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人诗写石柱一、唐代(只找到2首)九日题涂溪唐.白居易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注:①此首诗,是唐元和十四年九月九日,四十八岁的白居易时任忠州刺史,到忠州所辖石柱(唐时为南宾县)视察,游龙河题写的。
②涂溪:是石柱龙河县城上段大致为靴井至关门岩段,历史上曾经称望涂溪,现在仍然有老人称龙河为望涂溪,还有超市、商店名“望涂溪”。
③《九日题涂溪》:在《全唐诗》(中卷,卷441_31)和《白居易诗词》中均收录了此诗。
④杯:唐以前的古音读buai(二声)。
唐代古音与现在的普通话发音有所不同。
“杯”在古时与开、来等押韵,在王力《诗词格律》中统属“十灰”部。
据研究,杯的古音可能类似与现在的“白”音。
春至唐.白居易若为南国春还至,争向东楼日又长。
白片落梅浮涧水,黄梢新柳出城墙。
闲拈蕉叶题诗咏,闷取藤枝引酒尝。
乐事渐无身渐老,从今始拟负风光。
注:①此首诗,是唐元和十四年白居易时任忠州刺史,到忠州所辖石柱(唐时为南宾县)视察,饮石柱咂酒后感怀自己忧郁不得志而题写的。
②“闷取藤枝引酒尝”,是叙述石柱咂酒的饮法。
这首诗说明,唐代石柱已经盛行酿造咂酒了。
③此诗收录在《全唐诗》中卷、卷441_56,《白居易诗词》也收录了此诗。
二、清代咏咂酒清.石达开万颗明珠供一瓯,王侯到此也低头。
五龙捧出擎天柱,吸尽长江水倒流。
注:①石柱土家咂酒,源于隋末唐初,历史悠久,是土家族人庆祝喜庆节日、欢迎贵宾的"喜庆酒"。
以糯米或高梁、玉米、小麦为原料发酵酿成,贮藏于瓦坛子,浓度低、味甘甜,用竹、麦、芦管吸吮,酒液洁莹透明,可加开水复咂,直到无酒味而止。
②清同治元年,太平天国内讧,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由湖北入蜀,途经石柱,击败石柱厅守沈瑛刚和石柱土司马驾兵后,惩办豪强劣绅,为老百姓撑腰。
老百姓感激翼王,将自酿的咂酒献给他喝。
石达开饮咂酒后,豪情万丈,即席赋诗,留下了这首《咏咂酒》诗。
三、历代著名人物咏题秦良玉(一)诗明·崇祯皇帝赐诗四首一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二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三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
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四凭将箕帚扫蝥弧,一派欢声动地呼。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崇祯(1611—1644),名朱由检,明朝第16位皇帝,在位十七年,在李自成攻入北京时自缢而死,葬于十三陵思陵。
本诗是崇祯皇帝在北京平台赏赐给秦良玉的诗作。
综合史料记载,崇祯皇帝一生公务繁忙,只写过两次诗,另一次是写给兵部尚书杨嗣昌的一首五言绝句。
由此,可见崇祯皇帝对秦良玉的崇敬之情。
郭沫若·咏秦良玉诗四首一石柱擎天一女豪,提兵绝域事征辽。
同名愧杀当时左,只解屠名意气骄。
二兼长翰墨世俱钦,一袭征袍万里心。
艳说胭脂鲜血代,谁知草檄有金音?三平生报国屡争先,隆武新颁瞬二年。
八月关防来蜀日,南朝天子又宾天。
四萑苻满目咎安归?涨地胡尘接紫薇。
无复当年风虎意,空余白杆映斜晖。
郭沫若(1892——1978),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此诗是抗战期间郭沫若在重庆为激励全民抗战而作。
诗中的“同名愧杀当时左”,指与秦良玉同名不同姓的大明宁南侯、武昌镇总兵左良玉。
南明·吕大器游三教寺宾山颀兮宾水滂,山亦芬兮水亦芳;妇子嘻嘻怡其堂,庚癸频呼乐欲央。
我不陟此彼其康,天开日霁鸟回翔吕大器(1586-1649),字俨若,号先自,四川省遂宁北坝人。
崇祯元年(1628)进士,时年42岁,确属“大器晚成”。
崇祯十五年(1642)任兵部右侍郎。
清顺治二年(1645),明宗室唐王即位(隆武帝),召吕大器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宰相)。
次年,拥戴永明王即帝位(永历帝),掌兵部,尽督西南诸军。
卒于都匀,终年63岁,谥“文肃”。
著有《东川文集》等,《明史》有《吕大器传》。
辛亥革命家秋瑾题《芝龛记》赞秦良玉一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说不封侯?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
二耆撑乾坤女土司,将军才调绝尘姿。
靴刀帕首桃花马,不愧名称娘子师。
三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蛾眉。
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
四百万军中救父回,千群胡马一时灰。
而今浙水名犹在,想见将军昔日才。
五谪来尘世耻为男,翠鬓荷戈上将坛。
忠孝而今归女子,千秋羞说左宁南。
六忠孝声名播帝都,将军报国有良姝。
可怜不倩丹青笔,绘出娉婷两女图。
七结束戎妆貌出奇,个人如玉锦驼骑。
同心两女肩朝事,多少男儿首自低。
八肉食朝臣尽素餐,精忠报国赖红颜。
状哉奇女谈军事,鼎足当年花木兰。
注: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自称“鉴湖女侠”,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 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这八首诗,是秋瑾为董寅伯的祖父董榕所写的杂剧《芝龛记》的题诗。
董榕(清乾隆九江知府)于乾隆十六年撰杂剧《芝龛记》。
《芝龛记》以秦良玉、沈云英两名女将史实事为为主题,穿插明野史而成,六卷六十出。
秋瑾写的这八首诗,除第四、五首分别专写沈云英、秦良玉外,其余六首都一起歌颂了沈、秦两名女中豪杰。
清·陶澍泊西界沱寄题秦太保良玉玉音楼忠州女子天下齐,父是秀才夫土司。
天生智勇不世出,坐令巾帼惭须眉。
词翰淹通意娴雅,锦袍艳照桃花马。
天子临朝识姓名,请缨独对平台下。
白杆之兵锐无前,巨寇亲擒射蹋天;弟兄死国身许国,平生忠义何皎然!陆知州,诚可耻,肉眼不识奇女子,抽刀断袖应羞死!邵捷春,亦庸才,坐受屠戮吁可哀,吾谋不用意如此,呜呼群鼠真来哉。
夔门已失关塞黑,忍使此身重事贼?闭关坐卧小楼中,大节直同文相国。
何须更论冼夫人,多少麟台愧颜色!注:陶澍(shù)(1779—1839),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髯樵。
湖南安化人,清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道光朝重臣,赠太子太保衔,谥号“文毅”,入祀贤良祠。
有《印心石屋诗抄》、《蜀輶日记》、《陶文毅公全集》等。
此诗为陶澍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任川东道(治所在现奉节县)时,经过西界沱时所写。
诗中的陆知州和邵捷春皆为秦良玉时期的大明地方官员;文相国指南宋誓死不降元朝的丞相文天祥;冼夫人指南北朝时岭南高凉太守冯宝之妻冼英,后平定岭南叛乱,并率众归顺隋朝,其裔孙(六世孙)为唐代著名太监高力士(本名冯元一)。
冯玉祥·过忠县太保女将秦良玉,她是马氏千乘妻。
忠勇百战杀贼兵,城西赫赫有碑迹。
明代至今数百秋,大众爱戴未省息。
冯玉祥(1882-1949),字焕章,安徽巢县人,民国时期著名的爱国主义将领。
此诗为抗战期间冯玉祥到忠县时所作。
(二)词清·钱枚《金缕曲》明季西川祸,自秦中飞来天狗,毒流兵火。
石柱天生奇女子,贼胆闻风先堕,早料埋夔巫平妥。
应念军门无将略,念家山只怕荆襄破。
妄男耳,妾之可。
蛮中遗像谁传播。
想沙场弓刀列队,指挥高座。
一领锦袍殷战血,衬得云鬟婀娜。
更飞马桃花一朵,展卷英姿添飒爽,论题名愧杀宁南左。
军国恨,尚眉锁。
钱枚,清代著名词人。
清·秋瑾《满江红》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里,时闻豪杰。
良玉勋名襟上泪,云英事业心头血。
醉摩挲长剑作龙吟,声悲咽。
自由香,常思爇;家国恨,何时雪。
劝吾侪今日,各宜努力。
振拔须思安种类,繁华莫但夸衣玦。
(三)联1.太保祠门楼楹联:汉室将军甲第;明朝都督人家。
注:上联指汉朝时期的马援将军;下联指明朝时期的巾帼英雄、大都督秦良玉。
2.秦良玉原墓碑上的楹联:勤王有明祯,巾帼一人骁将略;袭土服清懿,锦袍帛带仰官仪。
注:此联横额为“功名一世”3.清代教育家李西讴《吊秦良玉四川营遗址》诗句联:金印夙传三世将;绣旗争认四川营。
注:四川营为秦良玉兵营驻地,在今北京市内。
4.巴县双忠祠楹联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
注:双国士、二忠臣,均指巴蔓子和秦良玉。
巴蔓子,战国时人,巴国将军。
5.蜀女界伟人秦少保北京驻兵遗址四川会馆对联:出胜国垂三百年,在劫火销沉,犹剩数亩荒营,大庇北来梓客;起英魂天九幽地,看辽云惨淡,应添两行热泪,同声重哭天涯。
注:川人曾在秦良玉驻兵遗址筑四川会馆。
祠堂内供奉秦良玉戎装画像,此为龛前楹联。
6.万寿寨山门楹联:奇山奇水此间宜有奇杰;寿民寿国随在可为寿徵。
7.《芝龛记》中楹联:追奔一点绣红旗,夜响刀环匹马驰;制得铙歌编乐府,姓名肯入玉台诗。
(四)文1.向警予是我党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第一任妇女部长,英勇牺牲了,我们不要忘记她。
大家要学习我国历史上花木兰、秦良玉、蔡文姬等女英雄,学习宋庆龄、何香凝、向警予。
——周恩来:《在庆祝延安女子大学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7月)2.“一位女性,出于爱国热情,能够万里请缨,抗击侵略,这行动是令人感动的。
”“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
——郭沫若《关于秦良玉的问题》给《四川日报》编辑部的信(发表于1962年7月)3.“中国历史有个定鼎开基的黄帝、有个驱除胡虏的明太祖、有个孔子、有个岳飞、有个班超、有个玄奘,文学有李白、杜甫,女界有秦良玉、木兰,这都是我们国民天天所应该纪念着的。
”——著名文学家胡适于1908年所写4.“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
”——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于抗战时期在重庆参观秦良玉文物展时的题词5.“秦良玉死了,他的哥哥邦屏、弟弟民屏、儿于祥麟、媳妇凤仪,都为国家壮烈地牺牲了!她虽是一位出身儒门的闺秀;可是志安社稷,爱国忠君。
她生在多事之秋的明朝,国内有土匪流, 寇的骚扰;国外有满骑倭奴的侵略,多少文武百官,士大夫将帅,没有不为自己的名利在明争暗斗的,有谁像秦良玉一样?一生的精神,都拿来放在安内攘外,剿贼御侮上面呢?她一生为国家奋斗,为民族牺牲;她没有过一天舒服快乐的日子,日夜在为战事筹划。
一直到死。
还念念不忘保存她的石砫,这穜爱国保家乡的精神,非但使后世的人永远赞美,永远敬佩;更值得我们永远! 怀念!永远学习的!”——著名女作家谢冰莹长篇小说《秦良玉》序言,1966年,台北中正书局出版(五)歌国民革命军20军军歌木兰从军走千里,潺潺黄河水。
桃花马健入都门,川营白杆兵。
抗强权,除国贼,女子犹能捍卫国,堂堂男儿,荷枪出师,救国莫迟延。
注:此歌为抗战期间国民革命军20军军长杨森组织人编写的军歌之一,共十首,此为第六首。
李白流放夜郎地辨■弘征夜郎得以家喻户晓,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因“夜郎自大”这句成语,二是因大诗人李白曾流放于此。
夜郎之名最早出现于《史记》《汉书》《后汉书》诸史,即楚顷襄王时(前二史误为楚威王),遣将庄,溯沅水伐夜郎。
有关夜郎部族的历史源流,近十年来,我曾写过《新晃——夜郎古邑考》诸文进行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