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梨园春秋课件

梨园春秋课件

1.中国的梨园是指 A.说书的场所 B.演戏的地方 C.私塾 D.演武场 2.宋代南戏能够在温州流行的根本原因是 A.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 B.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舍 C.民间艺人的推动 D. 杂技、说书等表演盛行 3.下列事件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是 A.傩戏的形成 B.南戏的出现 C.元杂剧的出现 D.京剧的形成
明代声腔
2、特点:
(1)以载歌载舞为主要 特征。 (2)唱腔婉转优雅。 (3)集诗、乐、歌、舞、 戏于一体。
3、代表作:
汤显祖的《牡丹亭》。
(五)鼎盛:清代的“国粹”京剧
1、背景:
(1)明清时期,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浓厚的 文化底蕴,。 (2)统治者大力提倡。 (3)广大居民需要丰富的娱乐生活。 (4)徽剧“进京”是京剧形成的关键. 乾隆年间,安徽的三庆班等四大徽班进京献艺。徽班兼容并 蓄,吸收了湖北的汉调以及昆曲、秦腔、梆子等剧种的唱腔和 表演形式。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唐 玄 宗 梨 园
“梨园”:唐代的宫廷中, 设有专门戏曲表演的场所,称为 “梨园”。
(二)完备:两宋的“南戏” 1、产生时间: 两宋之际。 2、兴起地区: 浙江温州一带。 3、特点: 用多种表现手段演 出完整的故事情节, 形成了完备的戏曲形 黄梅戏《女驸马》 式。
4、形成原因: (1)随着宋代商品经 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 市民阶层形成,他们需 要丰富的娱乐生活。 (2)宋代出现了许多 喧闹的集市和 专门的娱 乐场所“瓦舍”,为戏 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场所。 (3)宋代重文轻武, 文化较为普及。
第十课
梨园春秋
总体结构设计
一、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梳理基础知识:戏曲发展五阶段 三、合作探究:困境之中,戏曲发展 “敢问路在何方” 四、课堂训练 五、布置作业(A类、B类) 六、名曲欣赏:《说唱脸谱》
一、学习目标:
1、课标要求: (1)了解不同剧种 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理解其艺术成就。 (2)体会戏曲本身 特有的美感。 2、重点: 掌握“国粹”京 剧的发展成就。
宋代 南戏
(三)成熟:元代的杂剧 元代进入了古代戏曲的黄金时代。元杂 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1、特点:
(1)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 种表现形式相结合。 (2)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3)采用虚拟动作表意。
2、繁荣原因: (1)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推动了 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他们需要丰富的文化 娱乐生活。 (2)元代崇尚武力,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 使他们有机会了解基层群众的喜闻乐见。 3、代表作: 关汉卿的《窦娥冤》。 4、地位: 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5、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中国的地方戏曲
除京剧以外,中国还形成了其他 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据统计,有 360多种,称得上世界之最。
评剧
豫剧 越 黄梅戏剧
粤剧
三、合作探究: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中国 传统的艺术形式戏剧,正呈现出日渐 衰落的趋势。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 导致了戏曲的衰落?中国戏曲要发展, 又“敢问路在何方”?请谈谈你个人 的见解。 (提示:无固定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4.关于元杂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 式结合起来 B.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壮大 C.知识分子地位大大提高,促成了元杂剧的繁荣 D.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 祖 5.假设有一天,你穿越到古代的城市,看见了瓦舍分 散各地,十分热闹。酒楼前广场正在上演《窦娥冤》 ,赚人热泪。请问这是古代的哪一个城市? A.唐代长安 B.宋代汴京 C.宋代临安 D.元代大都
丑一般在
鼻梁、两 眼之间画 一块白粉, 属于喜剧 角色。
• 京剧四 大名旦
荀程 尚 梅 慧砚 小 兰 生秋 云 芳 、、、
梅蘭芳在《貴妃醉酒》
女起解唱词
• • • • • • • • 苏三离了洪洞县, 将身来在大街前。 开言我心好惨, 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到南京转, 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就说苏三把命断, 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形成了一种 巫术仪式——“傩” 。
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 和戏曲的共同点。 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 代替巫师,表演目的逐渐由娱神转向 娱人,并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 和表演艺术,这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 了戏曲表演。所以,傩戏是我国最古 老的戏曲源头之一。
2、发展出路: 外部环境: (1)各级政府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制定出扶持戏曲发 展的相关政策。 (2)媒体的宣传力度应适度增加,积极动员社会各界, 为戏曲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3)学校应成为传承戏曲文化的重要阵地。 自身原因: 戏曲自身在内容和表演形式上也要适度调整,与时俱 进。
四、课堂训练:
二、知识梳理
(一)起源—原始社会的“傩( nuó)” (二)完备—两宋的“南戏” (三)成熟—元代的“杂剧” (四)发展—明清的“昆曲” (五)鼎盛—清代的“京剧”
(一)起源:原始社会的“傩”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 始社会祈获丰收和狩猎 胜利的宗教歌舞。先民 头戴面具,装扮成神灵、 野兽,穿着绚丽的衣服, 载歌载舞,通过娱神来 祈求神灵的保佑。这种 带有宗教巫术色彩的仪 式活动,被后人称 “傩”(nuó )。其中,便 蕴含着戏曲的萌芽。
2、正式形成时间: 道光年间。 3、角色: 生、旦、净、丑 (1)生:男性人物扮演者 (2)旦:女性人物扮演者 (3)净:花脸 (4)丑:喜剧角色

分为须生 (老生)、红 生、小生、 武生、娃娃 生等。
旦 分青衣、
花旦、武旦、 刀马旦、老 旦、贴旦、 闺旦等角色。 旦角全为女 性。
净亦叫花
脸。净角指 脸画彩图的 花脸角色, 看来并不干 净,故反其 意为“净”
关汉卿
元 曲 四 大 家
白朴 马致远
郑光祖
代表
关汉卿:《窦娥冤》 王实甫:《西厢记》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 《梧桐雨》
《窦娥冤》:窦娥7岁被父卖 给蔡婆婆家做童养媳,后来 死了丈夫。地痞张驴儿见窦 娥貌美,要强迫她为妻,窦 娥不肯。后张驴儿想毒死蔡 婆婆不成反毒死了自己的父 亲。他转而诬告窦娥,官府 见钱眼开,窦娥为使婆婆免 于受刑,屈招了药死人的罪 名。在赴法场的路上,她对 天对地大加斥责。窦娥的冤 屈惊动了天地,六月里大雪 纷飞,三年不雨,草木干枯, 最后她的父亲为她昭雪报仇。
地也,你不分 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堪 贤愚枉做天!
(四)发展:明清时期的昆曲----“百戏之祖” 1、兴盛
(1)兴起地区: 江南的昆山。 (2)盛行时间: 明清时期。成为当时 全国性的大剧种。 (3)地位: 昆曲对京剧、川剧、 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被 誉为“百戏之祖”。
梅兰芳17岁在女起解中演苏三
在清朝同治、 光绪年间, 京剧迎来了 第一个繁荣 昌盛期。
《同光十三绝》:描绘了清代同治、光绪年间 的13位昆曲、京剧名家
京剧脸谱的分类
整脸
三块瓦脸
十字门脸
六分脸
碎花脸
歪脸
僧脸
太监脸
元宝脸
象形脸
脸谱色彩的寓意
红色 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黑色 铁面无私。 白色 阴险奸诈。 绿色 勇猛,莽撞。 金色 蓝色 神仙高人。 刚强阴险.
所给答案仅供参考
1、渐衰原因: 自身原因: (1)部分戏曲内容过于陈旧,与时代脱节,同百姓生 活距离太远。 (2)戏曲节奏太慢,与百姓的紧张的生活节奏不符。 外部环境: (1)现代传媒技术,如互联网、电视、电影的迅猛发 展,加快了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了戏 曲的听众。 (2)当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打工族”、 “上班族”根本就腾不出那么充足的闲暇时间去听戏。
五、作业(二选一):
(一)A类学生: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 一个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这一时期 政治经济的反映。据此指出,宋元明清 戏曲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言之有理即可) (二)B类学生: 列举中国戏曲发展五个阶段的标志 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