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

第一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


③隋唐时期,由三省长官还有同中书门下平
章等多人来执行宰相职务,这样相权就分散在 许多人手中。
④到了明朝,废宰相,设内阁。但是内阁大
臣的权利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对他们的信任与 支持。
⑤到了清朝,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们百分之百
成了皇帝独裁的工具,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命令只 有惟命是从。他们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皇帝说 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权利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 什么事情都由皇帝说了算。
时期 明太祖 措施 地位 特点
设置
殿阁大学士
仅为侍从 顾问 很少参决政事 参与 机密事务 的决策

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 设立 内阁 拥有了批答大 明宣宗 臣奏章的 以后
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 的衙署和属官
首辅权压众臣, 六部 几乎变成内 阁的下属机构
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票拟权
一、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1、中央:废丞相,设内阁
1)丞相制度的废除 2)设立内阁制度
(1)背景: (2)发展演变 (3)特点:
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 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其职权大小依皇帝旨
1、产生方式: 明:皇帝决定;英国:由议会选举产生。
2、职权: 明朝: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英国: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 3、实质: 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英国:内阁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1、中央: 2、地方: (1)密折制度: (2)边疆政策
①背景:清朝康雍乾时期,近代中国版图基本奠定。 ②基本原则: a.尊重少数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 族上层分子; b.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二、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中央: 2、地方: (1)密折制度: (2)边疆政策 ①背景: ②基本原则: ③机构: 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初只管蒙古, 后也负责新疆和西藏行政、赋税、兵刑、户口、 宗教等事务。
战国→秦朝→汉至元→明清 过程




萌芽→确立→ 发展→顶峰
趋势
Z.x.x. K
中央集权 不断发展
皇权不断强化 中央严制地方
皇权至高无上
本质 核心--君主专制
2 、 演 变 过 程 、 趋 势 、 本 质
3、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
主要方式(举措)
(1)调整中央机构。秦设三公九卿;隋唐三省 六部;北宋二府三司;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 (2)严格掌控地方。秦汉郡县;北宋重文轻武; 元朝行省;明朝三司。 (3)注重监察官吏。秦朝御史大夫;汉朝刺史; 北宋通判;元朝御史台;明朝按察使。 (4)严肃官吏选拔。秦朝开启官僚政治;汉朝 察举;隋唐科举。 (5)加强思想控制。秦朝焚书坑儒;汉代独尊 儒术;明清文字狱。
考点一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一、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1、中央:废丞相,设内阁 1)丞相制度的废除 2)设立内阁制度
(1)背景:丞相制度废除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 决断,深感力不从心。
一、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1、中央:废丞相,设内阁 1)丞相制度的废除 2)设立内阁制度
(1)背景: (2)发展演变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专题六
明清之际的中国
(1368——1840)
——中华文明的迟滞与彷徨
【时空穿梭】
一、朝代更替: 1、明:1368--1644年,建立者朱元璋,都城应 天(今南京),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2、清:(1616—1636--1644--1912年),努尔 哈赤建金,都城先赫图阿拉(今辽宁),后迁 都沈阳,皇太极改金为清,后迁都京师(今北 京)。

九品中正制 品评官 → 魏晋南北朝 科举制度
兴于隋朝 立于唐朝 发展于宋 衰于明清

评定授官
演 变 趋 势
→ 考试授官
(2)选拔模式 地方评论 举荐演变为 中央考试选拔 (3)选拔形式 趋向制度化 且日益严密 体现相对公 平、公开、 客观的原则
2 、 监 察 制 度
时间 官职 职能 意义 秦朝 御史大夫 检查百官 监督王侯 加强了政府对 汉朝 刺史 和 地方官吏 官吏的监督, 有利于中央对 监督 地方的控制, 北宋 通判 地方官吏 成为强化皇权、 巩固封建统治 监督 的重要手段 明朝 提刑按察 地方行政 使 与司法
学科网
★ 核 心 要 点 拓 展
1、主要含义 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1)专制主义: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特指 中央决策层面。体现于帝位终身制和皇位 世袭制。主要特征是皇帝专断独裁,集国 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特 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 未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并一切受制于 中央。 (3)二者关系: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君 主一人。专制皇权的强弱与中央集权的程 度紧密相关。
考点一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一、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1、中央:废丞相,设内阁 2、地方制度:废行省,设三司 3、监察制度:按察司,设特务机构
4、选官制度:八股取士
考点一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一、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1、中央:废丞相,设内阁
1)丞相制度的废除
(1)背景: 明太祖鉴于丞相“专权乱政”,妨碍了皇 权的高度集中,导致社会动荡。 (2)措施:1380年,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 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分理全国政务。 (3)影响: 丞相制度被永远废除,君主专制进一 步加强,专制皇权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两汉: 中央行政制度是内外朝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先是 (3)隋唐: (4)宋朝:
(5)元朝:
(6)明朝:
(7)清代: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史的几个关键点:
一个集中:即皇帝制。所有权力都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 两个方面:君主专制(皇权与相权)和中央集权(中央 与地方) 两大理论基础:法家与儒家思想 三个趋势:分散相权,集中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 地方权力,集中中央权力,形成中央集权;思想控制 日益加强,形成文化专制。 三个特点:最高统治者权威的树立和不断强化,官僚体 系取代宗族体系,官吏任免取代世袭制。 四大制度创新:地方行政(郡县、行省)、中央行政 (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军机处)、人才选拔(察举、 九品中正、科举)和皇帝顾问机构(内阁)。 五大阶段:初秋战国萌芽、秦朝建立、汉至元发展完善、 明清强化至顶峰,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考点一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一、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二、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中央:
2、地方制度:
(1)密折制度: (2)边疆政策:
二、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中央: 2、地方: (1)密折制度:
雍正帝为加强对地方行政控制,命令地方大员密 折奏事。
二、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稳 定的环境;有利于聚集分散的 人力、物理、财力,进行重大 的工程建设;
有利于推动先进生产技术和 文化上 文化大发展与传播
(2)消极作用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综合认识
1.建立原因 2.发展演变 3.作用
(1)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政治上 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
论自由,容易导致暴政;
(4)影响: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 制度发展到顶峰。
◆如何理解军机处办事效率高,但决策封闭 特征明显的特点?
办事效率高是因为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 干,有官而无吏,又因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 决策封闭是因为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只能秉 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 中。
◆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 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明成祖设内阁,内阁是皇帝顾问内侍机构,内阁成 员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后有票拟权(帮助皇帝起 草奏章的批复意见),但始终无决策权。内阁首辅不是 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长官,权限大小取决皇帝。
清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 构。军机大臣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职权扩大,可参 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军政 要务,但无决策权,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二、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中央: 2、地方: (1)密折制度: (2)边疆政策
①背景: ②基本原则: ③机构: ④改土归流:
④改土归流:
A、原因: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土 司世袭,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 B、含义: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 实行流官统治的政治措施。 C、概况:明代开始; 清代雍正时期大规模进行; 乾隆时期,基本完成。 D、意义: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有利 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民 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 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内阁和军机 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表现。
【探究活动1】为什么说清
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 顶峰? ①秦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来主持国家
的最高政务的。
②汉朝,皇帝是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
等工作人员形成了“中朝”的决策机构,来 抗衡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专题整合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综合认识
1.建立原因
(1)经济上: (2)政治上: (3)思想上: (4)实践上: (5)历史教训: (6)地理因素:
专题二已讲(略)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综合认识
1.建立原因 2.发展演变 (具体史实)
(1)秦朝:
创立皇帝制,中央行政制度是三公九卿制,地方 行政制度是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后解决王国问题,增设州。 中央行政制度是三省六部制,地方行政制度实行 道、州、县三级,并实行科举制。 中央行政制度是设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地方行 政制度实行路、州、县三级。 中央行政制度是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 省,地方行政制度主要是行省制。 中央废丞相,设内阁,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并 实行特务统治和八股取士。 设军机处,实行密折制,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