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卢梭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卢梭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论卢梭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摘要】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著名的平民思想家,浪漫主义运动之父他提出的自然与文明对立的美学观在理性主义美学占据主流的启蒙时代不被人重视,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当人们反思启蒙理性给人类带来的物质繁荣与精神失落时,他的这一观点也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弄清卢梭美学观产生背景其内涵,既有助于对启蒙运动时代美学思潮的全面把握,也有助于理清近代西方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同时也对我们当下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借鉴义。

卢梭的美学,带给我们自然的感受,像一种宁静而又富含力量的美,它蕴含的价值,带给我们无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下面,就让我们来走进卢梭美学·····一、卢梭简介让·雅克·卢梭( Jean J acques Rou sseau 17 12 - 1778年) 出生于日内瓦一个贫穷的钟表匠家庭, 自小失去双亲,过着悲惨的流浪生活。

他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从一个不知名的下层知识分子成为了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尽管他不谙人情世故其思想又与时代的主流思想格格不入,生前历经挫折和磨难,但这些丝毫不能掩盖他思想的光辉他,的思想涵盖哲学,文学、美学、宗教、伦理、教育等诸多领域。

他的著作《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新爱洛伊斯》、《爱弥儿》以及《忏悔录》都是影响人类思想进步的重要精神财富。

二、时代背景作为法国启蒙运动时代的学者,卢梭的美学观必然会受到启蒙运动, 特别是法国启蒙运动美学思潮的影响因此,要弄清卢梭美学观的涵义就须从启蒙运动说起。

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掀起的又一次反封建的大规模思想解放运动,它发端于17世纪的英国,在18世纪的法国达到高潮,此后波及欧洲各国。

法国启蒙运动是整个启蒙运动中最为彻底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法国新兴资产阶级与处于衰退阶段的法国封建势力在思想领域里的斗争。

在这场争夺话语权的斗争中,“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做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恩格斯的这句话准确形象的概括了法国启蒙运动具有的两大特点:一是批判范围之广,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是批判的武器是理性。

理性主义就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主流思想。

毫无例外,美学也在这场思想斗争中成为了双方争夺的一块主要阵地,并且其斗争的激烈程度并不亚于其它领域。

可以说,法国启蒙运动美学就是对17世纪盛行于法国的新古典主义美学的反叛。

卢梭和其他启蒙学者都一致反对新古典主义的审美理想,要求建立新的审美观。

但是,以孟德斯鸠、伏尔泰和狄德罗为代表的启蒙学者站在理性主义的立场上主张通过变革艺术来提高大众的审美修养和道德修养,而卢梭则断然否决了艺术与审美、道德之间的这种联系。

卢梭的这一立场与他的美学观是密不可分的。

三、卢梭美学观的涵义卢梭是从“回归自然”的思想出发,从而否决艺术具有培养大众审美趣味和提高道德修的良好作用。

因此,“回归自然”作为卢梭美学观的出发点,对它的正确理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弄清其含义就须知道卢梭所谓的“自然”是指什么?自然一词的英文为natu re, 它具有自然界和事物本性两层含义。

而卢梭思想中的自然这一概念正兼具了自然( natu re) 的两层含义。

就自然界这一含义来说,在卢梭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对自然景物的动情描写,这与卢梭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分不开的。

就事物本性这一意义来说,卢梭正是在大自然中体会到自然事物的美好,并认识到它们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们是依事物的本来面目,即本性而存在的。

卢梭把事物的本性看作是事物的自然状态,并由此作出推论,认为人类在进入社会之前也具有一种“自然状态”。

人类的这种自然状态就表现为人人都具有的善良天性。

一个人的自由与独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处。

人类只有在这种状态下生活才是幸福的。

然而,人类的现实状况却并非如此。

善良的天性已经被虚伪狡诈的利益之心所蒙蔽。

个人的自由与独立被所谓“强者”的特权所摧毁,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处也被奴役和被奴役的社会关系所取代。

所以,人类生活的并不幸福。

因此,卢梭为了恢复人类应享有的自然状态提出了“回归自然”的思想,力求帮助人们找回我们人类已经失去了的本性———良心和自由。

既然“回归自然”就是要恢复人类已经失去了的善良与自由的天性。

而在卢梭看来,人类之所以会失去这种天性正是由于文明的破坏。

毫无疑问,作为文明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的艺术就必然遭到卢梭的控诉。

他的控词是艺术败坏了人类道德。

卢梭在他的成名作《论科学与艺术》中就大胆的提出了这一控诉,在这篇作品中,卢梭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证明了在科学与艺术产生之前,人类的天性是自然,真诚的,风尚是纯洁质朴的,人类生活的十分自由安全。

二但自从有了科学与艺术,人类就失去了原有的率真天性,风尚也变质了,忌、恐惧、虚伪、忧虑、仇恨与背叛取代了质朴与善良的天性,人类再也听不到发自本性的声音。

正如卢梭“着科学与艺术的光芒在我们的地平线上升起,德行也就消逝了。

”他还进一步举例说明埃及、希腊、罗马、拜占庭以及中国这些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都是由于科学和艺术造成的道德堕落而走向沉伦的。

另一方面,卢梭又从科学与艺术的产生、目的和后果等方面,进一步论证了人类道德伴随科学与艺术的进步而堕落。

他认为从起源上说,科学与艺术并不是诞生于美德,而是诞生于罪恶。

他说:“天文学诞生于迷信;辩论术诞生于野心、仇恨、献媚和撒谎;几何学诞生于贪婪;物理学诞生于虚荣的好奇心;这一切,甚至于道德本身,都诞生于人类的骄傲。

”从目的上说,科学和艺术的目的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

在他看来,科学和艺术很难给人提供真理,例如在科学研究中,真理是很难发现的,反而充满了错误, 而这些错误的危险要比真理的用处大千百倍;至于艺术,它根本不表现用美德来捍卫祖国的伟大人物,而是表现被歪曲了的心灵与理智。

三从后果上说,科学和艺术不但对社会无用,而且是有害的、危险的。

因为科学滋长闲逸,艺术培养奢侈,而奢侈闲逸的后果就是趣味的腐化,道德的堕落,勇敢的削弱,武德的消失,以致产生人间致命的不平等。

总之,科学和艺术并没有使我们臻于完美,反而使我们的灵魂变得越发腐败了。

卢梭还在《致达朗贝论戏剧的信》中通过对戏剧艺术的责难进一步说明了艺术并不能培养良好的道德。

作为启蒙运动美学的代表人物,达朗贝也强调艺术的道德教育作用。

他在为《百科全书》撰写的“日内瓦”词条中建议在日内瓦设立剧院、但遭到卢梭的反对。

卢梭在致达朗贝的驳斥信中围绕构成剧场生活的要素———编剧、演员、观众和剧场等论证了戏剧并不能起到陶养人的道德情感的作用。

他说, 就编剧而言,他必然要考虑观众口味。

为了吸引观众,不惜以媚俗的方式取得喜剧效果,而自己则被淹没在观众的笑声中;就演员而言,他是为了赚钱而演出,因此他的表演从根本上说是虚假的,是一种把他人性格置于自己性格之上的伪艺术;就观众而言,人们仿佛是在剧场里聚到了一起,而实际上,恰恰是在剧场里使人彼此分隔开,因为观众在那种情况下都只注意戏剧的演出而忘记了周围的朋友、邻居和亲人。

四即使人们能从戏剧演出中获得一些道德教训,但等到戏剧演出结束,这些东西也很快就被遗忘;就剧场本身而言,它使人们产生的兴奋、惊恐、惋惜等情感并不能克服和抑制激情。

也就不能起到如亚里斯多德所说的戏剧具有的净化情感和恢复道德的作用。

“总之不论什么原因,不论是总体的还是局部的,都不可能使戏剧演出达到它们所应有的那种完善,这些原因阻碍了它们产生人们显然期待于它们的那种良好的作用。

即使它们可能达到最完善的境地,而人民即使心情再好不过了,但由于戏剧缺乏必要的手段,在这种条件下,它的作用也等于零。

”五除了上述两部作品以外,卢梭在他的教育论著《爱弥儿》和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斯》中也深刻阐发了他的美学思想。

前一本书中有不少论美和审美的文句,但真正对于美学史有意义的就一句话:“一切真正的美的典型是存在在大自然中的。

”后一本书中也谈到:“假如美的性质和对美的爱好是由大自然刻印在我的心灵深处的,那么只要这形象没有被扭曲,我将始终拿它作准绳。

”可见,卢梭是自然美的推崇者。

在他看来,只有出自自然的事物才是美的事物,它来自上帝,本于天然,而由人类文明造就的事物则是不美的。

六卢梭还认为对自然事物的审美能够激发人们心中的道德感, 使人们感受到道德的美。

他本人就是在大自然的陶冶中获得高尚的道德情操的。

总之,文明(艺术)败坏了人类道德,而自然则重塑了人类道德。

因此,卢梭的美学观可以归结为自然与文明的对立。

透过卢梭自然与文明对立的美学观。

可以发现其中更为深层的隐蔽意义。

卢梭在谴责人类“文明”:歌颂“自然”的同时。

已经赋予了这两个名词以特殊的含义。

就“文明”来说。

从表面上看。

卢梭是在一般的谴责包括艺术在类的人类文明。

但他在《致达朗贝论戏剧的信》中又提出了“全民娱乐”的主张。

赏人民大众的各种节庆、婚礼、舞会、体育竞赛等文艺娱乐方式。

并在《爱弥儿》中指出音乐、画等艺术形式作为审美教育手段的重要作用。

七《新爱洛伊斯》更是采用小说这一艺术形式来传达他对自然之美的讴歌和对实践美德的称颂。

那么这与卢梭否认艺术具有培养审美趣味和提高道德修养的作用的观点是否相矛盾呢? 其实不矛盾。

因为卢梭并不想从根本上否定包括艺术在类的人类文明,他所否定的只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法国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上的文明。

这种文明表现在美学上就是上文所说的新古典主义的文艺审美理想。

就“自然”来说,这个自然也是带有阶级性的,他是资产阶级小私有者理想化了的社会生活。

不管卢梭承认与否,他所维护的都是一个资产阶级小私有者理想社会被外化了的“自然”。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启蒙运动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在反封建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充当了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综上所述,卢梭的美学观是“启蒙时代思想史上的里程碑之一,标志着美学理论的一个新高峰。

”它的贡献在于揭示了启蒙美学中具有特征意义的矛盾:即启蒙运动者通常都把变革艺术看成是达到新的道德修养和审美修养的途径, 而卢梭却从自然与文明对立的美学观出发否定了艺术与道德、审美之间的这种联系,否定了依靠艺术可以改变民族风尚、培养人的精神道德这一正统的启蒙信念,从而为西方近代美学的发展开凿出了一条新的思路:即“以情感对抗理性、以自然对抗文明的新的审美旨趣。

”四、卢梭美学观的当代意义随着启蒙运动,尤其是法国启蒙运动的蓬勃开展,启蒙理性主导了社会的发展方向, 它所体现出的自然科学精神开启了人类历史的现代化进程。

那么,现代化进程究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首先,我们得承认现代化进程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空前发达的物质文明。

电话、电视、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出现和应用、卫星和航天飞机的太空探险、机器人的发明使用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