、整理文化 11、创新12、物质资料 13、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14、教师、教育方式方法 15、校园文化选择:BCD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