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瓷产品基本知识

陶瓷产品基本知识

1、什么是陶瓷?陶与瓷的区别有哪些?
陶瓷是指所有以粘土、长石、石英为主要原料与其他矿物原料经过粉碎、成型、烧成等过程而制成的各种制品。

陶瓷和瓷器合称为陶瓷。

常见的杯、碗、盘、壶、砖、瓦等,都是陶瓷制品。

陶瓷的基本化学成分都是硅酸盐,但陶和瓷在性能上有差别。

1)陶质:10%.>吸水率>3%坯体未被玻化或玻化程度差,结构不致密,断面粗糙,敲击声成浊.(内墙砖/瓷片等属于这类)
2)炻质:3%>吸水率>0.5%,玻化程度及其他物理性能介于陶质和瓷质之间。

(外墙砖、彩釉砖、水晶砖等属于这类)
3)瓷质:吸水率<0.5,玻化程度高,结构致密、细腻,断面呈石状,敲击声清脆。

(抛光砖、瓷质砖、个别外墙砖)
2、陶瓷产品评价常用指标和问题有哪些?
1)坯裂:出现在坯体上的裂纹。

2)针孔:制品表面出现的针刺状的小孔。

3)斑点:制品表面的异色污点。

4)夹层:坯体出现层状裂纹或小块状剥落。

5)色差:同间或同套产品正面的色泽出现差异。

6)麻面:产品正面呈现的凹陷小坑。

7)熔洞:易溶物熔融使产品正面形成的空洞。

8)漏抛:产品的应抛光部分局部无光。

9)抛痕:产品的抛光面出现磨具擦划的痕迹。

10)放射性:某些特殊元素在电子跃迁过程中发生质子的分裂时,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射线,我们把元素具有的这种特性叫放射性。

11)吸水率:是用来描述陶瓷产品吸水程度的一个名词,像干衣服浸在水里会吸水一样,陶瓷产品也有一定的吸水率,吸水率越低,对陶瓷产品其它性能的提高就越有帮助,如强度,致密度等都随吸水率的降低而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12)耐磨性:耐磨性是用一定的作用力、一定的磨料、一定的转数下磨下的陶瓷砖粉的体积来描述的,磨下来的陶瓷砖粉越多,耐磨性越差。

13)防污性:陶瓷表面上染上脏物,如果越容易洗掉,那么防污性能越好。

防污性能的测定是用标准的易产生痕迹的污染物涂在砖的表面上,过一定时间后用不同种类的清洗剂来清洗,从而确定陶瓷砖面的防污效果。

完全不会被污染的陶瓷是没有的,因此,当陶瓷表面受到污染后,我们宜采用合适的清洗剂来清洗,漂白粉、洗衣粉、丙酮、盐酸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等是常用的清洗剂。

14)耐化学腐蚀性:是指瓷砖对化学物质(如酸、碱、盐等)侵蚀的抵抗能力。

,即使长期处于酸性环境或碱性环境下,瓷砖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提高耐化学腐蚀性,就可以延长瓷砖在自然状态下的使用寿命。

15)光泽度:是指瓷砖抛光表面反光能力的强弱,光泽度越高,反光能力越强,其表面看起来就越像一面镜子,光可鉴人。

16)表面平整度:是指瓷质砖表面的水平程度,表面越平整,铺贴效果就越好。

当瓷砖表面的平整度达到一定标准时,正确的铺贴不会有拱起或凹下去的现象出现。

3、产品的包装标识有哪些?
a、产品上应有清晰地商标,包装箱上应有企业名称、地址、产品名称、商标、数量和重量。

b、产品质量等级、生产日期。

c、执行标准的编号。

d、名义尺寸和工作尺寸。

e、产品的表面特征,如有釉、无釉等。

4、瓷质砖有什么特点?
瓷质砖是八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建筑装饰材料,由建材王国意大利率先生产,90年代初传入中国。

它一般有抛光和不抛光两种,抛光砖富丽堂皇,不抛光砖清淡高雅,广泛用于高级建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