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分析世界上先进成本核算模式的特点与及我国企业成本核算模式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方向,以便进一步推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成本模式;成本核算;成本控制
现代企业面临的是一个顾客导向、竞争激烈、变化迅速、科技发达的生产经营环境,企业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在管理模式上实现新的突破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要求。
成本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而是要立足于整体的战略及企业外部环境,并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
我国对于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在改革开放以后有了迅速的发展,通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会计理论,尤其是对责任会计和标准成本法的理论研究及应用方面有较大的突破,从而形成一套有中国特色的成本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成本目标、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其中的核心和重点是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
从本质上来说,我国所实行的成本管理体系仍属于传统理论体系,随着科技的发展、消费方式及观念的变革、竞争的加剧,在实际应用中日益暴露出其缺陷和弊端。
尽管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和成本企划管理模式本身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但作为作业成本管理基础的作业成本计算却为我国的成本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参考,而成本企划管理中在产品未进入生产阶段而事先将成本限制在阅读范围之内的源流管理思想更值得我们学习。
因而借鉴它们先进的思想方法,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寻求适合我国企业的现代成本管理模式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要服从企业的整体战略。
一个有效的现代成本管理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1)可提供更精确的成本信息,更全面地揭示公司的营运状况和竞争能力,从而降低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的风险。
(2)成本管理应包括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其中的重点应放在事前管理上。
(3)制定完善而简练的成本核算项目和核算程序,划分成本费用责任中心。
(4)成本控制应该是包括各个环节在内的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5)设定目标成本并将之分解到各责任中心直至个人,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采取适当的控制方法把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之内。
(6)全员参与成本控制,建立全公司范围内的成本降低合理化建议制度和降低成本的奖励制度。
以上为构建现代成本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从具体内容上来说,应分为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五个方面。
成本计划
由于存在市场竞争,企业产品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市场因素,因此企业在制定产品的目标成本时,必须以市场为出发点,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和顾客的认知价值,确定计划价格,减去计划利润及税金,从而确定计划成本。
另外,在计划成本的确定过程中,既要包括业务过程中游的制造计划成本、物流计划成本和营销计划成本,又要包括业务过程上游的开发设计成本,同时也应包括业务过程下游的维护保养成本和报废处理成本。
成本核算
新的成本核算模式将以作业成本计算为主体进行构建。
作业是作业成本计算的核心,是一个组织为实现一定目标而进行的一切活动,作业成本计算以作业发生的成本为基础,将成本分配到成本目标(产品、服务、顾客等)中去,所以,作业也是资源耗费与成本目标的中介和桥梁。
确认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计算实施中非常重要的,也是难度最大的步骤。
作业成本计算依据成本动因将费用分配到成本目标,突破了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简单地以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为分配基础的局限性。
作业成本计算依据成本动因分配资源耗费至成本目标的过程应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依据资源动因将资源耗费分配至作业,第二阶段依
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目标。
成本控制
计划成本的真正实现,关键在于生产过程中的控制与激励,企业应依据分解到个作业的计划成本,编制作业计划成本预算,对作业成本实施控制。
其中作业计划成本预算应以作业中心为基本单位,将落实到该项作业的计划成本作为这一中心应完成的指标。
企业必须在员工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将成本控制的理念融入到企业各成员的头脑之中,充分调动各作业中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对成本的全过程控制。
成本分析
进行成本分析的目的是根据分析计划成本与设计成本的差异愿意来发现生产作业过程中成本控制的不足之处,从而通过工艺流程方向、产品设计等形式对成本动因进行选择、油画、控制、革新,提高作业效率,改进现有成本状况,最终达到计划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