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三节 教育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其它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哲学思 想、道德观念、宗教、文学、艺术和科学等。 ▪其它社会意识形态不仅影响着教育的发展,而且 也构成为一定的教育内容。 ▪其它社会意识的传播也必须依靠教育。
•第四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是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五节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一、教育与文化传统 •二、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 •三、文化变异与教育 •四、文化交融与教育 •五、文化撞击与教育改革
•一、教育与文化传统
•(一)文化传统
• 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历代沿袭下来的具 有悠久历史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模式。它具有三种重要特性:
•3.混合式撞击.
•(二)制约文化撞击的因素 •(三)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内涵及内在发展机制是否丰富、 强大,会影响教育是否坍塌与重组
•1.当一个民族在战争和文化上都处于劣势,其教育坍塌和重组不可 避免
•2.当一个民族仅在战争中失败,而在文化上优于对方时,其教育格 局虽在短时间内会受破坏,但一段时间后会最终取代胜者民族的教 育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2020/12/10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规格与教育结构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组织形 式的发展与改革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 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南宋事功学派对理学的抨击与早期启蒙主义 教育思想家
•(四)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教育更新
•(五)中国文化变异的特点对教育的影响
• 1.中国文化变异的特点是自身变异,表现为儒家文化的自变及 其它亚文化的冲击两方面。
• 对教育上的影响是:决定了传统教育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特 色。(如学校类型的多样性:官学、私学、书院;教育内容的统一性, 如“六经教学”)
•2.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
• [1]具有传递、保存和活化文化传统的功能。
• [2]具有选择整理文化传统的功能。
• [3]具有吸收、融合和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
•二、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
• 以中国文化为例
•(一)文化传承的客观条件
• 1.基本封闭的地理环境是中国文化传承的自然条件 • 2.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等级制和血缘亲缘关系是中国文化传 承的社会制约条件




教学
地点
教学规章
•(三)“五四”时期几种教育思潮与壬戌学制改革
• 1.人格主义教育思潮; 2.职业教育思潮; 3.平民教育
思潮
•五、文化撞击与教育改革
•(一)文化撞击的三种形式
•1.间接式撞击.如最初的物物交换、文字印刷术发展、译著、现代 通讯手段、影视等
•2.直接式撞击.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 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 一定的政治经济
• 3.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心理强化剂
•(二)文化传承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 上述中国文化传承的客观条件,形成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主流- -儒学,进而完成了封建社会教育基本结构的构建。
•三、文化变异与教育
•(一)儒家文化早期变异与秦代文教政策的形成
•(二)来自“玄学”的冲击
• “玄学”就是用老庄思想来解释儒学。《老子》 、《庄 子》 、《周易》合称“三玄” 。形成了以王弼、郭象为代表的正 统派,和以嵇康为代表的激进派。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2/10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2.中国文化变异所沉淀的文化心理意识在教育上的体现: • [1]“荀学”沉淀的等级专制意识,如荀学等级差异
• [2]事功意识,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3]反传统意识
•四、文化交融与教育
•(一)北魏汉化下的教育制度 •(二)佛道儒三家文化融合与书院制度的形成

禅林 道观、寺院 法规、戒律

• 1.具有强大的惯性和社会裹挟力。
• 2.具有相对稳定性。
• 3.具有鲜明的独特性。
•(二)教育与文化传统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 1.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 [1]从显型文化看,文化传统影响人们对教育内容的选择。
如:中国的“礼” 、“孝”等
(直接作用)
• [2]从隐型文化看,文化传统全面影响人们对教育目的、地位、 作用、内容以及方式方法的看法,从而使教育处处体现一个民族的 内在倾向。如中国人具有重传统与权威的内在价值取向,故崇尚教 师权威、轻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 (中介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