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音乐艺术与人文素养》_演示文稿
《音乐艺术与人文素养》_演示文稿
有丰富的情感世 界、有信仰、有正 确价值观的人才能 拥有本质的幸福。
人性中对终极价 值、对理想的坚守 ,对美好事物的认 同是人的本质内核 。
当下现实中 国人情感世界、 信仰空间的现状 分析
艺术保存了人类最 深刻的人文精神,心灵 世界最重要的是人文素 养和人文关怀。
MUSIC IS ENOUGH FOR A LIFETIME , BUT A LIFETIME IS NEVER ENOUGH FOR MUSIC .
• 当下,东西方文明兴衰拐点的可能性。 • 今天的中国能为世界提供一种新的文化、新的精 神吗? • 物质基础上的璀璨文明才能成就真正的强势。其 修远矣。 • 郎咸平:“中国,文化扼杀经济。”
五、审美教育是更高层次的教育
墨子: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 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 然后求乐。
六、音乐生活、能力、水平的 现状
九、对人生、对幸福的本质理解 终极目标的思考与实现
1、 物质追求的阶段性、有限性。 • 物质等同幸福吗? • 小康前后为界。 • 物质基础不是幸福的全部,只是幸福的条件 之一。 • 物质追求带来的思想谬误、幸福观谬误。富 裕后的空虚者,腐败入狱者。
2、 精神追求、信仰追求的永恒性、无限性。 3、 情感世界的质量、情感建设的重要性与 生存状态。 4、对幸福的理解、终极目标的寻找与实现 • 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的完美性与本质最大化。 • 把自己的生命和别人的生命质量、幸福结 合起来。 • 释迦牟尼(思想有多远,行动有多远)。
•音乐,是人的本能。
•音乐,人的本质力量 的对象化。
•音乐的本质是怡情、教化, 是启迪智慧的宝藏。 •音乐能使人超凡脱俗,音 乐能让人的灵魂得到升华。
音乐艺术的三次创 造:
1、作曲 2、指挥、演唱、演奏 3、欣赏
•音乐欣赏心理分析: 直觉 情感 理性
欣赏音乐的方式 •消遣 •背景 •实用 •审美
音乐如星辰,我们随时可以感 受到他。我们可以像航海者一样, 借星光航行。 当每一个讲座,每一段音乐放 射出他的光芒时,星辰就展现在我 们面前。 我们感悟着,寻觅着生命的意 义。 这星辰并非远在天上,这星辰 其实就在我们心里。
歌德:“人类将变得更聪明、 更富有,但是并不是变得更美好、 更幸福、更强壮。我预见会有这样 一天,造物不再喜欢他的创造,他 将不得不再一次毁掉这个世界,让 一切从头开始。”
• 人文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第 四个来源。 • 传统观点的三个来源:德国 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当下,以人文精 神为最高培养目标的 教育急待加强。
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 仓央嘉措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以音乐为着眼点来谈人文。 谈音乐、谈人文及音乐与人文的 关系,即情感世界的塑造与以人 为本这一命题。 实现情感期待、人文期待。
一、音乐艺术的本质
• 主客观关系的审美反映。 • 音乐的社会属性、认识属性、 审美属性。 • 审美和情感相连,有情感才有 审美。
音 乐 ,人 类 情 感 的 凝 聚 体。 音 乐 ,人 类 情 感 的音响再现。
这是一个思想家满怀着悲天悯 人的情怀的预言。
小资料
• 《马恩全集》中文版共39卷(41册)。 1979年至1985年,出版补卷11卷( 12册),《全集》50卷(53册),约 3200万字。 • 1959年《列宁全集》出版,共38卷,约 1600万字。 • 1958年《斯大林全集》出版,共13卷 ,约300万字。
帮助我们超然的三条道路: • 音乐 • 哲学的沉思 • 最高的道德境界
人的精神世界、内在生活: 智、情、意。
康德三大批判(与柏拉图异曲 同工): 纯粹理性批判,研究智; 判断力批判,研究情; 实践理性批判,研究意—道德。
• 感受别人的痛苦犹如自己的痛 苦,叔本华说,这就是最高的 道德。
• 别人的那份痛苦,我能真切地 、深切地领会到,真正善良的 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 孔子的“六艺”:礼、乐、射、 御、书、数。 • 立于礼,成于乐。 • 刘向、刘歆“移风易俗,莫善 于乐。” • “夫乐者乐也。”
小资料
• 牛津大学1167年,842年。巴黎大学 1261年,748年。浙大1897年,112 年。 • 商大学前11世纪,学祭礼、乐舞、军事 技能。 • 2009世界大学排名:清华为中国第一, 但排在第49位。香港3所大学排在清华 前,其中包括建校仅20年的香港科大。 • 2010年中国大学未能进入亚洲前10名。
1、音乐生活的现状。 2、音乐知识、技能、水平的现状。 3、音乐教育的现状。 4、德智体美实施现状。
七、美育缺失的结果
• 鉴赏力差。 • 情感世界淡漠。 • 人生观、价值观偏离。 • 加之市场经济下拜金的现实,人性 化、人文追求、以人为本亟待强化。
八、主客观世界存在的几种关系
• 人与自我(最困难) 李叔同: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 人与人 • 人与社会 • 人与自然
三、建立一个逻辑
1、音乐艺术(本能、情感使然、愉悦自身) 2、情感世界(主观对客观的态度) 3、人文精神:以人文本、人性化、人文情 怀(普世情怀)、全面发展、本质和谐。 4、本质实现:价值体现、幸福观、终极目 标。
人文精神: 人之为人的哲学意义 上的态度和理念。
孟子:
“人皆有不忍之心。无恻隐之心, 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 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 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 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 也。”
• • • • • •
富裕、健康---生存价值观; 平等、自由、博爱---社会价值观。 创造别人所需要的快乐。 佛家的境、界。 本无佛,佛是觉悟了的众生。 对一个个体存在的本质衡量---幸福感。源 自正确的幸福观。要最大化我们的幸福。
• 人为什么活着? • 当代人困惑的根源往往是目标问题。要有舵, 要生机勃勃地度过灿烂的每一天。 • “你去哪儿,我回家。家在哪儿,在路上。” • 普世情怀、大快乐。 • 追求本质的自我实现。 • 心中有,便能得以相见。 • “自然人”,小的个体的生活世界;“社会 人”,个人、家庭以外的大生活、大世界。
十、艺术的真善美本质有助于 完成人的本质追求
• 美好的音乐激发了人们对美的追求,追求美 的同时得到了真,追求美的同时提升了道德 修养,是善。 • 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与世界的关系。 • 成为天使,实现人间性、实现永恒性。
• 在历史中有这样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 一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所有 的矛盾都化解了,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 时刻。 • 黑格尔曾说艺术最接近信仰;我却认为, 音乐可以超越一切肤色、种族和宗教。 • 人类所拥有的各种宗教、信仰的表达,很 难达到人类在聆听伟大的音乐时所能体验 到的精神的、心智的极其微妙、丰富、复 杂的满足。
哲学,怀着 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 科学,给自然以次序, 伦理学,给社会以次序, 艺术,则给精神世界以次序。 艺术在一个情感和想象的空间里, 给整个宇宙带来最终的自由与和谐。
• 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2000年目标: 《美国教育法》“把艺术规定为核心学 科,与英语、数学同等重要”。“缺乏 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 的教育”。
• 他可以从他人那里推及自身, 或者,以己及人。
• 古代文化健康。 • 文化,以文化人。 • 文化,精神属性;文明,侧重物质属 性。 • 毛泽东:文化是观念形态的反映。 (新民主主义论) • 文化是物质与精神之和。
古典主义的精神世界离 我们渐行渐远,浪漫主义的 怀旧情结又难以成为未来的 思想基础。 在20世纪的土壤上开垦 人类新的精神家园,实践人 的思想、精神、生命的创造 事业,由此,我们依稀看到 了21世纪的伟大曙光。
班扎古鲁白玛是梵文,班扎, Vadjra,就是“金刚”;古 鲁, Guru,就是“上师”;白玛,pema,就是莲花。金刚 上师莲花,就是莲花生大师。《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的灵 感,来自于莲花生大师的一句话:“我从未离弃信仰我的人, 或甚至不信我的人,虽然他们看不见我,我的孩子们,将会 永远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护卫”。
• “在整个人类历史中,艺术联系着人类 想象与存在的最深问题。成为理解生活、 完善生活的关键、核心。”
马克思 论“掌握”世界的方式:
• 理论的(哲学的、科学的) • 艺术的 • 信仰的 • 实践—精神的
• 黑格尔:“艺术最接近信仰”。 •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
• 贝多芬:“音乐是比一切智慧、 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古代印度: 释迦摩尼 前624—前544 古希腊: • 赫拉克利特 前540—前470 • 苏格拉底 前469—前399 • 帕拉图 前427—前347 • 亚里士多德 前384—前322 古代中国: • 老子 前580—前470(早苏格拉底111年) • 孔子 前551—前479(早于苏格拉底82年) • 孟子 前372—前289(较亚里士多德晚12年) • 庄子 前369—前286
音乐艺术与人文素养
张 铭
2011、10、18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 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中国当下所处社会阶段的分析与认识: 初步判定为中华民族文艺复兴初级阶段
文化,以文化人。
情商,是成功的根 本保证。 情感、心灵的丰富 是精神幸福的根本 保证。
尼采: 没有音乐, 生命是没有意义的。 贡布里希:《秩序感》 艺术的最高形式是音乐, 因为它最无形地表达了人类的情感。
二、音乐艺术的地位、意义
• 古希腊雅典学院的三门课:哲学、 数学、音乐。 • 哲学,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思辨 的把握; • 数学,主观世界对物质世界的科学 的把握; • 音乐,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情感 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