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生效时间为 1991年4月9日。
民事诉讼法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即法院 在民事诉讼法生效前受理的案件,若尚未 审结,则应按新生效的民事诉讼法规定的 程序审理。
(三)对人效力
民事诉讼法的对人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 对哪些人有约束力。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条的规定,凡在我 国领域内参加民事诉讼的人,无论其国籍 如何,都必须遵守我国民事诉讼法。
区别: 调整的侧重点不同
联系:诉讼对仲裁的支持与监督 区别: 1.纠纷解决机构的性质不同。 2.受理的前提不同。 3.当事人的选择权限不同。 4.具体程序步骤不同。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 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 活动。 公证法与民事诉讼法的联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司法豁免权:对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的 外国人、外国组织或国际组织提起的民事 诉讼,应当按照我国法律和我国缔结或参 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办理。
(四)对事效力 民事诉讼法的对事效力,是指法院依照 民事诉讼法审理的案件范围,也即民事 诉讼主管范围。 《民事诉讼法》第3条:“人民法院受理 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 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规定。 1.因人身权利或财产权利纠纷发生的诉讼 案件 2.非诉案件 3.劳动纠纷和经济纠纷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产生了争议,层层向最高人 民法院请示,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关于以侵犯 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 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指出, 根据本案事实,“陈晓琪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 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所享有的公民受教育的 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损害,应承担相应的 民事责任”。本案被称为“宪法司法化第一 案”。
一、旧中国的民事诉讼法 (一)奴隶社会的民事诉讼制度 (二)我国封建社会的民事诉讼制度 (三)我国近代民事诉讼制度 (四)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民事诉讼法 二、新中国的民事诉讼法 三、中国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
一、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关系 1.诉讼宪法化
民事诉讼法呈现出宪法化的特点:民事诉讼法严格 遵从宪法的精神、原则和规范,是对宪法原则的具 体实践。
程序法和实体法 民事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
(1)民事程序法与实体法作为统一的法律体系 的共同组成部分,二者相互独立,互不从属。 (2)民事程序法与实体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区别: 1.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 2.基本原则不同。 3.诉讼任务不同。 4.举证责任不同。
1.公证文书的特殊证明效力 2.诉讼前的证据保全。 3.公证文书的强制执行效力。
两者的区别: 1.调整对象不同; 2.活动性质不同; 3.程序不同。
一、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民事诉讼法》第2条规定:
(1)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2)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 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 (3)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5)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顺利进行。
民事诉讼法
一、概念 民事诉讼法是调整民事诉讼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或形式意义的民事诉讼法:专指 民事诉讼法典,即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的专门性法律。 广义或实质意义的民事诉讼法:除了 民事诉讼法典之外,尚包括其他法律 中有关民事诉讼的规范。
(一)基本法 (二)公法 (三)程序法
(一)空间效力 民事诉讼法的空间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作用和 适用的地域范围。 《民事诉讼法》第4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域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领土 领海 领空
(二)时间效力 民事诉讼法的时间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 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有效,包括生效时间、 失效时间以及是否具有溯及力等事项。
民事诉讼法学是指分析研究民事诉 讼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实施规律和 它与邻近法律相联系和相区别的规 律的科学。
宪法司法化,就是指宪法可像其他法律法规一样进 入司法程序,直接作为法院裁判民事案件的法律依 据。
2.宪法司法化
齐玉苓与陈晓琪原同是山东省滕州市第八中学 初中毕业生。1990年,齐玉苓参加中专考 试,被一学校录取为90级财会专业委培生, 而陈晓琪则落选。但是,齐所在的中学既未将 考试成绩告知齐,也未将录取通知书送给齐本 人,而是送给了与齐同一届的另一名学生陈晓 琪。陈即以齐的名义读完中专,被分配到金融 单位工作,其人事档案中也一直使用齐的姓名。 此事被掩盖多年后终于东窗事发。1999年 1月29日,齐以陈和她的父亲以及原所在学 校等数家单位侵害其姓名权和受教育权为由诉 至法院,请求责令被告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 赔偿经济损失16万元和精神损失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