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第13卷第3期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 rnal of Gu ilin In stitu te of Tou ris mSep.,2002V o l.13N o.3[旅游文化研究]发展中的旅游人类学①杨春宇,叶 文(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2)[关键词]生命礼仪;文化转型;旅游商品化;开发与保护[摘 要]20世纪70年代,旅游成为当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带来各种社会文化的碰撞和变迁。
这一问题引起了人类学家的注意,他们就旅游者及其类别,旅游的目的、动机和方式,旅游给东道国带来的文化影响和社会问题等论题进行研究,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基本理论,形成了人类学独特的基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旅游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080(2002)0320074205The D evelop i ng Tour is m An thropologyYAN G chun2yu(T ou ris m and Geog rap hy S cience Colleg e of Y unnan N or m a l U n iversity,kunm ing650092) Key words:rites of life;cu ltu ral tan siti on;comm ercializati on of tou ris m;exp lo itati on and p ro tecti onAbstract:Since1970’s,tou ris m has becom e an i m po rtan t p art in m odern p eop le’s life bu t in the m ean ti m e,there have app eared cu ltu ral co llisi on and tran sfo rm ati on th roughou t the w o rld.T he issue arou sed the atten ti on of an th ropo logists w ho have m ade tho rough investi2 gati on on the typ es of tou rists,the ai m,m o tivati on and p attern s of tou ris m,and the cu ltu rali m p acts and social p rob lem s b rough t fo rth on the ho st coun tries by tou ris m.It ab so rb s m anybasic theo ries from o ther cou rses and gradually fo rm it’s un ique theo ry.T hen their findings led to the estab lishm en t of Tou ris m A n th ropo logy,a b ranch of an th ropo logy. 一、旅游人类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旅游人类学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那时的美国旅游业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一样,已经历了一段较长的历史,并以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成为当代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虽然西方社会学家对旅游业的研究已经历了近半个世纪,但人类学家对旅游业的关注却到了70年代才开始。
这种对旅游业的突然关注被西方人称之为“如获珍宝”(serendi p itou s)。
那么旅游业怎么会引起人类学家们的关注呢?众所周知,人类学家对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感兴趣,这些活动不管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
不同民族的不同生活方式,以及用来指称这些方式的社会、文化术语都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人类学家们,如英国功能派大师马林诺夫斯基等,就根据他们在田野调查中所注意到的一切写下了许多专题论文。
此外,他们还注意把不同民族的人进行比较。
由此可以看出,旅游人类学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带来了各种社会的文化的突然碰撞和变迁,深深引起了人类学家们的注意。
他们在研究西方现代社会给第三世界带来冲击的时候,把旅游业的发展也纳入其中。
开始的时候,人类学家把旅游者看做是一种征服者、统治者,或是传教者,他们充当了文化传播的媒体,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并把游客看成是引起世界上不发达地区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
那时候人类学家对旅游业的研究还没有注意到旅游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关系。
但后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他们开始注意到旅游的其他文化现象,于是他们用跨文化的观点来对旅游业进行研究。
这种所谓的跨文化观点,包含了人类社会的所有文化现象。
所以对旅游业的研究,他们认为也必须建立在这样一种一般的理解基础之上。
比如对不同旅游活动的定义就是个例子,如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康耐把旅游者看成是一个观光者。
而一种来自于人类学的观点却把旅游者看做是一种休闲活动。
游客也就成了一名休闲旅游者①,即这样的旅游者摆脱了沉重的责任,到外面进行休闲旅游,加入到一种社交活动当中。
这里的责任,指的就是工作。
繁重而又枯燥的当代生活使人感到一种沉重感,他们想要摆脱这种乏味的生活,到外面的世界去经历一种全新的生活,与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在这一点上,不少人类学家把旅游者旅游目的和动机从一般的分析提高到了一定的人类学理论高度。
如格雷本把旅游和仪式、朝圣等人类学的基本观点联系起来②,这些理论分析使人读起来感到十分深刻和亲切。
另外,由于他们把旅游看做是人类社会文化中的一个部分,他们倾注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分析与调查旅游业这一现象给东道国和游客自身带来的各种冲击和影响,因为这些冲击和影响给一个社会的文化和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如何面对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都成了旅游人类学家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另外,由于人类学家对旅游的研究还要涉及到一个社会的诸多方面,如社会、经济、文化、地理、宗教、法律、心理、语言、阶层等等,所以旅游人类学是一门跨学科研究的学科,是一门具有广阔研究领域的多元性学科,因此它引起人类学家的高度注意,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旅游人类学研究方法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涉及人类的所有行为,也就是说,人类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门学科。
通过不同的文化来研究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整个人类社会。
并把人类社会看成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
研究的对象从外来移民对本土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人类家庭的组成、政治体制的构成、史前文化的研究等等。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学的研究范畴非常广泛,从个人到整个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当中也包括研究人类开展旅游的动机和形成机制。
正因为人类学研究领域的广泛性,因此人类学必须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这当中包括了文化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等许多学科的基本理论。
在此基础上,人类学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主要理论,包括了进化论、传播论、历史特殊论、文化和人格理论、功能论、结构论、新进化论、冲突论、交换论、符号互动论等。
虽然其中的一些理论已经运用于对旅游的研究之中,但大多数的人类学家认为对旅游的研究是基于客观性和变化性等定性方法,并由于人和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导致自然科学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旅游的研究。
从而产生的一系列的矛盾。
因此必须发挥人类学的特殊的研究方法——定性的研究方法(软科学)来研究这一特殊的领域。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只有把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全貌展现出来,我们才能客观的理解人类的行为方式。
因此人类学家尽量透彻的了解人类自己,其中包括人类的行为方式。
解决这个任务就必须要首先要通过对不同的环境和社会中存在的人类以及这些因素对人类的影响进行全面的研究,进而了解“别人”和他们的思维方式。
这就是人类学的整个研究系统。
总而言之,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人类学研究的对象。
这其中存在着对研究对象的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性(无论是研究本族还是其他民族)。
例如,对日本人和德国人的出游习惯和方式进行比较。
人类学对旅游的研究侧重于对文化的完整性和动态性。
研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从发达国家传入发展中国家,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弱势文化的影响。
特别是对那些与外界联系较小的原始文化的影响。
(一)国内旅游人类学研究方法的创新1.研究方法:中西结合中国旅游人类学在引进西方的理论的同时,也引进了西方的方法。
由于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与西方人类学的对象有较大的差别,因而运用西方的人类学方法研究中国社会必然会不太适用。
中西方两种研究方法的差异有两方面。
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实证法是重证据、重资料,利用各种资料论证,使人感到证据充足,可信度高;其缺陷是分析不深。
西方研究方法的长处是偏重立论分析,但有些分析过于繁琐,有的则过于玄奥;虽然也重视资料,但不像中国学者那样运用多重证据。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实证法偏重个性研究,西方的方法偏重共性研究。
旅游人类学研究方法中国化,最佳方式是中国传统的实证法与西方理论分析法相结合,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只有实证与分析相结合,个性研究与共性研究相结合,才能形成最佳的研究方法。
2.调查方法:多元化其一,长期调查与短期调查相结合。
长期调查的地点应认真选择:一是在文化上具有特色、对学术研究具有较高价值而以往学术界没有调查或调查不足的地区;二是存在问题较多、需要认真寻求解决方法的地区。
短期调查是调查者对该地、该民族情况基本熟悉,调查主要为了收集某一方面的资料,或者补充,验证某一方面的资料。
其二,整体调查与专题调查相结合。
整体调查法对于文化独特而又无人调查过的民族或地区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这种民族或地区在我国已经基本不存在。
而且这种调查难以了解各民族、各地区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中国各民族的文化相互吸收、相互影响的现象十分普遍,所以中国旅游人类学,不应只作整体调查,更要重视专题调查。
其三,田野调查与通讯调查相结合。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的主要调查方法,随着通讯业的发展,利用通讯工具进行调查是当代旅游人类学等社会学科的重要调查方法。
通讯调查是通过包括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进行调查。
较适合此类调查的问卷调查、个别问题的调查等。
在信息时代,应高度重视通讯调查。
三、旅游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一)主人与客人 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二)旅游系统方法:跨文化比较方法全局的观点和方法考察“旅游过程”或“旅游系统”。
局部置于整体之下。
正如前面所述,旅游人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研究旅游业带来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变化,其重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对旅游者及旅游本质自身的研究;2.旅游业的出现给东道国地区带来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