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临河干 ________②求石兽________③转转不已 ________④盖石性坚重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4)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1)水边,河岸;寻找;不停止;因为(2)①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3)D(4)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干”:水边,河岸。

“盖”:因为。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棹”:划着。

“曳”:拖着。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但”:只。

“臆断”:主观判断。

“欤”:吗。

(3)D项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

“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说法错误,文章第二段中关于讲学家重在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他的看法,而没有写到他的具体行为。

(4)因为讲学家是据理臆断,根据自己的常理做出判断,而老河兵则是根据多年的观察。

勘测而得之的经验。

学者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而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这也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只根据一点浅显的道理就做出判断,要根据实际做出勘察,调查再下结论。

这也是老河兵自信的原因。

故答案为:⑴水边,河岸;寻找;不停止;因为⑵①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⑶D⑷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点评】⑴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⑵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

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⑶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的语段、语句,进行仔细比对,特别注意一些细节。

⑷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出选段的主要内容,再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回答。

【参考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

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

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

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

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②不若己者。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说:谈论。

③化:融为一体。

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则商也日益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水陆草木之花一老河兵闻之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陈康肃公善射(2)用“/”给乙段中的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4)人生在世,应该如何修炼自身,让自己不断进步发展?请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1)B(2)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①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②商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赐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

(4)示例:人成长与他外在环境有关系,我们要与优秀的人交朋友,增加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正如乙文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另外,要坚守本心,不忘初心,即便外在环境不如意,也应如周敦颐笔下的莲一般,保持独立高洁的人格,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分析】(1)A.前者“更加”,后者“进步,长进”。

B.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

都是表转折的连词。

C.前者助词“的”,后者代词,指讲学家说的话。

D.前者“品行高尚的人”,后者“擅长”。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译为: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此题要注意句式结构的对称。

(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染”:沾染(污秽)。

“濯”:洗涤。

“清涟”:清水。

“妖”:妖艳。

“处”:在一起。

“若”:比得上。

(4)在解读时要能从甲乙两文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用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来阐明观点。

观点要明确,理由要有根有据,真实可靠。

如乙文可分析“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一句,谈的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人们总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

所以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对学生的将来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家庭中,家长的生活习惯,语言、行为,思想观念对子女有着直接的影响;学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也有直接的影响;社会上一些学生可见、可闻、可感的事物,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也有影响。

所以我们一定要与优秀的人交朋友。

故答案为:⑴B;⑵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⑶①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②商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赐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

⑷示例:人成长与他外在环境有关系,我们要与优秀的人交朋友,增加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正如乙文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另外,要坚守本心,不忘初心,即便外在环境不如意,也应如周敦颐笔下的莲一般,保持独立高洁的人格,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⑴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和句子的意思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积累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

⑵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⑶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译文】(一)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相关主题