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 详尽实用
作业23伶官传(节选) ➢ 庄宗既好俳优:俳,杂戏,滑稽戏;优,杂戏,歌
舞表演。也指以歌舞谐戏为业的艺人。 ➢ 又知音,能度曲:通晓音律 ; 作曲。 ➢ 又别为优名以自目:品评 ➢ 乐工因此得以当权,终于导致了后唐的灭亡。(用
事:执掌政权。至于:到了) ➢ 皇后刘氏素微:一向,平素 ; 低贱,卑下。 ➢ 庄宗乃为刘叟衣服,自负蓍囊药笈,使其子继岌提
第三段 状语后置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当 缚,捆绑 绳索 名作动,用匣子装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
省略“之”,状语后置
旺盛
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
等到 仇敌
名作状 形作动
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
匆忙的样子 名作状 等到 指叛军
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 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 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第一段
人之所为,此处指 政治上的得失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
道理 虽然
古今异义 推究
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的原因 和他
代“这个道理”
《伶官传序》
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号 醉翁 、 六一居士,谥 号 文忠 ,江西吉水人。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 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 大家”中宋代的五位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都是他的门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 很有成就。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 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 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 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 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破帽而随之,造其卧内,曰:“刘山人来省女。” ➢ 负,背着; 造,到,至; 省;探望,问候。 ➢ 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bì宠幸 ➢ 周匝谒于马前:拜见
➢ 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功劳 ➢ 因格其命:于是; 阻止,抗拒,搁置。 ➢ 格物致知:推究 ➢ 你的话虽然公正,但你应当为我委屈心意来执行这
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 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 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 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 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tà),则向之所谓可恃 者,乃所以为患也。
即使有忠臣贤士在朝中,但君主认为他们离自己疏远,不如 侍奉他起居饮食、跟随在自己身边侍奉的亲随值得倚靠。所 以君主与成天在身边侍奉自己的宦官日益亲密,而对忠臣贤 士们则日益疏远,君主便会日益变得势单力孤。君主势单力 孤,则惧怕发生祸患的心理就更加严重。于是控制君主的宦 官的地位一天天更加稳固。君主的安危,决定于这些人的喜 怒;而祸患就潜伏在他的内廷之中。于是过去认为可以依靠 的人,现在却成了制造祸患的原因。
解题
伶:表演歌舞、演戏的人为伶 。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
《伶官传》:《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
载伶人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其败政 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是时, 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 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倖,四方藩镇,货赂交行”
序: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
写作背景
❖ 北宋初期,国家统一,战争平息,整个社会 出现了繁荣景象。但繁荣的背后,社会暗流 涌动,危机四伏:统治阶级骄奢淫逸,人浮 于事,不谋进取;军纪松弛,战斗力低下; 朝廷奉行“安内以养外”的治国之策,对辽、 西夏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 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 进行讽谏,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居安思危, 防微杜渐,以免重蹈覆辙。
形作名 形作名 微小的 智勇的 独伶人也哉!事作《伶官人传》。
所溺爱 的事物 被动句
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 智勇的人常常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 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告诫人们不要重蹈覆辙,要牢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指出“祸 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而“所溺”不只限 于伶人。这样既紧扣题目,更具现实针对性、普遍性。
件事。 ➢ 卒以俊为景州刺史:最终
水平测试
1-6CACCDB 9-11DAC
宦者传(节选)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 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 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 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
译文:自古以来,宦官扰乱国家,比女人造成的祸患还要严 重。女人,只不过是使君主沉溺于美色罢了,而宦官的危害 可不止一条。大概因为他们在君主身边办事,又亲近又熟悉; 他们的心思又专一又隐忍。他们能用微小的好处来迎合(中: 符合,合乎)别人的心意,能用微小的忠信去稳住君主的感 情,使君主一定信任他们并亲近他们。等到君主已经信任自 己了,然后就用祸福之事来恐吓君主,进而控制君主。
启示:做事要居安思危,谨小慎微,防微杜渐 小心玩物丧志,不要满足于表面的虚荣
➢ 朱温: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 ➢ 敬翔:李亚子继位以来,于今十年,攻城野战,无不亲当
矢石。 ➢ 欧阳修:《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
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政治上的半截人尤多,李存勖便是 一个浓缩的典型。……李存勖不过一条粗 汉,在一个有约束的环境中,他可以成为 英雄,但一旦约束解除,便完全忘了奋战 的目标,也忘了对国家和对部属们所作的 承诺及感谢,最后,更忘了他自己是 谁。——柏杨
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看 返回的地方 以至于
眼泪
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多么 衰颓
容易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
或者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
“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
使动用法 安乐
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
使动用法
强盛 全,所有的
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
《新五代史》是 纪传体 史书,记载了公元907年至 960年 后梁 、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五代的 史实。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 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这一称谓出 自《新五代史》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 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公元960年,赵匡胤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而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政权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 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 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 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在这短短53年间, 先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
全文结构
总起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立国 908年 23岁 接受三矢,继父遗志
分说
(15年) 913年
28岁
系燕王父子以组(灭燕) 正面: 忧劳可以兴国
923年 38岁 函梁君臣之首(亡梁)
灭国 (3年)
926年
41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分说 反面: 逸豫可以亡身
总结得出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判断句
拥立
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
名作动,定盟约 背叛 而 归顺
判断句
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
给 一定,千万 同“毋” 你的
接受
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
并且
此后 古今异义,官名
祭告
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
纳之。收藏
状语后置
名作状
少牢:羊猪
分析第三段
❖ 1、概括第三段的主要内容。 ❖ 庄宗失天下的经过 ❖ 2、“庄宗之所以失天下”在于什么? ❖ “逸豫可以亡身” ❖ 3、文章主体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正反对比
同一个人由“盛”转“衰”,变化如此巨大 其原因在于——“人事”
兴
庄
宗
亡
得之难 失之易
忧劳 逸豫
第四段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
没有人
等到
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围困
被动句
❖ 译文: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 君臣的头,进入祖庙,把箭交还给先王,并把报仇成 功的消息告诉他,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旺盛!等到仇 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呼喊发难, 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向东出逃,还没等见 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相对而视,不 知到哪里去好;以至于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眼泪流 下来沾湿衣襟,这又是多么衰败啊!难道是取得天下 困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或者推究他成功失败的事 迹,都是由于人为的缘故呢?《尚书》上说:“自满 招致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患勤劳可以使国家兴 盛,安逸享受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所以,当他强盛时,天下所有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 争;等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伶人就把他困住劝他说:“和陛下您一起打天下的,都 是些忠诚勇猛的英雄。现在天下刚刚创立,还没有 封赏一个功臣,就先把伶人封为刺史,恐怕失掉天 下人心。不能这么做!”于是没有执行命令。一年 后,伶人多次向庄宗进言,庄宗对崇韬说:“我已 经答应周匝,你还不执行的话,会使我见到这三人 很惭愧。你的话虽然正确,但是为了我,就委屈执 行吧。”最终,任命陈俊为景州刺史,储德源为宪 州刺史。正是因为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 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益败坏。公元926 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 郭从谦乘机率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乱箭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