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理想之道
经典导读《论语》
理想之道的现实意义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匆匆忙 忙周而复始的工作节奏中,还有多少时间, 多少空间能让你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呢?
理想不一定是“任重而道远”的沉重,从小 事做起,把自身的本职工作做好也是一种现 实的理想。
一个人如果没有内心的从容和对于自我的把握,在 他的职业角色中,只能任职业摆布,而不会有对这 个职业的提升。
经典导读《论语》
怎样实现理想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 子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公西华(赤)
赤,尔何如?对曰: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 庙之事,如会同,端章 甫,愿为小相焉。
经典导读《论语》
性天风月
曾皙(点)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 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 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 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 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
经典导读《论语》
春风化雨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 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 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 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唯求则非 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 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 能为之大!
论 语
经典导读《论语》
¤ 吾与点也
自身人格的完善 万物各得其所
经典导读《论语》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
理想之道
经典导读《论语》
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篇9.26
孔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经典导读《论语》
子
子路、曾皙、冉有、公 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 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 曰:‘不吾知也。’如或知 尔,则何以哉? ‛
君子不器 ——《论语· 为政》
真正的君子,不以职业素质谋求社会 职位为目的,一定以修身为起点,从内心 完善做起。
经典导读《论语》
什么是理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 内心完满充盈,万物各得其所为理想,这是《论语》之理想。
“士”这个阶层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是那种无恒产有恒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在古代,“士”往往就是理想的象征。
高级“士” 中级“士”
知道礼义廉耻,内心坚定做人标准,对社会 有用,忠于自己的使命。 从身边做起,把人伦的光芒放射出来,用爱 的力量去得到周边人的认可。
低级“士”
信用诚实,行为坚定果决,贯彻言行的小人。
经典导读《论语》
力挽狂澜
子路(仲由)
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 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经典导读《论语》
谦谦君子
冉有(求)
求,尔何如?对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 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 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 子。
经典导读《论语》
外交官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