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梨园春秋ppt7 岳麓版课件
梨园春秋ppt7 岳麓版课件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3.特色
宋人周密《癸辛杂识》记载,温州乐清县有个叫祖 杰的恶霸和尚欺压百姓。乡人告到官府,祖杰行贿于官 府,官府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将告状人治罪下狱。在 这种情况下民间艺人将之写成戏文上演,广为宣传,造 成社会舆论压力,最后恶霸和尚被治罪。
思考南戏主要流行于社会中的哪个阶层?有什么社会功能?
分析:
1.城市经济繁荣 2.市民阶层壮大 3.元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很低
蒙古灭金后,停止科举考试将近80年,文人入仕 的机会相对地说要少多了,九儒十丐,他们的地位仅高 于乞丐,被打入了社会的底层,使他们有机会接触下层 社会的群众,有机会了解底层群众的生活和情感,体会 底层人民的痛苦和愿望。他们较高的文化修养、广博的 学识,推动了元杂剧的文学艺术水平,使之逐渐演变为 一种成熟而完美的艺术形式。元代杂剧的出现是我国文 学艺术史上的一个重大发展,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与唐诗、 宋词并称的艺术奇观。
1.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
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诗文被认 为是正统的艺术,而戏曲则被视为旁门左道。故元 代以前的戏曲类艺术多为优伶、艺妓等下层人物为 之,不受文人们重视,因此也很难产生高品位的作 品。到元代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涌现出许多著名 的剧作家和高品位的戏曲作品。使元曲成为与唐诗、 宋词并称的我国文学史上三大瑰宝之一。
京剧不是北京的地方戏,而是在众多地方戏曲的基础上博采众长逐渐形 成的。因为它是在北京形成并最初在北京流行,所以被称为“京剧”。
②在京剧产生之前,北京地区流行哪些戏曲形式?
北京地区流行的戏曲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被称为“雅部”的昆 曲,为宫廷所垄断,深受士大夫文人喜爱;第二类叫“花部”,包括了除昆曲 外的所有地方剧种。昆曲由于脱离群众、曲辞深奥,逐渐衰落。“花部”的地 方戏高度繁荣,最为流行的是弋阳腔体系。
《 感 天 动 地 窦 娥 冤 》《窦娥源自》插图电视剧《窦娥冤》海报
白朴(1226—1306), 元代戏曲作家、词人, 隩州(今山西河曲县 附近)人。白朴自幼 聪慧,早年习诗赋, 后精于戏曲。白朴杂 剧代表作有《梧桐雨》 《墙头马上》《董秀 英花月东墙记》等。
马 致 远 的 《 汉 宫 秋 》
第11课 梨园春秋
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 过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梨 园
唐代华清宫梨园,亦称随驾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 西侧,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梨园弟子演练歌 舞的场所。 1995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唐华清宫遗址区域 内获得重大考古发现,清理出唐华清宫梨园遗址, 并在 此旧址上建起一座集文博、歌舞、茶艺、沐浴于一体的文 化博览和旅游娱乐的综合性场所。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
1.产生背景
【思考】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遇到可怕的事情总把它归于 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在作祟,在这种情 况下,怎么办?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 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傩”。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
2.傩的发展历程
1、在原始社会:流行的一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 活动。 2、先秦时期:为国家礼仪吸取,称为傩仪。(为 什么被国家礼仪吸取?) 3、后来,这种巫术仪式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转 变成戏剧表演,形成“傩戏”
2.流行区域
这种戏曲流行在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 所以叫南戏。
【原因】宋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由于北 方的战乱,人口流徙到南方,大量南徙的北方人带来了先进 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基础 决定上层建筑,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民间表演技艺 十分兴盛,南戏就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了。
知识卡片: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 它是融文学、音乐、舞蹈、杂技、 美术诸因素于一炉,而是以歌唱 和舞蹈,即念、唱、作、打为主 要表现手段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西洋戏剧:话剧是只说不唱,歌剧只 唱不说,芭蕾舞即不说也不唱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
1.产生背景
【思考】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遇到一些可怕的事情总是归 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作祟,在这种情 况下,怎么办?
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小的舞 台上,浓缩着无数悲欢离合的 故事,记录着中华传统文化演 进的轨迹,堪称窥探传统社会 发展轨迹和古人生活的窗口。 它以优美动人的剧情、富于艺 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 们所喜闻乐见。你知道最早的 中国戏曲是怎样产生的吗?号 称“国剧”的京剧又有什么特 点?
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和王实甫。
关 汉 卿 画 像
关汉卿,被誉为“元曲第一家”、“东方的莎士比 亚”。一生不畏强暴,性格倔强不屈,自比为“蒸不 烂、煮不透、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作品大多揭露元朝统治的黑暗,歌颂清官,歌颂人民 的反抗斗争。代表作是《窦娥冤》。
南戏主要在民间流行,一般由民间艺人或者下 层知识分子创作,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表达了劳 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 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 成熟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
1.产生背景 《清明上河图》中的说话场面
思
考
】
结
合
教
材
说
勾栏百戏说唱
明
傀儡戏
南
戏
产
生
的
背
顶竿
景
发说
展 ?
为 什 么 在 这 一 地 区 戏 曲 获 得 了 很 大
指 出 这 种 戏 曲 流 行 的 区 域 , 并 说 一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马致远大都(今北京)人,今存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 司马青衫泪》《西华山陈抟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 阳三度任风子》《半夜雷轰荐福碑》6种。
郑光祖的代表作则是《倩女离魂》
王实甫与《西厢记》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
1.产生背景
①既然叫“京剧”,我们能不能认为京剧就是北京地区土生土长 的戏曲形式?如果不能,那为什么叫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