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课件第十一章现代乡土抒情小说流派——京派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课件第十一章现代乡土抒情小说流派——京派小说
22
茶峒 凤凰
(一)创作的初衷
“我准备创造一点纯粹的诗,……完美爱情生活并 不能调整我的生命,还要用一种温柔的笔调来写爱 情,写那种和我目前生活完全相反,然而与我过去 情感十分相近的牧歌,方可望使生命得到平衡” 。 之所以要有意为之,就是想“借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 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 事牵连在一处时,个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 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水云》,《习作选 集代序》)
(二)主旨
《边城》建构了一个诗意的田园牧歌世界,支撑 其底蕴的是一种美好而自然的人性。 小说写出翠翠与傩送兄弟爱情悲剧,作者更倾向
于把根源归为一种人事无法左右的天意;
所表现的似乎是一个“谁也没有错”的悲剧,有意 识在人性层面上叙述故事,无意发掘悲剧产生的 人为的、社会的、道德的因素。
小说围绕着故事的展开、发展与结局,表现了每
第二节:湘西世界的歌者——沈从文
• 一、文学知识描述
• 京派小说中最重要的小说家是沈从文。
1922年沈从文
1956年沈从文
1980年沈从文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人, 1902年出生于湘西凤凰县。重 要作品有《龙朱》《虎雏》《 八骏图》《边城》《长河》《 湘西》《湘行散记》《烛虚》 等,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 的作家之一,创造了中国文坛 一个“乡下人”的神话
13
沈从文用小说与散文建造 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生于湖南凤凰县,地处湖南、贵州、 四川三省交界处,是苗、侗、土家等少数 民族聚居之所。湘西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少 数民族长期被歧视的历史,给他带来特殊 的气质,使他既富于多彩的幻想,又有着 在长期的历史中积淀的沉痛隐忧。
1922年,沈从文接触了“五四”新文学,毅然 离开湘西,只身来到陌生的北京。“开始进到 一个使我永远无从毕业的学校,来到那课永远 学不尽的人生”。
《绅士的太太》 嘲讽都市上流社 会的堕落。
“我不是写几个可以用你们的 石头打她的妇人,我是为你 们高等人造一面镜子。”
二、代表作品评析
如果说早期的沈从文笔下的湘西 还不乏民俗展览的色彩,那么, 《边城》在1934年的出现,则 标志着“湘西世界”。已上升为一 个具有人类学价值的文学世界, 一个由高超想象力建构的想象的 王国。
《龙朱》、《月下小景 》、《媚金·豹子与那羊 •讴乡歌土湘小西说文。化描:写自湘然西纯风朴土的人健》萧》情全、萧《的人《》边。性神《城(巫柏神》之子性等爱》);》 《、 丈夫《 • 都市小说。批判、嘲讽都市文明。 批判都市文化:暴露和讽刺都市人性的堕落。
《绅士的太太》、《 八骏图》、《都市一 妇人》
第十一:章现代乡土抒情小说流派—— 京派小说
• 第一节:京派小说 • 第二节:湘西世界的歌者——沈从文
废名的田园小说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 1924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著有 小说集《竹林的故事》、《桃园》 、《枣》。此外,有长篇小说《莫 须有先生传》、《桥》(1932)等。 他称得上是京派小说的鼻祖,同时 又自成一家,文学史研究者更习惯 称他的小说为田园小说
个人的“人生形式”,“优美,自然,又不悖乎人性的 人生形式”。
理想的生命形态
中篇小说《边城》寄寓着沈从文“ 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三)《边城》的人物形象体系
1.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沈从文特别重视现代文 明的影响程度,由此而构成了其人物体系的 金字塔结构。 A、塔顶的翠翠:展现生命本色,是善的化身 、美的化身。灵秀、乖觉、明慧、清纯,集 天地、人性之灵性为一身——神性。
——《从文自传》
1922年沈从文离开湘西去北京时摄于湖南保 靖
沈从文是以“城市边缘人”的身份,“挤”
进城市的上层文明社会的。所以他可能很
自负,又始终有一种自卑。沈从文的自卑
和人这自”种负。“,乡“照都下我例表人实有现”在根为的是深他角个蒂一色生认乡固都知下永自,人远命某是…为种乡…程“巴乡度乡佬下上下的人 触及了作性者情隐,秘爱的憎潜和意识哀角乐落有里它乡独下特人的的式 自卑情结样,,但与更城重市要中的是人使截他然成不为同湘!西他生保 活自觉的守叙,述顽者固、,歌爱者,土另地一,方也面不又缺使少他机 在跻身都警市却生不活甚时懂,诡自觉诈地。以”“乡下人”
7
政治意识的淡化与艺术独立意识的增强
• (一)多写乡土中国的平 民现实的题材
• (二)从容节制的古典式 审美趋向
• (三)比较成熟的小说样 式
二、代表作品评析
• 竹林的故事(节选)
• 废名把小说写得像诗、散文一样优美,平淡如水、没有高潮 也一样有吸引力。他的小说情节淡化,不见大起大落,只是 写了平凡人的平凡生活,语言简朴优美,抒情依连,洋溢着 田园牧歌式的恬静气息。《竹林的故事》正是他这一风格的 体现。
的目光和评判尺度来看待中国的“常”与
“变”。
“乡下”在沈从文那 里不仅是对自我身 份的自谦性的体认, 同时也表征着他的 经验背景、文化视 野、美感趣味和文 学理想
18
同时沈从文把城市 文化视为一种扭曲 人性的虚伪的掩饰 的做作的文化,恰 与湘西的自然淳朴 的民风形成了对比
19
“城乡对峙”的文化立场:两类小说题材
•小说营造出来的这种规避了人生丑陋的和谐、宁 静的牧歌世界,正反映了作者对扰攘尘世的厌弃、 对人间纯美的追求。 •艺术表现上,废名小说淡化故事情节,不追求结 构的完整;喜写富有情致的片段,精心构建诗境 和画境;善于提炼语言,讲求炼字炼句,并在白 话中揉进了一些文言成分,从而使文字显得古奥 简练,富有韵味和涩味。
4
萧乾(1910一1999)著有 短篇小说集《篱下集》 、《栗子》、《落日》 以及成熟 时期是40年代以师陀为笔 名时期,30年代已经著有 《谷》、《里门拾记》、 《落日光》、《野鸟集》 等小说集
6
林徽因(1904—1955),京派中的 沙龙女主人。《九十九度中》为 林徽因的代表作,其他如《钟绿 》、《文珍》、《绣绣》等篇是 她的更本色的作品,渗透了小说 家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感悟。但沙 龙的格局却最终圈囿也划定了林 徽因的小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